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点击右上角

然后"在浏览器中打开"

2016房价走势最新预测:下半年将迎来重大调整?

作者:小雪 来源:老钱庄财经

  从政策面资金面看中国楼市 下半年将迎来重大调整

  楼市调整的步子似乎越来越近了。日前社科院发表报告指出: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可能会迎来一个短期调整期。事实上,从近期各地所发生的一系列政策层面的变化、房企资金链压力的收紧,均释放出“下半年楼市恐怕不好过”的信号。

  社科院:下半年房价增幅将回落

  眼下,房价持续上涨、地价依然亢奋,政府智囊机构开始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在中国社科院7月6日发布的《中国住房2016中期报告》中,社科院预测房地产市场可能会迎来一个短期调整期。

  “调整可能迟到,但不会缺席。”社科院的报告认为,持续的政策刺激与有力的制度变革的力度,决定调整幅度和时间提前或者延后。基于过去房地产周期经验以及影响因素变化对未来趋势的预判,从今年下半年至明年第二季度的时间段内,房价增幅将呈现回落趋势。报告指出,如果说2015年到2016年是政策刺激下的上升之年,2016年到2017年可能是首次出现的在政策刺激下的调整之年。

  事实上,自5月份开始,已相继有地产商预判下半年楼市成交量会调整。融创中国[-0.20%]董事长孙宏斌在最近一次的公开活动上就表示,下半年的房子一定没有上半年卖得好,“市场风险已经非常大了,房价不可能每年都往上涨,这一轮房价涨这么快,已经把后面好多年的上涨空间消化掉了。”。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欧阳捷也多次撰文表示,下半年房价涨幅将收窄。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一二线城市未来一年的房价可能不会涨超过50%,拿了“地王”的企业都将面临入市难题,巨大的成本压力使得风险非常大。

  社科院报告认为,本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总体稳妥,从而使市场和投资从缓慢到快速回升,去库存成效明显,但仍有需改进空间。市场分化将从“少数城市热、多数城市冷”转向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

  资金面房企面临资金风险 地王或有生死抉择

  近期多家机构数据显示,6月全国房价环比涨幅已在收窄,这或许反映出下半年楼市的格局。多家房产中介机构反映,2016年二季度,全国重点城市的二手房新增房客比下降,下半年市场将降温。

  而在一手市场,不少业内人士担心,由于前期市场高温透支了大量需求,市场后续需求不足,房企资金链回笼也会减缓。有证券机构预计,2016年下半年销售增速将继续降温。而从累计数据来看,1-6月成交面积同比增长32.94%,相比1-5月回落3.49个百分点。楼市成交整体降温的趋势得到验证。

  而对于房企而言,另一个资金来源——开发贷,也不断在收紧。一家股份制银行三季度的重点项目表显示,除了超大型房企项目,在十几页表格中,竟然寻觅不到其他房地产相关的项目。据透露,目前只有超大型房企或央企背景的房企项目才会被上报,即便如此,还要在审批会上反复讨论和分析风险。而一些小银行2016年上半年连一笔开发贷都没有放。银行业内人士预计,下半年银行开发贷将大幅收紧,各家银行将重点关注开发贷风险。

  “今年上半年全国涌现205宗地王,6月的地王数目已再次刷新历史纪录。”张宏伟认为,上半年制造了无数话题的“地王”房企,其潜在风险尤其需要关注。尤其是那些实力有限而又‘高溢价’拿地的房企,更有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或债务违约的风险。“在楼市下半年将进入调整期的背景下,‘地王’或面临生与死的抉择。”

  政策面:多个热点城市为楼市降温

  而多个楼市过热城市政策收紧也在悄悄展开。7月9日,厦门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发布了楼市信贷调控政策,“认房又认贷”。厦门将于7月15日起调整住房信贷政策,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二套房首付的变化,对于名下有一套房但未结清贷款的,或两笔及以上贷款记录的从原本执行40%首付提升到60%,而有两笔贷款记录且未结清的则由原先的50%首付变为不可贷款。此外,停止向三套房发放公积金贷款。

