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点击右上角

然后"在浏览器中打开"

“知乎女神”骗捐15万元是怎么回事? 知乎该背这个锅吗?

作者:小韦 来源:前瞻网

  果壳科技青年,知乎知识青年,豆瓣文艺青年,贴吧逗比青年。知乎从一个贩卖知识的社区,变成了被知识忽悠的集散地,只用了一天的时间。

  “知乎第一骗捐案”上映,你看了吗?

  编剧/导演/演员:童超

  作为知乎第一悬疑骗捐案新一代导演代表人物,童超导演一直相当低调。

  年代大戏《知乎第一骗捐案》自上映以来,深深的震碎了网友的三观。其一人分饰三角的演技和高超的导演才能让网友们纷纷表示已经陷入剧情不能自拔,并不能接受如此赤裸裸的真相。

  童超导演在影片中分别饰演了男主“小言”、女主“童瑶”和女配“ck 小小”,而这三人也是撑起全剧的全部演员。

  “童瑶”在 2014 年 12 月 26 回答“青梅竹马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中一炮走红,迅速成为拥有 5 万粉丝的知乎女神。

  在该回答中,童瑶把人物形象初步塑造出来:是孤儿从小被好心人收养,有一个青梅竹马的男孩子对自己百般呵护,后来养父去世,还好男孩子不离不弃,而自己也争气考上复旦又出国留学,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开了花店当上老板娘。

  这一回答在知乎上获得 5.7 万个赞,6777 条回复。

  “知乎女神”童瑶呼吁网友给“ck 小小”捐款

  童瑶头像是个青春萌动的妹子,回答的问题大多集中在生活美好类的心灵鸡汤。

  2015 年 1 月 2 日,她又在”男友比较穷,但有多少给我花多少,可是我想要的他买不起,该怎么办?“这个问题下,再次提到了自己的男友“小言”,花式虐狗。

  另外,她也借回答“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涵养的人”、“经营咖啡店、花店、蛋糕房、花农、书店等是一种什么体验?”等问题,多次侧面印证自己的高学历、工作等信息,树立了自己的贤良淑德、百年难遇的美好女性形象。

  成功塑造了一个知乎大 V 形象:长得好,人气高、拥有黑暗人生却积极进取、最终和初恋男友结成连理的美丽女性。

  童瑶的骗捐开始于 2015 年 6 月 12 日。ID 为“ck 小小”(后被证实是童瑶的小号)提问“长期被疾病折磨,结束生命是最好的选择吗?”

  称自己是在校大学生,没钱治病请求帮助,并在第二天公布了支付宝账户。

  在 ck 小小提问后不久,童瑶便回答了该问题,并称愿意从物质和精神上帮助题主,随后号召网友捐款。

  两个月后,童瑶在“人所能做到的最大的善良是什么?”的问题下,声称自己去看望了“ck 小小”本人,捐款热潮再次被带动。

  一篇《人到底可以有多坏?》网友扒开真相帖,女神是一名抠脚大汉!

  2016 年 1 月 13 日,有知乎用户搜到“ck 小小”这个 ID,发现“一个先天心脏病的姑娘,一个手术失败生无可恋的姑娘,竟然以 dota 中的角色为自己的知乎 ID”,非常诡异,遂决定要找出真相。

  进而其 QQ、支付宝账号被人肉出,被证实童瑶与 ck 小小为同一人,没有患病且为男性。

  该网友从“CK 小小”的邮箱中得到了“她”的 QQ 号,但是这个 QQ 的个人资料显示,该号属于一个名为“童超”的 25 岁男生,而“童超”这个名字和“CK 小小”留下的支付宝实名认证吻合。

  借着这个 QQ 号,网友发现了相关的贴吧账号、某手机论坛账号,从这两个账号中可以了解到,这名用户明显是个男人,并且是个刚刚结婚没多久的男人。

  诸多证据指出童瑶、童超、童言三人和“ck 小小”就是一个人——童超。

  至此,童瑶骗捐一事败露。

  知乎到底是家怎样的公司

  先来看看天涯、豆瓣、知乎、贴吧、微博和 QQ 空间用户眼中的彼此。

  原理有点类似原来聊过的,看美剧的看不起看韩剧的,看港剧的看不起看韩剧的,看韩剧的看不起看大陆剧的,看大陆剧的看不起看动画片的。

  已获 C 轮融资,加入腾讯系

  作为 Quora 翻版的知乎,几轮投资也算不上独角兽。但是再 2015 年年末资本并不热的时候,它却获得了 C 轮投资。

  搜狗 CEO 王小川,知乎资深爱好者,把爱好变成合作,知乎要搜索,搜狗要内容。2 月前,腾讯搜狗领投知乎 C 轮融资,此轮融资后,知乎的估值超 3 亿美元。虽然知乎不堪微信公众号内容侵权之扰,并弱化其腾讯系标签,但腾讯在知乎的持股比例已经高于 3%。

