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点击右上角

然后"在浏览器中打开"

2016房价走势最新消息:一线城市楼市成交“双降”

作者:小雪 来源:老钱庄财经

  4月全国楼市总体回归理性 一线城市楼市成交“双降”

  5月4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中国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交易情报(2016年4月)》。数据显示,进入4月,房地产市场向理性回归,成交量环比有所下滑。

  而该机构此前发布的全国300城土地市场交易数据显示,4月全国土地市场成交降温,成交面积环比减少8%,一二三线城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由于受二线城市地价大涨的拉动,全国300城成交楼面均价环比上涨43%,同比上涨65%。

  楼市 主要城市库存压力进一步缓解

  进入4月,各地政府因城施策调控楼市,房地产市场成交量环比均有所下滑,成交出现冷热分化,一线城市普遍降温,部分二线城市仍保持高热。经过一季度的旺销,主要城市库存量环比继续下降1.5%,库存压力进一步缓解。

  中指院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4月监测的36个主要城市累计成交面积环比下降2.69%,超一半城市环比下降。不过,在同比方面,监测的36个城市累计成交面积仍大幅增长60.40%,同比上升的城市占比达86%。

  4月监测的36个城市中,有19个城市成交量环比下跌。其中上海跌幅为35.47%,三亚和苏州也下跌超三成。同比来看,31个城市上涨,其中天津涨幅超2倍。

  分城市来看,一线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下降22.31%,同比亦小幅下跌1.12%,出现了同比环比“双降”。二线代表城市成交面积环比增长3.88%,同比上升78.75%,上涨和下跌城市各占一半,南京、武汉等部分二线城市仍维持较高热度。三线代表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下降8.30%,同比增长67.87%。

  中指院报告分析认为,3月小阳春过后,4月中央及地方政府不断因城施策,市场向理性回归,整体市场小幅下降。主要城市库存量环比仍在继续下降,库存压力进一步缓解。[!--empirenews.page--]

  数据显示,2016年4月末,中指监测的主要城市库存量环比下降1.5%。4月以来中央及地方不断出台鼓励农民工购房、实施税收优惠等政策助力去库存,效果不俗。

  重点监测的城市中,超六成城市可售面积环比下降,其中青岛降幅最高,达8.87%,南京和杭州降幅也超过8%,分别为8.85%和8.01%。

  土地 二线城市楼面均价同比大涨

  看完“面包”的销量,再回过头看看“面粉”。中指院数据显示,4月,由于主要城市陆续发布年度供地计划,全国土地整体供应步伐加快,供地总量同环比均增长。

  4月全国300个城市共推出土地1917宗,环比增加20%,同比增加7%;推出土地面积7143万平方米,环比增加14%,同比增加25%。其中,住宅类用地465总,环比减少14%,同比减少14%;推出土地面积2006万平方米,环比减少5%,同比增加20%。

  不过,受前期楼市调控新政和前期供地萎缩的双重影响,一线城市土地市场明显降温,4月土地成交面积环比锐减49%,同比减66%;土地出让金仅6亿元,环比减少89%,同比减少97%。

  二三线城市土地成交面积也较上月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从总体情况来看,4月全国300城共成交土地1252宗,环比减少13%,同比减少2%;成交面积4982万平方米,环比减少8%,同比增加21%。其中,住宅类用地308宗,环比减少28%,同比减少2%;成交面积1476万平方米,环比减少11%,同比增加30%。

  从土地价格来看,一二线城市的分化情况十分明显。4月,全国300城楼面均价环比涨43%,同比涨65%,涨幅惊人。其中,一线城市地价回落,成交楼面均价为850元/平方米,环比骤降75%,同比降93%;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品牌房企密集聚焦二线城市,二线城市成交楼面均价达3007元/平方米,环比涨53%,同比大涨180%。

[!--empirenews.page--]

  中指院报告分析,从溢价率来看,一线城市的成交价已经回归土地成本价,土地平均溢价率仅2%;而二线城市溢价率继续走高,达到65%,较上月增加2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54个百分点。