  对于此次厦门调控政策的出台,被解读为要给持续高烧的厦门楼市降温。2016上半年厦门不断刷新地王纪录,一度引起购房恐慌,目前岛外房价已迈入3万以上时代,岛内豪宅项目开盘价格达7万元/平方米。

  业内人士认为,新政重启“认房又认贷”,对改善及投资客打击较大。

  据羊城晚报记者观察,自从3月25日上海出台了“沪九条”楼市新政后,北京、深圳也已收紧了楼市调控政策,合肥也从7月1日起提高首付比例,从这些城市政策面变化的趋势来看,都是通过提高首付比例“降杠杆”成为未来核心一二线城市楼市政策的重要特征。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分析,表面上来看,去年下半年以来,上述核心一二线城市商品住宅市场出现量价齐升,“地王”频出也推动房价继续上涨,但是,由于首付比例的提高、政策面预期收紧与市场调整的来临,上述城市楼市火热的背后仍然存在潜在的金融风险。

  “央行等相关部门已开始对热点城市进行调研,储备政策已经准备充分,只不过等待时机发布而已。”张宏伟预计,三季度将成为政策收紧的最后“窗口期”。合肥已经出台楼市调控政策,7月1日开始正式执行,南京、苏州、厦门等上述核心二线城市也会在三季度跟进提高首付的政策。

  上半年楼市大热结束 下半年楼市或持续低迷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53681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与1至4月份持平。在其他资金中,定金及预收款14840亿元,增长35.2%,个人按揭贷款8838亿元,增长58.5%。

  无论是开发商还是消费者,上半年的表现都是非常积极的,也给楼市带来了积极的效应,一度呈现十分火爆的迹象。然而大热之后,6月全国房价环比涨幅收窄,这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下半年的楼市格局。与此同时,支撑房企拿地甚至竞相高价拿地的开发贷,也开始逐步收紧了。

  银行之所以收紧开发贷,主要就是因为对楼市前景不看好。上半年楼市之所以火爆,主要缘于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房价快速上涨,以深圳、上海、南京、苏州等地最为突出。相反,大多数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压力仍然很大,仍处于低迷状态,这些城市即便有所反应,也是一、二线城市楼市大热的边际效应,而非自身出现了松动现象。

  为遏制房价快速上涨,一、二线城市加大调控力度或出台新的政策,楼市大热现象逐步消失,房价趋于稳定,有的还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开发商拿地的热情也自然有所减弱。一旦开发商拿地的热情减弱了,银行对开发商的“信任度”也会随之下降,开发贷也就会越来越紧——开发贷收紧了,楼市风险也就有可能暗潮涌动了。从上半年的实际情况看,一、二线城市楼市的大热,相当程度上与银行不顾一切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甚至有报道说,一些银行为了给开发商贷款,甘愿做赔本买卖。

  这样的结果传导到消费者身上,刚刚冒出来的购房热情,可能又会受到很大影响,包括一些刚需旺盛的消费者在内,很多人可能重新回到等待观望的状态。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原本指望一、二线城市的大热,能够对三、四线城市的购房热情产生一些带动作用,现在看来,至少下半年是没有指望了。

  那些在上半年积极拿地的开发商,会不会因为开发贷收紧而出现巨大的风险,颇值得关注。除极少数实力超强的开发商,其他开发商大多是依靠银行的支持,才具有了拿地的条件和动力,现在开发贷收紧了,以一些开发商的实际能力,恐将面临资金链紧绷的危险。尤其是土地价格脱离实际的地块,会不会因为开发能力减弱而出现风险,包括后续资金跟不上、无钱开发、无力偿还到期贷款等,都是需要认真应对的问题。

  好在今年上半年的拿地热潮,主要发生在央企或少数大房企身上,且维持的时间不是很长,否则风险只会更大。即便如此,随着央企整合力度加大,相关央企整合以后,会不会对发展战略做出调整,对被整合央企新拿的土地作放弃处理,也是需要认真应对的问题。