  在知乎公司北京智慧天下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信息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对象:北京创新方舟科技有限公司,外界更喜欢叫它创新工场,创始人是李开复,其法人兼执行董事长为陶宁。根据企业查询宝数据显示,对外投资公司共 108 家。

  不得不说的是,在李开复病休的这 17 个月,创新工场虽有很大成绩,也有很大遗憾。创新工场孵化出的项目除了知乎、美图、豌豆荚黏性较高,并且还都未上市,其它的项目相对沉寂。

  知乎至今未能找到盈利模式

  报上企鹅的大腿口,知乎可以在盈利模式的探寻上松口气了。

  截至 2015 年 7 月,知乎社区已拥有 2900 万注册用户,月 UV1.1 亿,月累积页面浏览量达 3 亿。现在知乎全站已累计产生约 620 万个问题,以及近 2000 万个回答。用户总回答 4,129,244,445 字数,是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近 100 倍,鹿鼎记的 2580 倍。

  增量惊人,上线 4 年,与豆瓣贴吧等老牌社区具有一争高下的资本。

  然而,与庞大用户数据反差的是,商业盈利模式几乎为零。

  知乎创始人周源曾说:现在先不着急考虑盈利。

  一般而言,如果对一个产品有野心,而不是只是想烧一烧投资人的钱,有必要在一开始想清楚自己产品的盈利模式。

  即使公司在创业之初很难盈利,也一定要做好一个大致的构想,以便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节点切入盈利,一切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创业都是耍流氓。

  在大洋彼岸硅谷一批创业公司中,知识分享类的社区是特殊的审视对象——距离商业路途远的要命。

  而知乎作为 Quora 在中国的门徒,知乎对商业模式的探寻有点晚。2015 年 3 月,周源透露,将在年内展开包括原生态广告在内的商业化尝试。在知乎网页旁边已能看见一些相对高知品牌的 banner 广告。

  从实际操作来看,至少目前来看,仍然属于门户模式的范畴。

  就在半个多月前,知乎在首页上连续两天挂了一个逼格高得不得了的广告,点进去一看才知道,原来并非外部投放的商业广告,而是知乎内部推出的一个 [一小时] 读书系列,跟之前曾隐约推进的“盐”系列基本一致,通过对高质量知友的包装,经由短平快的电子出版模式,向知乎用户推出付费阅读服务。

  知乎的监管之伤

  知乎从一个贩卖知识的社区,变成了被知识忽悠的集散地,只用了一天的时间 。

  诈捐案后,1 月 14 日,知乎发布了第一次公告,表示已经联系警方,在 1 月 16 日,知乎再度发布公告,称“作为平台方,直接报警是无法立案的”,“需要接受用户委托来处理,具体立案上也有金额、归属地等等限制”,言下之意,知乎只能给警方提供信息,但无法报警立案,也做不了更多。

  对于网络发布求助帖、微博劝募、淘宝义卖等活动,网络平台负有不可推卸的核实义务,骗捐事件不能总靠网友火眼金睛。

  无论是这次的知乎,还是此前“在微博中虚构自己父亲在天津爆炸事故中身亡,开通文章打赏功能以骗取捐款”中的新浪微博,均需要承担连带责任。

  知乎在保护内容原创版权下了苦功夫,10 周内有超过 800 多个侵权知乎内容的微信公众号被处理。在维护社区良好环境氛围开发程序+人工模式审核,开发了 Anti-Spam 系统,屏蔽了 1 亿的 Spam 请求,删除 320 万 Spam 内容。

  但作为平台的知乎,对用户几乎不设限制。

  平台的运营需要制造大 V,要帮助他们吸粉,来鼓励他们制作更加优质的内容,来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但赋予大 V 影响力的同时,大 V 是否能运用好这个影响力,不对平台造成破坏呢?如果一个大 V 的粉丝数逐渐增长到一定程度,难免是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的,一些知乎的大 V 用户,一般情况下,是不敢随便赞和关注的,害怕过多的操作刷屏会掉粉。

  知乎第一批原住民逃离,规模化不是社区的敌人

  当知乎逐渐变为一个抖机灵,段子手,微商,注水广告地后,那些热爱知乎的原住民受到疯狂拥进的次级用户冲击,内容被稀释分化,上论坛的体验变差这个曾经纯粹熟悉的社区变得世俗与陌生。

  知乎作为一个精品 UGC 社区,从开放注册以来,真正有能力生产高质量内容的 U 们就开始从未间断地,分批量、分时段地向外逃离。

  高水平用户开了一轮又一轮的迁徙,天涯这种大众论坛烂掉了,用户去小众论坛,小众论坛随着开放注册也变成大众论坛的样子,用户再转移。

  值得庆幸的是,知乎还没烂掉。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