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点击右上角

然后"在浏览器中打开"

“袖珍小学”的蜕变

作者:雷斌吉 吴江 来源:巴中日报

——中共中坝小学支部委员会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纪实

  成立于1986年的巴中市中坝小学党支部到如今虽仅有12名党员,却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每一个党员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入党誓言,书写着瑰丽人生。

  红色堡垒扬起先锋旗帜

  近年来,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学校党支部开展了“争当党员示范先锋”、“争当志愿服务先锋”等活动。在活动中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形象”,在工作中设立了党员示范岗、青年示范岗、巾帼示范岗,党员干部在全体职工中自信地叫响“我是党员,向我看齐”口号,党支部和党员承诺、践诺事项60多项。

  2012年,中坝小学新校建设工程被列为全市应急工程,即将退休的老党员王兴科挑起了新校建设的重担。他与学校其他领导四方奔走,一边寻求政策资金支持,一边寻找最合适的临时租赁校舍。长期的劳累导致他身体连续出现不适,但是为了工作他一直没有去医院。5月的一天,王兴科腹部突然疼痛难忍,豆大的汗珠直流。在学校领导的“命令”下,他终于放下手头的工作去医院做检查。三天后,伤口还未拆线的他奇迹般地出现在了学校工地上。白天,他和监理方一起监督工程质量。晚上,他和工人们一起浇筑混凝土。每天仅在工地上坚守的时间就是十多个小时,很多时候回到家都已是凌晨三四点了。“你是铁人吧?”同事打趣问。他笑笑说:“我的身子骨硬,没事的。把胆取了,以后就成了无胆英雄。”

  2013年12月29日对中坝小学的岳彤泉老师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他和妻子举行了婚礼。然而和普通新郎不同的是他还没来得及体味新婚的甜蜜,在婚礼结束1个小时后他又马上投入到了工作中,代表学校参加了市直机关网球比赛。他不是特级教师,也不是骨干教师,甚至连优秀班主任也不是,但在他身上却处处体现着一个共产党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中坝小学支委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精诚团结、开拓创新的集体,每一个党员都是一面“敢打硬仗、永争第一”的旗帜。这面旗扛在党员的肩膀,代表着创先争优的内涵和方向。

  务实行动换来群众口碑

  气派的教学大楼,宽敞明亮的教室,全市第一个风雨操场……走进中坝小学,浓浓的现代气息扑面而来。但谁又能想到三年前,这所学校还是一所位于中坝棚户区内的泥巴小院式小学,当时仅有6个教学班,学生不到100名。

  学校青年党员黄晓琼从学校毕业就成为了中坝小学的一员,在学校举办的“百家讲坛”活动中,她用朴素的语言讲述了从郊区到城市、从瓦房到楼房、从团员到党员的幸福感受。她的经历学校很多教师感同身受。十二年前的中坝小学被称为全市最典型的“袖珍小学”,现任学校支部书记、校长方桂文到校后看到的第一幕就是:教师工作松散,家长怨声载道,两张破桌子、两把烂藤椅是老师们仅有的办公设备。面对这些,建设一支高素质、能吃苦、敢担当的教师队伍是他工作的第一步。

  关爱职工,党支部是连心桥,党员与教师结成对子,在工作上互相学习,生活上彼此关心;维护教师、学生和家长利益,党支部是服务所,不断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定期召开教师代表大会、家长会、学生代表大会,听取师生和家长的心声;安全教育,党支部是保护屏,近几年学校几迁校址,却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和一起家长投诉事件,2014年8月底新校搬迁时,很多家长还主动到校当起了搬运工;素质教育,党支部是导航灯,实施“特色活校”战略,以“科技教育”与“礼仪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如今,家长会毫不犹豫地投上满意的一票,到中坝小学参观的老师无不为学校近几年的发展伸出大拇指。这一切改变正是党支部用朴实行动赢得群众口碑的最好体现。

  创新理念迎来破茧成蝶

  蝴蝶之所以美丽不仅因为它破茧成蝶时的华丽,更因为它在蜕变过程中所承受的痛苦与艰辛。通过近几年的艰辛努力,中坝小学目前正是破茧成蝶之时,学校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不仅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学校内涵建设更是突飞猛进。学校先后被授予“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四川省科普教育实验基地”“巴中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先进单位”等50多项荣誉称号;多位同学被授予“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预备小院士”,实现了我市在小院士、小实验家评比活动中零的突破;学校支委书记、校长方桂文被评为“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3名党员教师被评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

  新校舍、新设备、新师资、新生源,站在新的起点,中坝小学支委倍感责任重大。面对巴中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好机遇,他们将排除艰险,扬帆破浪,勇往直前,用汗水和智慧书写共产党人对教育的浓浓情意。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