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点击右上角

然后"在浏览器中打开"

“至慧”在这里开启

作者:辜德军 蒲婧芬 来源:巴中晚报

——记奋进中的巴州区第六小学

  3月1日,是巴城各小学入学报名的日子。一大早,家住通佛路的吴燕便带着儿子到巴州区六小报名。一走进六小的校园,宽阔的塑胶操场、草木葱茏的绿化带、图文并茂的文化长廊、内容丰富的名言警句、先进的宽带网络教学设备……学校变化让她眼前一亮。吴燕说,他和丈夫长年在浙江务工,平时都是家里父母送孩子上下学。“没想到一年多时间没来六小,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在这里读书,我和家人100个放心。

  创建“至慧”学堂,开启孩子的“至慧”人生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学校要发展,必须要有准确的定位。”谈起学校近年的变化,校长李贵强感慨万千。他告诉记者,1995年,巴州区六小从村校升格为完全小学,承各级领导的悉心关怀,蒙几代贤达栉风沐雨,经广大师生发奋图强,学校不断发展壮大。“5.12”地震后,学校得以重建,投入资金900余万元,占地15亩,建起教学用房和教学辅助用房8493平方米。近年来,学校又投入300万元,全面实施了学校文化、校园绿化、操场塑化、幼儿园标准化等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对于永恒的教育事业而言,近二十年的风雨兼程仅仅只是六小青春的开始。”李贵强说。为了给学校准确定位,实现跨越发展,学校领导班子及全体教师通过一次次专题会议,一次次深入思索,一次次热烈讨论,学校发展的思路渐渐明晰起来——那就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超越,办“至慧”学堂,开启孩子的“至慧”人生。

  “教育的本质是让人变得文明和聪慧,教育的功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李贵强介绍,学校以“至慧教育,美好未来”为办学思想;以“办至慧之教,塑至慧之师,育至慧之生”为办学理念;以“至聪至慧,立德立业”为校训;以“慧己慧人,至高至佳”为校风;以“慧教慧导,求真求实”为教风;以“慧心慧学,成人成才”为学风;以“科技教育,快乐创新”为办学特色;致力于立德树人的“慧”教育、尊重主体的“卉”教育、面向全体的“惠”教育、激发理想的“绘”教育、炼造学能的“会”教育、合作共赢的“汇”教育;精心构建“祖国在我心中”、诸子百家、国学经典、科技创新、运动健康五大板块的“至慧”教育校园文化。

  据了解,为倾力打造精美高雅、内蕴深厚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环境。2011年,拆除校园内的危房和搭建的临时教室,维修围墙,建好舞台;2012年,硬化操场5100平方米,建好花台,做宣传瓷画350平方米、宣传栏和展板12个,配齐13个教师办公室的办公设备;2013年,进行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更换小学生旧课桌凳近2000套,安装29个教室的电子白板,建立校园网络;2014年,升级改造了校园广播系统,实施了校园绿化工程,塑化了学校操场500平方米,精心打造了班级文化、走廊文化、楼道文化,建文化长廊300多米。一个环境幽雅、情趣四溢、内蕴深厚的“至慧”学堂已经形成。

  扬科技教育风帆,走特色办学之路

  在教学楼顶楼,是学校的太空种子种植园。记者在科技总辅导员蔡光红的带领下走进太空种植园,便被眼前长势喜人的蔬菜瓜果所吸引。“这仅是我们科技教育其中的一个亮点。”蔡光红自豪地说。该校是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也是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示范单位。

  科技教育已成为六小的办学特色。近年来,学校把科技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不断加大力度,总结经验,探寻思路,制订发展规划,健全管理体系,培养了一大批专兼职科技辅导员队伍。学校开展了科技实践创新、科学调查体验、科幻画、智力七巧板、科普小论文、科普阅读、科普知识竞赛、科普手抄报等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师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激情。

