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位刀友在网上看见把标价几千美元的黎巴嫩大马士革刀,于是瞠目结舌,过来问我大马士革刀真有那么贵吗?实不相瞒,大马士革刀和大家熟悉的烟斗、跑车、游艇、名表一样,都属于世界奢侈品收藏名单的行列,行情如此,有门槛,价值高,而且很少有物美价廉这一说,成千上万米的尚且不保质量,几十几百的几乎就都是粗制滥造,或者干脆是假花纹。真正靠谱的手锻、瑞粉、马赛克,时间人力成本很难压下来,何况还有附加的工艺价值。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都是现代大马士革刀,也就是折叠锻打大马士革刀,不是古董大马士革刀。


(相关资料图)

折叠锻打大马士革刀

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因为二者这两者算是一个错综复杂、发展演变的关系,不能等同,而这位刀友看见的“黎巴嫩”大马士革刀,因为在阿拉伯地区,就更容易借古代阿拉伯地区的知名度,先入为主给刀友们植入一个正宗的观念,故意抬高价格,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因为古董大马士革刀,像波斯舍施尔弯刀,要不就是在博物馆里供着,要不就是私人名家收藏,根本不会几千美元挂在网上。而现代大马士革刀,并不拘泥于一个固定的地域,因为那种深入人心的地域观念来自于最初萨拉丁“凌空斩断丝绸”的古代刀剑传说,来自于十字军面对大马士革弯刀的狼狈。但事实上,从工艺历史来看,折叠锻打工艺的源流和发展还有更多内幕。

现代大马士革刀,其折叠锻打工艺在西方,据说是因为复原古代已经失传的大马士革弯刀,刀匠们摸索出来的。18世纪中叶法国著名刀匠Jean Jacques Perret,在其著作《刀匠的艺术》中还特意完整记载过锻法。

《刀匠的艺术》插图:锻造大马士革刀的方法

在东方,折叠锻打工艺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如果根据亚洲古兵器学家周纬的说法,世界三大名刃的源流很可能皆出自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花纹刃技术。而大马士革弯刀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里的一战成名,又给中原不疾不徐迭代的刀剑世界,带来了连锁反应,其中主要表现为古人对“镔铁”的热忱,也就是来自罽[jì]宾(今克什米尔,实际上镔铁的来源可能更广泛,包括印度、波斯等地)的钢铁,比如名著里孙悟空的金箍棒,三国里刘关张在新手村打造的神级装备,还有武松的雪花镔铁刀等等,不胜枚举。

历史上最典型的是元代镔铁局,这个机构就是在成吉思汗子孙的铁蹄踏足至波斯地区、从被攻破的城池里带回大批的有色匠人后,特设用来管理镔铁刀匠的。元朝时,所有军事装备的制造,都由直属中央的武备寺管理,然而唯独镔铁局,同样打造刀剑,却隶属于工部下设的“诸色匠人总管府”,专门为贵族服务。镔铁工艺实际上也被纳入了我们国内花纹钢工艺的体系里,合流发展。

元代镔铁弯刀

而近现代“大马士革工艺”的复兴,则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开始的。在此期间由于热兵器替代、工业化发展,以及战争等因素,这种工艺在世界范围内其实隐居幕后过一段时日。美国刀匠莫兰为这种传统工艺奔走呼号,创立ABS,之后再次声名鹊起的,从而再次掀起世界对于大马士革刀的追捧潮流。这也是国内提起现代大马士革刀,总是对西方进行首肯的原因。

折叠锻打大马士革刀

如果从自身特点看,现代大马士革刀为什么能跻身于世界奢侈品的行列。最具有冲击力的,自然是它们炫丽夺目的刃身花纹,足以令许多人为之神魂颠倒。但花纹背后的原理,还是这种神秘的锻打技术。古代工匠原本为了得到刚柔并济的宝刀,使刀剑兼具硬度和韧性,而发明出了折叠锻打技术,不想在磨砺刃体的过程中,这些被寄予厚望的刀剑显现出了宿命般的纹理。工匠随之在满足刀剑实用价值的基础上,又不断创新,人为地加入审美要素,让刃体的花纹变得更具美感和魅力,更富于变化,比如羽毛纹等梦幻的纹路,比如马赛克等新奇的排列方式。而大马士革刀的美学价值也越来越高,成为让人们倾慕的收藏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