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彤)
近日,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萤窗”支教实践队在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尔玛社区,启动了主题为“‘乡’约尔玛泛舟学海,‘财经’赋能共筑未来”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队聚焦财经素养启蒙,融合数字科技手段,为当地羌族儿童带来一系列别开生面的学习体验。
实践队成员在前期的每一个环节以百分百的热情、百分百的细心、百分百的责任全身心投入,只为给孩子们呈现出最好的课堂。最终,经过多轮教案研讨、技能培训,实践队成员们精心打磨出二十余节趣味财经课,确保课程设计符合儿童认知水平,全方位覆盖日常理财与专业财经知识。
当沉甸甸的古钱币在指尖流转,当虚拟货币的奥秘与生活场景碰撞,一堂跨越千年的财经课在羌寨教室里生动开讲。实践队队员们手持各式中国古币,以货币为 “时光钥匙”,为孩子们打开了贯通古今的财经脉络。队员们将秦半两、汉五铢、开元通宝等形制各异的古币作为 “经济坐标”,从货币诞生时的 “以物易物” 讲起,顺着历史脉络拆解货币演变:从贝壳货币的原始质朴,到圆形方孔钱的统一规范,再到纸币 “交子” 的创新突破。更令人耳目一新的是,队员们跳出 “文物介绍” 的传统框架,以财经视角解读古币背后的王朝兴衰 —— 汉武帝改革币制如何稳固国家经济,北宋 “交子” 的流通为何反映商品经济繁荣,让冰冷的古币瞬间变成了讲述金融知识的 “活教材”,孩子们瞪大眼睛,不时举手追问 “那要是货币乱发行会怎么样呀?”这堂财经启蒙课并未止步于古代。当孩子们还沉浸在古币的历史故事中时,队员们话锋一转,以数字化生活为切入点,将与古币截然不同的虚拟货币 “比特币” 带入课堂。“大家平时用手机付款,钱其实变成了一串数字,比特币也是类似的数字资产,但它有个特别的‘记账本’叫区块链。” 队员们用 “班级小组记账” 类比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原理,用 “不能随便买玩具” 的例子讲解风险认知,还通过 “如果比特币能买零食,你会怎么判断它值多少钱” 的互动,引导孩子们思考价值判断。一个个贴近生活的比喻,让抽象的财经知识变得易懂又有趣,孩子们不仅初步了解了 “财经” 的概念,更对探索财富世界充满了好奇。
图为实践队队员课上指导社区儿童。刘思彤供图
拥抱数字,启蒙前沿金融认知。团队听从“新财经战略”的指引,与来自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网安)学院的留星筑梦AI奉献支教队合力,助力儿童触摸时代脉搏,倾听世界声音。 团队将机械狗、AI与VR带入财经课堂。与机械狗的互动不仅能快速拉近距离,增添课堂温度,而且可以快速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儿童学习兴趣。AI工具则可以作为日常经济现象、财经术语的“智能翻译官”,一词来适配儿童的认知水平。同时,实践队还以VR虚拟财经游戏为桥梁,让财经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可触、易懂。而随后的几节课堂上,来自五湖四海的国际友人齐聚一堂,为孩子们讲述各国商业与经济生活。俄罗斯、摩洛哥、巴基斯坦...... 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为财经支教课堂注入新活力。
图为留学生娜奥米向孩子们介绍家乡的 “barter trade”(物物交换)故事。陈明巽供图。
教学相长,青春在奉献中闪光。支教过程也是队员们自我锤炼的宝贵经历。队员岳霖萱分享道:“站在讲台,面对四十多双求知的眼睛,既是挑战也是动力。我们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教学方法,调整PPT呈现,增加互动趣味。看到孩子们专注的神情和逐渐展现的财经思维,深感责任与荣光。”队员张嘉珍和苏彤也表示:“从货币认知到储蓄理念,每一次讲解都是挑战。目睹孩子们从懵懂到能表达初步理财想法,成就感油然而生。这段经历深化了我们对专业价值的理解,更坚定了服务社会的信念。”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教材,在这里,实践队队员锤炼本领,磨砺品行,以奋斗书写建设财青强国的西财答案!
图为实践队员与社区儿童共读儿童文学书籍。刘思彤供图
据悉,“萤窗”支教实践队后续还将为尔玛社区的孩子们带来“零花钱小管家”、“投资购房大富翁”等寓教于乐的财经课堂,通过持续的热情投入和多元化的素质拓展课程,致力于培养当地儿童的财商思维与理性理财逻辑,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