  ■连线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竞争加剧倒逼房企转型

  “在中国城镇化率已经接近60%的市场背景下,楼市已经进入下半场。”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表示,在从楼市下半场特征来看,房地产行业增速下滑趋势势在必然,此时,房地产行业也将呈现出规模化聚集与并购重组频繁发生的特征,“大鱼吃小鱼”的并购现象与合纵连横的“强强联合”成为“新常态”。届时,“大者恒大,强者恒强”局面的形成,最终推动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

  张宏伟表示,2014年以来,品牌房企“跨界”转型非地产业务的趋势显得非常明显。至少有30家品牌房企明确退出房地产,或房地产主营收入占比已经低于50%。其中,至少16家品牌房企计划或已经实现彻底转型,脱离房地产主业。

  张宏伟认为,尽管楼市开年回暖明显,但未来仍将有许多品牌房企因为对于地产行业前景的担忧,或因为短期资金问题而退出房地产行业。他分析,在本轮市场周期低谷期阶段,住宅市场利润率进一步下降,导致过去直接跑马圈地模式发展空间受限,这种市场周期的变化将带来行业变革,倒逼房企战略转型。

  ■相关

  国土资源部:经济筑底反弹带动土地需求回暖

  国土资源部日前发布今年第一季度国土资源主要统计数据。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全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量同比下降0.2%,下滑态势改观;主要监测城市地价均变化平稳,住宅地价环比增速温和上行。

[!--empirenews.page--]

  “总体看,第一季度国土资源数据与宏观经济数据的走势保持了一致。经济筑底反弹带来土地需求回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土地市场和矿业权市场持续调整。”国土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

  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情况方面,全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9.47万公顷,同比下降0.2%。其中,工矿仓储用地2.47万公顷,同比下降2.7%;房地产用地2.36万公顷,同比下降4.4%;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供应4.64万公顷,同比增长3.7%。

  主要城市地价监测情况显示,第一季度末,全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综合、商业、住宅、工业地价分别为3668元/平方米、6767元/平方米、5554元/平方米和766元/平方米。四类用地价格环比增长率分别为0.96%、0.57%、1.27%和0.73%,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55%、2.60%、4.66%和2.50%。(南方网)

  4月楼市涨幅榜:深圳同比涨幅第一 合肥廊坊成黑马

  2016年楼市的“黑马”是谁?苏州绝对可以算得上一匹。不过,截至2016年4月末,中国楼市的三大“黑马”中,苏州前4月累计涨幅为25.48%,只能排名第三,目前排在它前面的分别是合肥和廊坊,这两个城市前4月的累计涨幅分别为28.82%和28.62%。

  4月,各地楼市价格并非是一些媒体说的“出现明显回落”。标准排名监测的25个均价万元以上城市中,上涨的城市有16个,下跌城市9个。其中,4个一线城市两涨两跌,北京和广州分别上涨2.6%和1.7%,深圳和上海分别下跌0.79%和1.91%。

  二线城市中,廊坊在4月的环比涨幅最高,为12.51%,4个月前廊坊的均价还在万元以下,只有9040元,但现在已经达到11627元,前4个月的累计涨幅高达28.62%,在25个均价万元以上城市累计涨幅排名第二。

  4月苏州的环比涨幅排名第二,上涨9.33%,今年以来累计涨幅25.48%,排名第三。对于苏州的房价走势,标准排名曾在3月楼市涨幅榜中进行过这样描述:“2014年苏州住宅卖地收入250亿元,平均楼面价4500元,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苏州的住宅卖地收入400亿元,平均楼面价飚升至9150元,一年时间土地一级市场卖地收入与楼面价几乎是倍数增长。2015年9000元的卖地楼面价实际上已经与市场上销售的房屋价格平齐。如果用2.5-3倍的比例估算销售价格,9000元的楼面价对应的是22500元-27000元的房屋销售价格。”[!--empirenews.page--]

