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点击右上角

然后"在浏览器中打开"

通江县首家残疾人艺术文化产业公司正式成立

作者:87371378 来源:巴中在线

  通江是革命老区,是秦巴山区扶贫重点县,也是全国贫困县。近年来,在省、市残联的关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江县十分重视残疾人艺术文化发展,并与“量服”工作相结合,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帮助一级肢体残人李亚雪创办了通江县首家残疾人艺术文化产业公司——四川亮雪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满足广大残疾人艺术文化“量服”的普遍需求,拓展了就业渠道。既圆了李亚雪的“发展梦”,也圆了残疾人的“就业梦”,这是通江县精准“量服”以来取得的重大艺术成果。

  精准“量服”圆梦想

  通江县在开展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个性化服务中得知李亚雪有两个愿望:一是为了自己的“发展梦”,想成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艺术文化公司,将剪纸艺术形成产品走上市场。”二是为了其他残疾人的“就业梦”,想有一间大屋子,开办剪纸艺术培训班,让没有生活出路和自信的残疾人都来学习创作剪纸作品,让他们重拾自信。针对残疾人的梦想,从此启动了残疾人艺术发展艰难的旅程。

  李亚雪,四川省通江县诺江镇人,自幼跟随祖母学习剪纸,在三岁时遭遇不幸,罹患严重的小儿麻痹症,下肢瘫痪,是一位仅靠双拐支撑行走了四十载的残疾人剪纸艺术家。先后得到全国30多位剪纸艺术大师的亲授指教,其剪纸技法博众家之所长,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剪纸艺术风格。为此李亚雪成为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会员、四川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被誉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传承人。

  帮扶给力助起航

  有需求就有市场,为了帮助残疾人实现“梦想”,通江县残联为此确定领导挂联,并为其量身定做了《个性化服务方案》。阵地、公司有了,接下来如何打开市场,成了李亚雪新的“量服”需求,通江县残联全力以赴帮扶助起航。

  一是抢占宣传舆论阵地。为推动李亚雪剪纸文化事业的大发展,通江残联重点加强了各类宣传舆论阵地建设。通过互联网、杂志、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类传播媒体深度报道李亚雪剪纸艺术及助残先进事迹,扩大影响、打造品牌,为事业的发展努力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是创建才艺展示平台。通江县着力在充实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残疾人文化发展环境这一硬件上下功夫。成立通江县残疾人文化艺术中心,设立了“李亚雪剪纸艺术工作室”,为培训学员、扩大员工队伍奠定了平台基础。同时协调中小学校聘请李亚雪担任艺术教师,为中小学生义务讲授技艺。将特教学校学生全部纳入公司精心培育员工,从设计、制作、创作都手把手传授,由此建立起以剪纸产业化经营的雏形。

  三是搭建艺术交流舞台。一方面将李亚雪的公司推介给著名笑星、表演艺术家、中华全总文工团副团长博林为她公益代言,并作题词:“亮雪剪纸,心灵手巧”,推介给国内外艺术专家、教授、学者和剪纸收藏爱好者点评收藏;另一方面,立足于剪纸文化的特点,与其他文化企业合作,将其融入地方陶艺、刺绣、木雕、饰品、工艺品制作等艺术领域,实现艺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与当地红色文化相融合,打造独特艺术作品,使其成为地方红色旅游特色产品。

  四是促成艺术品转化成产品进入市场。通江县残联引导企业进入电商平台模式,帮助策划市场营销。目前华西都市传媒的“8小时购物网”已与该公司签约,免费提供电商平台营销艺术产品全国直销。

  爱心传递聚力量

  四川亮雪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吸纳了员工67人(其中残疾人61名),承担着文化艺术品的培训、生产、展示、助残与销售功能。采用实体店与网络店、组织参观与开展活动、文化助残与产品销售三结合,其公司作品成功入驻“8小时购物网”电商平台,实现了由“作品到商品”的转变,辐射带动了所在地残疾人的培训就业。该公司的成立用李亚雪的剪纸艺术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用爱心传递聚集着正能量,激励更多的残疾人“站”了起来。通过爱心的传递,让剪纸产业帮助残疾人的“就业梦”得以实现。

  独创品牌闯市场

  李亚雪曾说:“剪纸是艺术,更是改变残疾人生活的途径。”2011年,在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李亚雪代表巴中市展出的《清明上河图》、《沁园春·雪》等作品得到国内外许多嘉宾赞许。其代表作《赤化全川》、《银耳姑娘》、《别有洞天》、《快乐农家》、《九龙图》、《六子登科》等作品已卖到巴基斯坦、新加坡、印度等地;剪纸艺术事迹入选《记录四川——新时期感动中国(四川)100双手》电视展播活动;创办的四川亮雪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接纳残疾人艺术爱好者更好地接触到了市场,创作出受市场青睐的作品108件,现已通过电商平台销往海内外71件,预计年销量800件,总价值40万元,实现“由分享成果到创造成果”的转变,打造了通江县特有的残疾人艺术品牌。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