特朗普对中国的态度强硬依旧 中国如何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特朗普对中国的态度如何?中国如何应对?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令全世界大跌眼镜。原先多数人不看好特朗普,是因为他太不像总统了,说话不靠谱,满嘴跑火车。当选美国总统后,特朗普如何兑现他那些不靠谱的竞选言论,成为全球关注焦点。其中,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是特朗普引人瞩目的观点之一。
特朗普指责中国“操纵”汇率
在竞选中,特朗普指责中国“操纵”汇率,人民币被低估15%~40%,令中国出口产品具有不公平的优势,他威胁要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征收45%的关税。在投票前夕抛出的“百日新政”中特朗普提出将指示财政部长界定中国为汇率操纵国。
当选后,被问及特朗普会不会真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时,特朗普的经济顾问Judy Shelton回答:“他是个说到做到的人。”特朗普的另一个顾问威尔伯·罗斯则认为,“(中美)不会发生贸易战。特朗普关于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45%的关税的威胁被误解了,这只是一种谈判策略”。
中国如何评估和应对可能的特朗普冲击?
大选言论不能太当真
在历届美国大选中,指责中国汇率低估是候选人争相拥抱的“竞选利器”。小布什、奥巴马、希拉里、罗姆尼都是如此,都认为中国操纵汇率以赢得贸易优势。但是一旦当选总统,他们无一例外都会软化立场。原因很简单,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中国开打“贸易战争”犹如经济领域的“核武器战争”,在全球经济息息相关的今天,必定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截至2016年3月份,中国已经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奥巴马即为典型。2016年10月,美国财政部在奥巴马总统任内最后一次拒绝给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根据1988年的一项法律,美国财政部需对主要贸易伙伴进行定期评估,看对方是否出于阻止防止国际收支平衡调整或获得不公平贸易优势的目的而操纵本币汇率)。
美国政府表示,中国最近支撑人民币汇率的努力是为了防止损及全球经济的本币快速贬值。在进入美国财政部货币观察名单所需符合的三项条件中,中国只满足了其中一条,而4月时曾符合两条。若中国在下一次报告中仍只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则有可能从该名单中剔除。
[!--empirenews.page--]
世易时移
“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如果说奥巴马等人指责中国汇率问题还算有一定道理的话,特朗普如今继续高举人民币汇率低估的大旗已是时过境迁、不合时宜,难以获得广泛认同,底气不足。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逐步步入新常态,出口显著放缓、外汇储备下降。在对经济不确定性疑虑上升所引发的热钱外流和居民海外投资偏好作用下,人民币承受不断上升的贬值(而非升值)压力。 2015年8月11日,央行启动了包括调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等多项内容的改革,一度引发市场恐慌。即使央行不断干预,汇改一年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依然达到8.8%。2015年8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对中国的年度第四条款磋商报告,近十年来首次作出人民币“不再低估”的评估。无疑,IMF的报告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全球认可度。
曾任奥巴马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萨默斯说:“特朗普的计划似乎假定我们可以迫使他国不让其货币贬值,正如特朗普让新财长把中国定为汇率操纵国的打算所显示的那样。这是荒唐的。尽管有合理证据表明中国过去曾为了贸易利益而操纵汇率,但是事实是中国过去一年一直通过干预支撑人民币汇率。大多数新兴市场也是一样。即便是拥有政治授权的美国总统也不能推翻经济规律”。
贸易战并不明智,也源于贸易本身的复杂性:许多中国产品是用来自美国和其他国家的零部件在中国组装而成。 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研究发现,美国消费者在“中国制造”的商品上花费的每一美元,都有55%落到了销售、运输和为这种产品做推广的美国人手中。限制中国进口商品,将会损害美国店主和卡车司机的利益。
特朗普毕竟是商人
特朗普虽然满嘴跑火车,但他一点也不傻,不然他不会成为亿万富豪。对这样一个成功商人而言,他一定深谙妥协与交易的艺术。历史学家福山最近写道,“这个新美国,目前仍存在若干较大的不确定因素。虽然特朗普本质上是一个一贯的民族主义者,但他也非常善做交易。当特朗普发现其他国家不会按照他的条件,就现有贸易协定或同盟安排重新进行谈判时,他会怎么做?”
特朗普的一些顾问已承认,要对中国生产的货品课征45%的关税等选举语言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如果这么做了,中国必定会以货币手段加以反制。中国最大的武器是飞机采购订单、对美国农产品征收采取反制措施和抛售美国国债。前两点会通过利益集团游说形成对国会议员的强大压力,后者会引发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只要特朗普还在乎与国会的合作以及自己的第二任期,他就不可能一意孤行。
特朗普会干些什么?
尽管如此,但鉴于特朗普令人担忧的性格和自制力,特朗普依然有可能不顾劝阻向人民币宣战。
智库牛津经济研究院的经济学家Gregory Daco预计,特朗普很有可能会避免如他在竞选期间多次提及的那样对中国产品征收45%的关税,但可能会威胁使用更多具有针对性和局部性的保护主义措施。例如,特朗普可能针对中国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诉讼,并对钢铁等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
一旦出现这样的局面,中国将“以牙还牙”。美国财政部前驻中国经济金融特使杜大伟(David Dollar)指出:“如果美国对中国征收高关税,中国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进行报复。”2009年,奥巴马政府对中国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措施,WTO驳回中国提出的申诉。中国随即对美国进口的鸡肉启动调查程序。冲突持续多年,最终甚至扩大到了太阳能电池板、钢材和其他产品。显然,贸易战注定是两败俱伤,而非像特朗普声称的那样。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