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点击右上角

然后"在浏览器中打开"

通江联社2014年度经营管理成绩显著

作者:张吕政 刘德江 来源:巴中在线

  2014年,通江联社在新一届党委的领导下,创新求变、众志成城、大干苦干,业务经营、内部管理、队伍建设、案件防控和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取得3项突破性成绩

  2014年,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通江联社不仅超额完成了省联社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各项监管指标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全面达到了组建农商银行的准入要求。其中最具突破性的成绩有以下三个方面。

  存款大幅度增加。2014年末,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44.65亿元,较年初上升7.16亿元,完成省联社下达全年任务7.1亿元的100.79%;同时,经过多方努力,县红峰投资公司等8个重点账户已开立到联社,月均账户余额达到8000多万元以上。

  五级监管评级将成功脱帽。一是不良贷款率降低。通过积极向地方党政沟通、汇报、请示、协调,成功地化解清收了县级部门和县乡政府的不良贷款本金3472万元,利息900万元;年末,全县农村信用社五级不良贷款余额1.28亿元,较年初下降4021万元,完成省联社压降任务4000万元的100.52%;不良贷款占比3.95%,较年初下降2.52个百分点。二是拨备覆盖率提高。今年提取贷款拨备6932万元,拨备余额达到2.23亿元,拨备覆盖率已达到173.96%,超过了农商银行准入指标150%的要求。三是资本充足率提升。以1.2元的发行价增资扩股2亿股,资本充足率达到14%,达到了农商银行准入标准。四是抵债资产处置完毕。按照组建农商银行“超过两年的抵债资产必须处置完毕”的要求,对6宗283万元的抵债资产全部处置完毕。

  拨备前利润突破2亿元。2014年末,共实现各项收入4.97亿元,较上年多增1.61亿元,增幅达到48.05%。其中,利息收入2.83亿元,较上年多增4220万元;资金市场业务收入2.04亿元,较上年多增11959万元,增幅达到140.73%。实现拨备前利润2.02亿元,较上年增加7336万元,增幅达到57%。[!--empirenews.page--]

  凸显3大创新性亮点

  2014年,通江联社一系列创新性举措的实施,不仅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更得到了各级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和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

  创新提出“一体两翼”的战略。始终坚持以信贷业务为主体,实现了信贷质量的大幅提升和投放总量的大幅增加。全年净投放贷款6.3亿元、累计投放贷款15.99亿元,实现利息收入2.83亿元,较上年增加4220万元;资金业务收入实现2.04亿元,占总收入的41%,较上年增加11959万元;电子银行业务得到了有力推广,与县人民医院合作发行了蜀信·健康卡,与人社局合作发行了金融社保卡,与县公交公司合作实现了闪付“挥卡乘车”。同时,充分利用通江籍在外务工和工作的成功人士的家乡情结,提出了发行蜀信·巴中卡的构想,得到了省联社巴中办事处的高度认可,将在全市农村信用社范围内发行蜀信·巴中卡,成为全省农信系统第一张以地区名命名的蜀信卡。因此,通江联社也成为全省农村信用社六家移动终端试点联社之一。

  创新金融支持农村产权改革。先后推出林权抵押贷款、林权抵押+农业特色产业所有权抵押贷款、牧业特色产业所有权抵押+标准化生产基地物权抵押贷款,向巴山红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巴山牧业、巴蜀白茶、卓轮林业四家公司发放贷款7900万元,大力支持全县红心猕猴桃、巴山土猪、巴蜀白茶等特色产业发展。永安信用社以林权抵押方式向隆和林牧场发放贷款100万元支持家庭农场发展;沙溪信用社以农户承贷承还、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的模式发放“合作社+基地+农户”贷款220余万元,大力支持6户种植大户发展特色产业。此项工作得到了市县政府、人行、银监部门和省联社巴中办事处的肯定,并在市政府召开的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会上,作为全市唯一一家金融机构进行了交流发言。同时,省联社也将通江联社确定为全省农村信用社金融支持农村产权改革的试点联社之一。一是加大信贷投放。全年累计投放各项涉农贷款15.99亿元,贷款余额达到32.43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30.49亿元,占贷款总额的94.04%,涉农贷款增速达到24.66%,高于贷款平均增速0.21个百分点,占全县金融机构第一位;累放小微企业及实体经济贷款2.31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增速33.21%,高于贷款平均增速8.73个百分点。二是加强银政企合作。积极打造“1+N”商圈金融,与“亿品国际商贸城”、“通江春熙路”文化商业综合体、通江供应商行业协会成功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三是大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向红峰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发放贷款2100万元,用于支持石牛嘴新城建设;向通江县供排水公司发放贷款900万元,用于支持城市基础建设项目;向通江县电力公司发放贷款1400万元,支持电力基础建设;向川财实业公司发放贷款2000万元,支持新区五星级酒店建设。四是签订融资意向书,大力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分别与巴山红猕猴桃、巴蜀白茶、巴山牧业等7家“龙头”企业签订了《支农再贷款支持项目融资意向书》,融资意向总金额达8800万元,充分发挥支农再贷款的定向支持作用,切实降低“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五是大力支持民生项目工程。累计发放巴山新居贷款2.12亿元,支持200余农户的住居环境建设;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000万元,支持广大青年创业;与宏霞国际、明大王府等14个楼盘签订了商住房按揭合作协议,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其合作额度达5.18亿元,目前已累计发放商住房按揭贷款1.87亿元。