  如今,学校科技教育以其独特的实践形式成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教育方面屡创佳绩。教师制作的科技作品《新型防跳保温瓶塞》荣获国家级一等奖,《电灯泡安取器》《环保型无尘砂纸机》等10件荣获国家级二、三等奖。教师辅导学生制作的科技作品《探究鼠标的使用方法》(科学DV)《自动接水储水耐干花盆》《防蛇鞋》《新型防滑溜冰鞋》等100余件荣获省一二等奖,200余件科技作品获市区级一二等奖。教师撰写科技教育论文《扬科技教育风帆,走特色办学之路》《小学科技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等50余篇在国家、省、市刊物上发表。学校多次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教育先进单位”,30多名教师被省、市、区科协评为“优秀科技辅导员”、“优秀科普工作者”。连续三年的巴中市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启动仪式在六小举行,2013年学校“以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科学调查体验活动荣获国家级一等奖,也是四川省唯一的一等奖。2014年,学校开展了“创新在我身边”系列活动,其中太空种子种植活动成果丰硕,被巴中市人民政府评为科技“摇篮奖”,被省科协推荐为“2015-2019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这是巴中市唯一被推荐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我校科技教育活动丰富多彩,科技教育成果丰硕,科技教育特色已经形成。2014年秋,我校还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示范单位’,这也是四川省唯一的示范单位。”蔡光红说,科技教育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充分显示自己的才能,张扬自己的个性,释放自己巨大的能量。孩子们在科技教育活动中体验着“至慧”,收获着“至慧”,也开启了“至慧”。[!--empirenews.page--]

  丰富多彩的活动,汇聚孩子“至慧”的源泉

  “除了走特色办学之路外,学校活动是影响人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副校长何晓燕介绍,学校每年都要创造各种机会,组织开展多项活动,力求把每项活动都打造成精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活动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未来人生。

  据介绍,六小的活动具有鲜明特点,即活动多、层次高、有厚度、内容实。一是举办班队活动观摩活动,研讨开展班队活动的途径和方法;二是开展德育专题教育活动,利用国旗下讲话、班队活动、红领巾广播进行德育专题教育,邀请民警、律师、交警等来校专题讲座;三是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了“生活小达人”、“光盘行动”、“争做小雷锋”系列活动,举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比赛和“关爱明天”励志教育等系列活动,涌现了大批“校园十佳”、“美德少年”,学生刘艳被评为“四川省诚信美德少年”;四是开展传统节日活动,如元旦节的亲子游园活动、清明节的“祭奠英烈扫墓”活动、“六一”儿童节的文艺汇演、新生入队仪式及助残日的助残捐款活动。五是开展法制教育活动,请法制副校长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组织学生参加法制手抄报大赛,2名学生获《法制天地》特等奖,3名学生获《小学生法制报》一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六是以“创卫”、“创文”为契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七是开设特长活动课,成立了舞蹈、田径、篮球等10多个兴趣小组;八是深入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每年举行体操比赛、篮球运动会、田径运动等大型活动;2014年10月,学校承办了巴州区“格力杯”教职工篮球和韵律操比赛的开幕式,规模宏大、场面壮观、节目精彩,赢得了各级领导、同行及家长的广泛赞誉。

  何晓燕告诉记者,之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因为在活动中可以把德育的过程还给学生,把德育的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激活内需,让学生在广阔天地中实践道德,促进了学生道德言行的统一,形成了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良好环境,活动中的点滴汇聚成了“至慧”的源泉。

  打造“至慧”课堂,教育质量大幅提升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至慧”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为了打造“至慧”课堂,一是注重理念的更新和能力的提升。强化教师学习,养成读书习惯,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教学力和学生的学习力。二是注重课堂教学的管理。对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等教学环节,都提出明确要求,制定评价细则;坚持推门听课,实行跟踪听课。三是注重高效课堂的打造。学校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把构建高效课堂作为贯彻“减负”工作的切入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四是注重课堂教学的指导与展示。整合教研组力量,凝聚集体智慧,对所有赛课、展示汇报课、送教下乡课均进行集体备课、反复磨课,力争成为精品课。学校教师多次参加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赛课、献课,区级获奖22人、市级获奖15人、省级获奖5人、国家级获奖2人。教师制作的课件80余件获国家级省级一、二等奖;教师撰写的100余篇教研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学校两个课题获省级奖励,4个微型课题获市级奖励。

  学校课堂教学正在悄然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在课堂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的价值得到了彰显,学生的“至慧”得到了启迪。教育质量大幅度提升,2009年的省高考理科状元董伟曾在这里求学;2012年高考升入清华大学的张盼在这里度过6年的幸福时光;2012年小升初,马海洋以城区最高分升入巴中中学;2014年学生盛晓芹获得四川省“阳光阅读大使”称号。

  好风凭借力,盛世写华章。新的学期,新的形势,新的起点,巴州区六小将秉承团结进取、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坚持以生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把六小建成内和外顺、情趣四溢、智慧充盈、内蕴深厚的“至慧”学堂而努力奋斗!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