  市场人士喜欢将土地一级市场和楼市销售价格比作“面粉”和“面包”的关系,现在“面粉”已经卖到了9000元,“面包”的价格会有多高?或许对苏州楼市持怀疑态度的人有很多,但我们认为,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苏州能不能冲过2万元大关,而是何时能冲过。

  在25个均价万元以上城市的同比涨幅排名中,深圳目前还是第一,同比涨幅70.7%。但深圳的同比涨幅会越来越低。原因就在于深圳楼市在2015年下半年出现快速上涨,目前均价已经接近5万元(49751元/平方米),远高于北京(44167元/平方米)和上海(40309元/平方米),位居第一。如果继续保持如此高的同比涨幅,深圳的房价到年底就能站上8万元。这恐怕是大家都不愿意见到的。

来源:标准排名

  来源:标准排名

  苏州同比涨幅排名第二,高于合肥和廊坊,为47.76%,也远高于区域内的其他城市,如杭州(8.15%)、南京(15.06%)、宁波(2.58%)和上海(31.26%)。由此可见,在长三角城市群板块中,苏州处于领涨地位,如果苏州在未来依然保持相对强势,或许会刺激同区域的其他城市,特别是以前房价比苏州高一倍的南京和杭州,如果苏州的强势反超,它们又岂能坐视不理。(界面)

  一线楼市冷热不均:京穗成交活跃 沪深成交下降

  五一小长假,一线城市的楼市出现分化行情。广州、北京的一手楼市成交活跃,而遭遇政策收紧的深圳和上海一手楼市成交同比则出现大幅下降。记者回顾4月数据,发现二线城市楼市销售完胜一线,而土地成交方面,也出现相似的趋势。

  二线城市楼市热过一线

  网易房产监控阳光家缘数据显示,2016年五一假期,广州一手楼网签成交1014套,比2015年五一假期的476套增加538套,同比上升113.03%。[!--empirenews.page--]

  北京楼市也同样活跃,据亚豪机构统计,五一小长假期间北京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与自住房)共实现成交807套,成交面积达8.88万平方米,这一成交量也创下了近三年五一小长假的新高。

  但据上海中原地产数据显示,小长假(4月30日~5月2日)新建商品住宅成交4.8万平方米,同比减少33.3%。这一数据也是近7年同期第二低点。深圳市规土委的统计数据显示,小长假期间深圳新盘市场成交量为38套、3623平方米,较去年的五一假期下滑87%、86%。

  易居数据同时显示,4月份,30个城市中,有17个城市的成交量出现环比增长态势,大都是二线城市。数据显示,4月份,15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1967万平方米,环比增长7.8%,同比增长88.3%。

  土地市场也显示出二线热过一线的趋势。中原地产研究部数据显示,4月,二线城市住宅土地供应出现了明显上涨,36个城市供应的住宅土地增加了10%。而一线城市4月成交土地仅11宗,成交金额只有6亿元。

  5月成交规模或弱于4月

  “4月,购房者入市的积极性提高。部分购房者担心二线城市后续也会收紧政策,因此购房交易热度很明显。”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预测,5月份购房者依然会积极入市,成交规模或弱于4月份,但总体依然处于高位水平。

  克而瑞分析师李春燕认为,二季度楼市成交想要保持一季度的增速几无可能,房价将以稳为主。(广州日报)

  全国住宅地价首季增长4.66% 房价上涨带动土地市场回暖

  房价上涨带动土地市场回暖

  昨日,国土资源部发布今年第一季度国土资源主要统计数据。第一季度全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量同比下降0.2%,下滑态势改观。主要城市住宅用地价格同比增长率为4.66%。

  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情况方面,全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9.47万公顷,同比下降0.2%。其中,房地产用地2.36万公顷,同比下降4.4%;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供应4.64万公顷,同比增长3.7%。[!--empirenews.page--]

  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国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带动了土地市场回暖及地价小幅回升。主要城市地价监测情况显示,第一季度末,全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综合、商业、住宅、工业地价分别为3668元/平方米、6767元/平方米、5554元/平方米和766元/平方米。四类用地价格环比增长率分别为0.96%、0.57%、1.27%和0.73%,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55%、2.60%、4.66%和2.50%。