  创新建立“阳光回访”和阳光放贷效能监测制度。一是“阳光回访”制度。设置话务室,聘请话务员,开通热线电话7396633,通过标准普通话按月对大额借款客户、合作企业的负责人和政府部门领导等进行定期电话回访,重点回访廉政、效能及服务,并广泛征求客户意见,使服务形象和服务质量都大幅提升,得到了省联社领导的肯定并在全省通报。二是阳光放贷效能监测制度。制订了“阳光放贷效能监测卡”,要求所受理的每一笔贷款不论金额大小,都必须填制“效能监测卡”。每一笔贷款由信用社受理人和申贷客户双方签字确认贷款受理时间,然后按照调查、审查、审批、发放的办理流程依次移送信贷资料,并由移交人和接交人在效能检测卡上签字确认,办理完贷款后将“效能监测卡”装入信贷档案。同时,结合“阳光信贷执行情况大检查”的开展,有效推进了“阳光信贷”工程,提高了办贷效率和服务水平。[!--empirenews.page--]

  实现3个根本性提升

  2014年,通江联社特别注重内部制度的建立和各类活动的开展,使得全县农村信用社的执行力、凝聚力和竞争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作风更实,执行力大幅提升。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室职能,按月对会议纪要落实、会议精神贯彻、阶段工作执行、信访举报等进行督促通报,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迅速落实,工作作风得到明显转变。实行视频监控点名制度,有效杜绝了基层管理干部“走读之风”的蔓延。建立了视频会议系统将会议直接开到全县每位员工,减少了会议传递过程衰减。开设了“空中课堂”,建立了集中学习制度,组织了保健养生、阳光心态、公文写作、团队执行等各类视频培训,提升了员工品味和素质。

  人心更齐,凝聚力大幅提升。顺利通过了流程银行验收,开展了全员双选双聘,让每个员工都走上适合自己的岗位;启动全员体检,为全员购买保险,订制工作装,让大家都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经营管理上来;制定了员工教育培训方案,建立了网络学院学习激励制度,通过大学生上挂锻炼、召开员工座谈会、成立写作兴趣小组、召开写作笔会、开展岗位技能竞赛、举办“庆三八”、“庆十一、颂祖国”活动等,搭建员工自我展示的平台,畅通员工上升通道,团队凝聚力得到全面增强。

  形象更好,竞争力大幅提升。制作了联社形象宣传片和2014年总结片,上线了门户网站、APP、微信宣传平台及视频发布系统,出版内部期刊《农之吟》,宣传手段更加丰富;组织开展了全民金融知识大奖赛和各类宣传活动,农信宣传得到加强;加快了网点装修,农信整体形象大幅提升。设置了大堂经理,启动了营业网点晨会制度,广泛实行员工上班戴牌办公和着工装制度,创新建立了文明服务之星月评制度,在偏远网点安装离行式自助设备和EPOS电话支付终端,切实提升了员工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客户服务。开展财务会计、理财业务、现金业务、金融社保卡等基础业务培训,举办了“消防安全知识”专题讲座,开展了消防实战演练和突发应急预案演练,员工业务技能和素质得到大幅提升。积极开展挂包帮扶,前往“挂包帮”联系村——文峰乡金山村、文峰乡茶园村开展“送农资下乡”活动,为两个村的农户每户送去农用尿素1包,价值4万余元。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杨柏、王家坪小学开展“六一儿童节阳光关爱”活动,为什字小学21名留守儿童送去了书包、图书等学习用品价值2万余元,为县敬老院孤寡老人送去棉絮等日常生活用品价值1万余元,使党群关系、社群关系更加密切,农信形象大幅提升。

  同时,通过切实加强教育、监督、检查、整改,扎实做好了稽核审计、案防安保、纪检监察、信访维稳及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确保了无案件事故发生,为通江联社稳健快速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