  更令人担心的还是三、四线城市楼市的去库存。如果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的火热,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去库存的希望,那么接下来,三、四线城市的去库存压力只会更大。尽管部分地方启动了鼓励农民进城买房的政策,但在目前条件下,此举料难成为加快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强心针”。就算能够推动三、四线城市楼市去库存,由此带来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又有可能成为三、四线城市新的短板。如果从楼市风险转化成为社会发展短板,后者对城市发展带来的困难和风险,未必比前者更小。

  总体上讲,上半年楼市的大热结束以后,接下来除楼市可能持续低迷,另一个可能就是风险暗潮涌动。如何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决策层、管理层和开发商都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下半年楼市或将呈现高位景气局面

  5月份楼市数据显示,销售、新开工、开发投资等三大指标累计增速今年以来首次回落。其中,前5个月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回落3.3个百分点至33.2%;新开工增幅(18.3%)较1至4月下降3.1个百分点;开发投资较1至4月微降0.2个百分点至7.0%。70个大中城市的新房价格指数平均涨幅从4月份的1.03%降至5月份的0.84%,为去年10月以来首次下滑。5月份,全国楼市批售比数据(销售规模/批准上市规模)环比进一步回落,由4月份的1.48下降至1.38,环比连续两个月下降,意味着此前持续上攻的楼市火热态势在4月份已开始降温。进入6月份,楼市销售量继续回调。6月1日至15日,易居研究院监测的20个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714万平方米,环比5月份前15天下降了7%。由此,楼市短期见顶的迹象越来越清晰。

  笔者认为,冲高回落、高同比基数及激励政策效果减弱是楼市调整的三大原因。

  首先,今年一季度,全国新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33%,景气度已接近历史最高年份的2013年一季度,并连续4个季度上攻。3月份以来,全国新房月均成交都超过1亿平方米,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3月成交更是达到创纪录的1.3亿平方米,比2015年同期大涨近50%;4至5月成交尽管有所回落,但也分别达到了1.17亿平方米和1.19亿平方米,同比大涨40%至50%。需求过度释放后,回落是市场规律使然。其次,2014年“9·30”新政和半年后的2015年“3·30”新政,被认为是史上最强力度的政策激励,促成了2015年4至5月的楼市高景气。这两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环比增幅达到40%以上,从而形成了较高的基数,导致今年5月销售量增幅回落。

  再次,2014年中开启的“去库存”战略下,楼市刺激政策和流动性稳定叠加。但是,今年二季度以来,由于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较快、土地交易市场高烧不退、投机炒作泛滥,过去一年半来的大力政策激励思路开始“纠偏”。因此,未来楼市激励政策或将进入“空窗期”。

  很多业内人士判断,未来全国楼市将呈现“大周期见顶”甚至是“拐点到来”的走势。但笔者认为,基于货币和楼市基本面,楼市短周期处于高位盘整阶段,中周期继续回升和高位景气是大概率事件。

  首先,5月份全国首套房贷利率仅为4.49%,环比再降0.03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低;二套房按揭利率均值环比持平,同比下降了82个基点至5.39%,也降至历史低位。综合过去几轮楼市调整,金融信贷政策的作用最大,若金融环境向好,楼市景气就不会改变。

  其次,主要城市仍在“补库存”。5月份,35个重点城市新房消化周期为10.6个月,比4月份收窄了0.3个月,处于12个月的警戒线范围内。其中,一二三线城市库存消化周期分别为8.4个月、10.2个月和16个月,相比4月份的8.4个月、10.5个月和16.9个月数值有所收窄。受房价高处不胜寒和调控的影响,一线城市库存基本不变,而二三线城市的去库存化速度均有加快,这意味着占目前楼市体量40%的二线楼市依旧在上升。2014年至2015年,全国土地购置面积分别下降14%和31.7%,今年1至5月则继续下降5.9%,土地供给不足是库存下降的主因。因此,重点城市中期内补库存局面不会改变。