  据国土部相关司局负责人介绍,《中国国土资源年鉴》数据显示,2014年、2015年全年土地供应量同比分别下降13.7%和17.7%。今年第一季度用地供应基本与上年同期持平,土地供应持续下滑的态势得到初步遏制。“总体看,第一季度国土资源数据与宏观经济数据的走势保持了一致。经济筑底反弹带来土地需求回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土地市场和矿业权市场持续调整。”、(北京晨报)

  专家:京房价下行趋势难改 明年或大幅放松限购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昨天下午,北京金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总价74.6亿竞得位于北京金融街的华嘉胡同地块,刷新北京总价地王纪录的消息让很多人感到震惊。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在上海、广州、深圳先后步入下跌通道后,一线城市中房价惟一仍然坚挺的北京也终于撑不住了,7月份出现了2012年6月以来的首次下跌。

  可就在这个时候,北京又出新地王了。冰火两重天的楼市让很多人感到扑朔迷离、难以理解。

  有分析指出,一线城市房价出现下调的主要原因在于房企的主动降价,在开发商看来,一线城市如果愿意以价换量,真实的需求是存在的。8月16日,北京东亚新华地产突然宣布,旗下东亚·印象台湖项目大幅下调价格,成为楼市低迷以来,北京首个明确宣布直降的楼盘。

  而近日,降价的企业中甚至出现了龙头房企的身影,北京万科一个项目推出特价“内部房”,最大降幅达8000元每平方米,而另一边,北京再次拍出新地王。冰火两重天的北京楼市,到底怎么了?[!--empirenews.page--]

  万科此次推出的特价房源,是位于北京丰台区南四环的某楼盘,包括3套210万元一居室,每平方米单价3.2万元;3套260万元88平米两居室,单价2.9万元,以及4套82平米两居室直降20万元。

  记者昨天下午以购房者身份联系这家楼盘售楼处,客服表示,目前,只剩下3套210万元一居室尚未卖出,其他房源都已售罄。

  万科客服:一期为了清库存,目前还剩下3套65平米左右,总价210万,特价。

  记者:有媒体报道,不是还有两居室吗?

  万科客服:没有,只有一居。二期常规的均价还是在四万一二,不是说整体有降价。

  售謦是因为确实便宜了,数据显示,这个楼盘最新推出的特价房每平方米最高降幅达到了8千元,难道万科真的是为了出收尾盘才推出特价房吗?

  资深房地产专家韩世同认为,万科推出特价房,营销的目的大于清盘的意义。

  有道是东边日出西边雨,这边与万科降价促销,那一边北京却又出现了新的地王。华融昨天却以74.6亿元人民币的总价,拿下了北京华嘉胡同地块,溢价率110%,折合商品住宅楼面积价格为每平方米6.34万元,刷新了北京地王总价。

  降价和地王齐飞,北京楼市到底怎么了?资深房地产专家韩世同分析,尽管新地王出现,但是一线城市的楼价下降已成定局,预测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会局部放松楼市限制,呼吁地产商早作打算。

  韩世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楼市已经存在价格下行的趋势,只是没有特别明显,开发商只有以价换量,才有可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有限购的郊区、大户型产品,都有可能尝试性的放开。

  仔细看一下我们会发现,昨天在北京拍出地王的北京金嘉房地产的投资方是北京华融基础设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这家公司成立于2006年5月,属北京西城区国有独资企业,承担着金融街拓展土地一级开发任务。因此,我们认为,昨天北京拍出的新地王并不能全面客观的反映市场的真实情况,里面有地方政府的因素。而另一方面,北京房价刚刚开始出现的下行还没有见底,恐怕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房企加入以价换量的队伍。[!--empirenews.page--]

  关于房价24个月来出现首跌的北京惊现新地王,冰火两重天。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对此做独家解读。

  经济之声:北京昨天下午拍出的新地王位于西城区金融街,北京的黄金地带,据业内人士估算,剔除安置房和回购房,华嘉胡同地块商业部分的楼面价接近10万元/平方米,这个价格真是不低。考虑到华融公司的国企背景,很多人联想到地方政府的托市。对此,您怎么看?

