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意大利传奇艺术家加埃塔诺·佩谢个展“加埃塔诺·佩谢:点石成金”登陆尤伦斯艺术中心旗下的上海Voyage UCCA Lab。很难界定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展览,展品涵盖产品设计、装置艺术、建筑设计等50余件立体作品与30余件手稿,更像是佩谢呈现给大众的脑洞实验场,一个斑斓、瑰丽又迷人的奇幻世界。

展览不仅是对佩谢创作理念的奇趣探索,亦挑战着观众对设计与艺术的惯常认知,以艺术家多元化的作品呈现出对人性的关切、对价值观多样性的持续探索,通过对“不完美”的普通材料的转化、不断拓展艺术与设计的可能性,回应着“点石成金”的主题。


(相关资料图)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对我的作品敞开了大门。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展示我的作品,展示我对于建筑与设计未来发展的看法。我相信这次展览也会推进这两项当代文化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发展。”佩谢如是说。

现年83岁的加埃塔诺·佩谢,集合了建筑师、艺术家、设计师等身份,曾在世界范围诸多知名艺术机构举办展览。他的艺术创作并不局限于设计作品的功能性与实用性,还持续关注材料观念、现代都市发展、人与自然等议题,赋予作品持续的生命力与人文内涵。佩谢的创作拒绝一味的复制,也不拘泥于一种材料和工艺。自1960年代起,他开始关注现代工业材料对于塑形的实践可行性,将材料的收缩性和弹性特质与设计理念和应用进行结合,如早期在“Up”系列所使用的聚氨酯泡沫、家具产品中所使用的树脂。艺术家在运用复制塑形的工具,实现作品功能的同时,通过调整材料配比、浇灌速度和角度,创作了形色各异、充满生气的艺术作品。

展览主题“点石成金”,意在指涉佩谢对树脂、泡沫塑料等普通材质充满创意、多元化的艺术探索,将“不完美”转化为风情各异、绮丽多彩的艺术作品,通过拟人、搞怪式的夸张,使用浓烈的色彩等艺术表现手法,让“点石成金”的神话照进现实生活。

艺术家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的作品都汇集在此次展览,通过多元媒介又彼此互文关联的系列座椅、桌台、灯具、建筑手稿等作品,以非时间线性的方式展开——材料的可塑性、自然主义的色彩结构及其拟人化的呈现方式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解读空间。展览作品不仅包括如《UP5_6扶手椅》(1969)与《人多势众》(2019)等这类为女性及少数裔群体发声,呼吁关注性别平等与种族歧视的重要作品;也为观众呈现了佩谢对于环境、自然及现实问题关注的经典作品,如将水的力量融入家具设计之中的《环礁湖桌》(2012),以及使用混凝纸浆混合树脂材料模拟出树的肌理,以具象的造型致敬自然的《树》(2021)。同时,展览还汇聚了佩谢在建筑领域的创新实践,展现其对建筑设计领域具有前沿性和探索性的思考,力图与观众共同探讨人、建筑与自然共生的可能。如作品《有机建筑》(1989-1993)是佩谢为日本大阪市设计的世界上首个垂直花园,整栋建筑使用了132种本土植物和树木,有效缓解了城市的热岛效应;作品《巴伊亚小屋》(1999)和《孤独教堂》(1974-1977)则是佩谢结合当地自然与人文的建筑实验。

将艺术作品拟人化也是佩谢创作的重要特点之一,本次展览展出的众多立体作品都是其拟人化创作的具象体现,赋予其作品功能性之外的情感价值。作品《人像椅》(2021)呈现了一把高4.5米的椅子上描绘了近20张人脸,以此表达佩谢对全球化的向往——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同时坐在一把椅子上交流。“人无完人”系列与“科斯比儿童椅”系列作品也是佩谢拟人化手法的典型,两个系列的家具造型灵感均来自不同的人像,手工制作融入的创造力与随机性表达了艺术家对于“多样化、不重复”设计理念的追求,也贯穿了艺术家对控制范式与工业生产标准的警惕,同时,作品中的“瑕疵”也佐证了“人无完人”的概念。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的空间设计也由佩谢亲自参与。空间结构以展厅原有柱体作为原点展开,延伸出四面墙,又将墙体设计为四种不同的展台,以开放式的动线设计将内容叙事的权利交给观众;水波纹立面元素呼应了上海的城市文化和创作脉络演变的流动特质。由此,展览为洞悉艺术家的精神世界构建了一个生动可感的观展体验。

作者:范昕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