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话,六十年
——速描建行四川省分行六十年发展轨迹
中国建设银行,建设现代生活
深处西部内陆,川人对现代生活的追逐,似乎要费更多力气。但总有些领域,盆地的居民走在最前沿。2012年,题为《建行“信贷+理财”输血,成都200亿保障房“不差钱”》的报道被各大媒体转载,住房,作为生活头等大事,在“休闲之都”不是难题、而是破题典范。
自省政府启动住房制度改革起,建行四川省分行就一路相伴左右,保障房项目只是其中一例。1988年,该行在省内同业率先成立房地产信贷部,对口服务房改金融;1995年,省级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成立,该行协助其建立初始台帐,并开发专用软件系统。对于普通市民,“要买房,到建行”已耳熟能详,更是许多人的亲身经历:
春节过后第一天。25岁的外出务工人员陈国,在返程的汽车上收到了巴中建行住房贷款发放的短信通知,怀着对未来幸福的无限憧憬踏上了返工的旅程,而他是支行自2006年发放首笔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以来第6000位客户。8年过去,住房贷款业务在全市遍地开花,近百万“安居梦”“成家梦”“城市梦”透过建行的窗户照进现实。
爱赢才会拼。打造首创品牌,已成为建行四川省分行持久追求。通过打破对公、对私业务界限,该行“民本通达”为系统性创新提供支撑。作为业内首个民生服务品牌,“民本通达”在医疗、社保、教育、文化等领域全面发力,全国首张银医卡——华西健康龙卡是其中典型代表:随着电话预约、网银挂号、诊间缴费等各项功能不断丰富,以银医卡为载体的数字医院走进了百姓家、走上互联网。
川人素来热爱生活,成都更被冠以“消费之都”。如何让生活更美好,建行希望“从改变消费体验做起。”1998年,该行在四川率先开办汽车消费贷款,此后两年,又陆续推出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消费额度贷款等创新产品;当信用卡消费的浪潮初现端倪,该行已在汽车、家装、网购等领域抢先半步,2014年,该行分期付单月交易额突破2亿元,信用卡客户增量甚至赶超东部沿海水平。
“针对消费体验,分期支付是时间维度的改变,网银、移动支付则着眼空间层面。”在建行看来,科技兴行是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2000年,省内首家网上银行在建行成功上线,首笔网银购车、首次银邮互联,亦均由建行实现。连续的创新突破,引来业界震动,在21世纪第一个年头,建行用浓墨重彩为川人描绘了“现代金融生活”真实图景。
这幅图景并非静态,而在不断演变。2013年,该行发布全国首款可实现公交、地铁、出租车等行业应用的手机支付产品——手机蓉城卡;次年又针对人民银行MTPS平台,率先推出配套移动金融设备,“该项创新,是移动金融产业发展的里程碑。”发布会上,现场嘉宾如此评价,而建行研发团队的目光,已望向下一次突破。
善建者行,成其久远
这里,似乎什么都没发生过。在羌式仿古街,高原的阳光折射出片片光斑,汽车和摩托轰鸣而去,人潮穿梭不息。此时,胡隽正忙着往ATM加钞。成兰铁路的修建,为业务发展带来机遇,却也增加些许烦恼。“工人们从ATM取款,一取就是上百万,为保证其他居民能取到钱,加钞频率得翻好几倍。”
这里,发生的却已太多。作为5.12地震始发地,阿坝州承受了深重苦难,胡隽是距苦难最近的人之一。“地震时,我在建行映秀分理处工作,抢险救灾、生死离别,都亲历过。地震两周后,为满足应急金融需求,分理处迁至异地复业。2013年,响应阿坝政府号召,分理处又迁回来,选址在人口更多、金融需求更旺盛的茂县。”谈到目前生活状态,胡隽脱口而出:种善因,求善果。
善建者行。在建行人看来,既要能“善建”,也要有“善行”。对于长期扎根基层的胡隽们,这四个字或许有些“拗口”,但他们用集体行动注解得更为透彻。
2009年4月8日,绵阳市南街小学,孩子们的笑脸随处可见,新教学楼、新操场,终于在建行援助下开始重建,学校也将命名为“建设银行希望小学”。南街的孩子们不是唯一幸运儿。据统计,汶川地震后三年内,建行四川省分行向灾区教育行业发放贷款近10亿元,向卫生行业发放超3亿元,向供水供电等公共设施恢复重建发放近36亿元;累计支持灾区中小企业800余户;向灾区发放个人贷款近25亿元,先后对2.5万余客户给予宽限政策;全国建行系统共计向灾区捐款逾1.7亿元。
特殊时期,彰显大爱;寻常时刻,久酿温情。每天吃一个鸡蛋,对城里的孩子再平常不过,在小金县却曾是奢求。“第一次去的时候,孩子们甚至不知该怎样把鸡蛋剥开。”2007年起,建行成都第四支行启动“鸡蛋工程”,由支行员工捐款为当地学校购买鸡蛋,保证每名学生每天能吃上一个。翻看学校的鸡蛋工程专用笔记,厚厚4大本,每次发放都记得仔细认真,这是老师们最好的致谢。
川西另一处,援助之路更加艰险。初春4月,甘孜仍乍暖还寒。清晨,5人小分队带着全行员工的心意,踏上全程700多公里、途经4座海拔4000米以上雪山的行程。入行不久的何诚是头次参加结对认亲,小伙子一面服着抗缺氧药,一面坚持当“搬运工”:“到县城采购100多袋大米、100桶清油和一些糖果,给乡亲们送去。”领队闫康生是土生土长的藏人,在建行工作好些年头,已记不清是第几次参加活动:“这次,村民说有座危桥,回去得赶紧想办法。”类似的结对认亲,在各地建行常态化开展,参与的每个人,都发自内心希望搭建一座爱的桥梁。
成其久远,是能力,更是信仰;将自身经营与社会发展相促共生,是路径,也是目标。“站在六十年回望,看到的不只是建行的成长,更是在西部建设漫漫征程中,川人的团结、自强,川企的奋起、超越。”在四川建行人眼里,“建设”是个动词,“要一直行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