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子晨

这两天,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槐花飘香,在彭镇偏桥村四间由传统老窑洞改造成的简单小车间里,记者看到王润润和其他年轻妇女一起双手翻飞,把真发原料用钩针钩到4×4英寸的假发“头皮”上。

手钩发片是一顶高档假发的制作起点,也是最难、最关键的一道工序,堪比手机芯片。王润润已经64岁了,但她却在退休年龄过了把“职场新人”的瘾。“我都64岁了,没想到还能进厂子、领工资!”能在老家带外孙、钩假发,王润润感觉挺幸福。

之前在山东食品厂里打工的李培琦,为了娃娃读书回乡,没想到在家门口打工比外面挣的还多。现在手速快到一天就能钩一顶发片的她,已经升级为培训师,上个月拿到了6000多元的工资。

在这个关中平原与陕北黄土高原接合部的古老县城,宜君“婆姨”们分外珍惜家门口的工作机会。而这个机会的产生源于中国假发强劲的国际需求。

在欧美市场,蓬松时尚、自然服帖的假发是时尚,是潮流,一般能卖到200~300美元。来自速卖通的数据显示:全球假发市场规模已达上千亿美元,中国出口占到全球总量的80%。

不过2020年上半年,对于不少做假发生意的外贸进出口公司来说,疫情阻断了他们在东南亚的供应链,消费者又因线下实体店关门,网购需求激增。一边是上游供货商的货源紧张,一边是消费者的迫切需求,怎么办?

为此,速卖通小二和阿里脱贫特派员们当起了“媒人”,他们撮合了13家假发跨境电商企业在去年7月到宜君来考察,其中就有广州茵薇歌和广州德昊。因为宜君女工学得快、手艺好、良品率高,宜君就被培育成了稳定的出口假发供应地。

疫情中没有停摆反而还在逆势上扬,广州德昊的老板谢楚明总结下来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及时把供应链搬回国内,上游备货“炮弹”足;二是到账资金周转要快,“结算要快,汇率要稳”。10年前扔掉国企铁饭碗投身外贸的他,感叹如今借助数字平台和数字支付,小公司也能和大企业共享全球消费市场。

谢楚明的团队不过60多人,全是“90后”,人少路子却广。通过跨境电商和直播带货,他们把中国假发卖到美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巴西、泰国、印尼、孟加拉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卖到非洲的安哥拉、拉美的特立尼达多巴哥。2020年全年其业绩翻番,销售额过亿,像这样典型的“微型跨国企业”,正在成为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生力军。

谢楚明说:“过去我们做传统外贸,买家是海外美发沙龙,他们对小卖家回款很慢,一般账期需要40~50天,有时候海外账户的资金还需要积累到一定额度才能提款,周转效率更低。现在我在速卖通上直接面对消费者,使用支付宝和World First这样的工具收款结汇。一发货平台就给我七成回款,还能提现到支付宝再次采购,这样的资金周转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在资金快速周转的支撑下,一顶中国假发,从陕西宜君窑洞里的手钩发片开始第一道工序,到河南许昌的流水线上做出成品,然后运到广州外贸商家的仓库集结出海,最后飞到全球时尚买家的手里。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疫情加速了全世界的数字化,一顶中国假发的旅行速度从原来的40~50天,缩短到了7天。这背后,正是中国的“微型跨国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科技红利,把中国制造卖到五湖四海,让村民们在家门口也能参与全球贸易。中国乡村就这样连上了全世界。

5月16日,宜君县城格外热闹,这个关中平原与陕北黄土高原接合部的古老县城建起了2600平方米的数字经济创新中心,首批入驻的有“AI豆计划”人工智能产业孵化项目和“速卖通假发项目”新工厂。

宜君县县长曹全虎说,假发项目自去年在宜君落地以来,相关部门全力推进。截至今年5月中旬,除了县城假发社区工厂外,4家乡镇社区假发工厂开始运营。最快到5月底,再有一个乡镇加入假发出口产业链,届时宜君县将形成“1家县城总厂+5家乡镇社区分厂”的假发产业带发展格局。届时,宜君的出口发片生产量将从原来的年产1万顶提升到年产10万顶,可为当地解决200~300人的就业问题。

数字技术正在重塑全球供应链。在全球后疫情时代,上游的农村妇女得以在家门口上班、带娃两不误,下游的中国跨境电商“身量”虽小却也能逆势反转,把“衰市”变旺市。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生命力,让中国制造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