  杨红旭:托市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因为按照市场价格的话,应该不会这么高。楼面价10万,到时候建成房子卖的话,得多少万才能够收回成本啊?所以说这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

  如果是其他的民营企业最终胜出了,比如像潘石屹的SOHO中国,那我认为这可能是代表着一个市场的行为,包括市场价格的一个评估。而这是110%的溢价率,而且又是当地的地主,就是土地一级开发商获得的土地,所以它反映出这是一个稀缺地段,好地块,但价格贵得离谱,而且是由当地的地主,一级开发商直接拿来的一块地,所以我认为这还不能反映出目前北京土地市场的真实情况。

  其实几个地块已经出现了所谓的流标,我认为北京的土地市场依然处于降温通道当中,这点不会因为冒出个“地王”而改变。

  经济之声:北京7月房价出现24个月来首次下跌,近日,北京有房企直接宣布降价,万科这样的龙头房企甚至也以尾房、特价之名营销造势。对于北京未来一段时间的房价,您刚才提到了正处于一个下降的通道当中,那下降的幅度会有多少呢?

  杨红旭:这个幅度很难说。从感受上来说,我认为到第四季度的时候,可能要比今年年初的时候降10%-15%,但如果看70个城市房屋的价格指数的话,这个指数一般幅度非常小,我估计到年底,相比年初,北京的房价应该基本上是持平的,或者是小跌,跌幅不会超过2%。我认为更应该看一般的买房人的感受。[!--empirenews.page--]

  经济之声:降价的时间您认为会持续多久?

  杨红旭:从今年二季度开始,全国的房价基本上已经开始降了,尤其是全国70个城市房屋价格指数环比从5月份开始跌。北京的二手房跌了好几个月了,跌幅比较大。北京的新房是从7月份开始首次出现环比下跌,这个态势我认为会持续到年底。年底前的话,北京的房价不会出现反弹,最多是7月份二手房和一手房成交量有反弹,但反弹幅度偏小,暂时难以改变价格往下走这样一个大的趋势。

  经济之声:未来会不会有更多的房企加入到降价促销的行列?

  杨红旭:我认为会的。因为像万科这种行为,它代表的是一种市场化的行为,万科不是很差钱,但它要保持一个合理的流量,它会根据市场的情况而定价,这个定价是要保证一个去化率。所以说万科只要降,就代表着市场到了该降的时候了。下半年的话,我认为在北京地区还会有一些开发商加入到降价的阵营当中。

  经济之声:您觉得北京会不会对限购限贷政策进行调整?昨天有消息说,北京的某些银行对于首套房的贷款利率已经出现了松动,已经打了9.5折。

  杨红旭:限贷方面松动的可能性要比限购更大一点,至少是年内,因为限贷是跟着全国走的,全国的话,主流方向是年内要进一步放松,而且一线城市因为房屋价格大跌的可能性比较小,所以银行也愿意在一线城市给予优先的支持,比如说在利率方面给予一些优惠。到明年的话,北京可能会在限购方面有所松动,我认为可能会大幅放松限购甚至会取消。

  其他观点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当前的房地产业呈现增速下行、高位盘整、理性回归三个特征。房地产业周期和宏观经济周期正相关,中国经济增速从高速向中高速调整,房地产业也进入了结构调整的“新常态”。

  世联行杭州顾问部一位顾问指出,本轮楼市调整是市场自发的深度调整,并非政策引发。在信贷环境吃紧、财务成本不断攀升等情况下,开发商应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市场手段去库存,加速周转速度,以应对本轮楼市调整。[!--empirenews.page--]

  东亚新华地产营销总监贾玉鹏认为:北京取消限购的几率不大,因为取消限购带来的影响太大;目前一些房地产企业资金链并不充裕,需要走量来回收资金。既然迟早要降,开发商不如将价格调整到位,较早地获得市场的认可,抢占客源。

3/11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