  再次,对于近期业内热议的二线城市楼市调控、控制“地市火热”等,笔者认为,在“去产能”背景下,以制造业为主打产业的二线城市,楼市在稳投资、稳增长、稳税收上的作用空前,大力度收紧楼市政策的可能性较小,去库存和对少数城市适度抑制的“托底盖帽”将成为政策主旨。

  今年1至5月份,二线楼市成交面积同比增长了63.2%,高于一线和三线城市14.1%和30%的水平。目前,一二线城市、主要都市圈及辐射区域的楼市成交量占全国的70%左右。稳增长背景下,货币政策操作保持中性适度;银行杠杆重心已经从制造业转向按揭贷款等消费金融,按揭利率继续维持在历史低位;土地市场上攻态势不改,意味着开发商急于补库存。由此,尽管短周期内楼市面临调整压力,但并非“拐点”来临。综合当前楼市政策及资金基本面,下半年整体依旧处于高位景气的局面。

  专家:楼市现大信号 房价调整期下半年开始

  7月6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住房2016中期报告》预测,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可能会进入一个短期调整期。市场分化将从“少数城市热、多数城市冷”转向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货币政策对房地产的刺激动力正在减弱。

  房地产就业市场信息已向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出了一个重要信号,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房价的调整短期又会开始。

  今年6月份的国内房地产市场开始趋于寂静。尽管偶尔有“地王”出现,但这种零星半点的声音也在开始逐渐退出市场。而从今年4月份开始,全国的住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金额增长都在环比下降。至6月份,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继续回落,比5月继续下降8个百分点。从5月数据来看,不仅交易量增长放缓,而且住房开工、住房投资及土地销售增长都在放缓。房地产开发商并不看好下半年的房地产市场,下半年住房销售的情况可能又会出现低迷状态。

  7月6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住房2016中期报告》预测,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可能会进入一个短期调整期。市场分化将从“少数城市热、多数城市冷”转向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货币政策对房地产的刺激动力正在减弱。这种情况的出现在于热点城市的房价过高,一般民众根本无力进入市场。

  且高房价致使“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完全成为伪命题。房地产开发商面对市场暴利不仅不会离开,甚至还会疯狂涌入,希望借以抓住最后的机会。这些年来,政府的一些职能部门几乎很难对房地产市场有好的判断及政策,持续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比如,住房限购政策就使得中国房地产市场走上了难以摆脱的困境之路,而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情况同样是如此。

  同时,国内就业形势更是意味着房价未来将会下跌。就国际咨询公司凯博咨询日前发布的中国就业市场报告显示,自2013年初,房地产行业就业机会与房地产市场在6个月中走势相似;而就业机会具有前瞻性,先于房价6个月左右达到峰值或触底。中国房地产市场中介新增工作机会的峰值已经过去,凯博咨询数据与分析团队主管Erik Haines表示:“如果这一趋势持续,近期新增就业机会的减少可能暗示中国的房价将会开始下跌。”这一时刻很可能已经到来。

  其实,当前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在于库存太多,而中国人口少子化的时代已经到来。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孙立平曾引用数据表示,如果只计算进入销售环节却没有卖出去的库存,当前中国住房库存大概有6亿到7亿平方米;如果加上已建成但未进入销售环节的,大约50亿平方米;如果再加上土地已经出让,但未开建的库存,估计大约为132亿平方米。中国城市居民的住房在2010年基本上达到平衡,即三口之家基本上有一套住房。所以,中国住房严重过剩已经是不争事实,但之所以出现居民抢房,其主要目的在于希望住房升值并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大家都这样想,最后这些住房又会卖给谁?

  还有,社科院人口学者郑真真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到本世纪末中国人口可能只剩10亿;且自2029年后大陆人口将开始步入衰退期。如果中国人口全面下降,中国的住房需求又从何而来?

  总之,房地产就业市场信息已向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出了一个重要信号,房价的调整短期又会开始。居民的就业机会减少、收入下降,及人口增长下降等,会导致房地产企业倒闭潮的出现。这些更是会强化中国房地产市场周期性调整的到来。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