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点击右上角

然后"在浏览器中打开"

巴中市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纪实

作者:李尧 冯剑南 来源:巴中在线

  截至2014年末,巴中市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0家,对外营业网点492个,其中农村信用社有网点306个,占全市银行业的62.2%;全市银行业有从业人员3490人,其中农村信用社从业人员1570人,占全市银行业的45%;全市银行业存款余额777亿元,其中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为249.5亿元,占全市银行业的32.1%;全市银行业贷款余额343.96亿元,其中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为149亿元,占全市银行业的43.3%。我市农村信用社成为全市从业人员最多、营业网点最广、存贷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

  服务“三农”做农村金融的主力军

  实施“惠农兴村”工程,强化普惠金融服务。全市农信社从2011年开始在所有乡镇开展了“惠农兴村”工程,消除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区域,搭建村级金融服务平台,利用自助银行设备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已建立村级金融服务平台3212个,布放ATM机466台、投放EPOS机3425台、布放POS机1692台,基本做到金融服务村村覆盖,使农民朋友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存、取款和转账等金融业务,使外出务工农民“千里外打工,家门口取款”变为现实,享受到了同城市一样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服务新型农村经营体,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一是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累计为52个龙头企业发放贷款6.8亿元,重点支持了巴山土鸡、富硒茶叶、南江黄羊、通江银耳、青裕土猪、南江百草药业等加工、生产企业的发展。二是大力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累计为216个专业合作社及其业主发放贷款3.81亿元,带动了全市4.27万户农户增收致富。三是积极支持种养大户。累计为1946户种养大户发放贷款2.3亿元,帮助农户创收增收。全年获得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13.6亿元,为服务“三农”奠定了坚实基础。

  支持“巴山新居”建设,促进产村相融,农户安居乐业。全市农村信用社大力支持“巴山新居”工程建设,为其量身打造“巴山新居贷”金融服务产品。累计投放“巴山新居”建设贷款56亿元,支持3.26万户农户告别土坯房,住上了小洋楼。在支持“巴山新居”建设的同时,积极支持新居村民发展农村种养业和乡村旅游。创新推出了巴山新居产业配套的南江黄羊贷、巴山土鸡贷、银耳贷和茶叶贷、乡村旅游贷等专项特色贷款。

  服务县域经济 做巴中人民自己的银行

  近年来,全市农信社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及时调整信贷业务工作重点,高度关注民生工程及重点项目。积极支持农村土地整治、水利设施改造、小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放贷款4.2亿元,支持S101线巴中至南江段和巴中至恩阳段道路改扩建工程、平昌县佛头山文化产业园、巴中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中国·巴中西部国际商贸城、巴州区新市街片区商业综合体和通江银耳等一批重点项目。以实施“扶微助小”金融服务工程为载体,不断创新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打造全新服务产品,全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截至目前,已向小微企业贷款27.8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小微企业发展。一是引进先进的小微贷技术,树立“重信用,轻抵押”的信贷文化,大力推广惠商贷和惠薪贷、循环贷等信贷产品,拓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二是专门成立小微企业贷款服务专营机构。四个联社均成立了1-2个微贷中心和一个小贷中心,专门为小微企业服务。三是建立小微企业经济档案。目前,已建立小微企业经济档案5.3万户,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奠定了基础。全年实现了银监会提出的“两个不低于”信贷投放目标。

  履行社会责任 践行普惠金融

  全市农村信用社一是发放了助学贷款3146万元,圆了近4000余名贫困生大学梦。二是累计发放妇女、青年、大学生村官、失地农民和下岗失业人员小额创业贷款5046万元,支持1.6万名人员创业,带动16.7万人就业。三是累计发放贫困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贷款2052万元,支持752名贫困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四是为全市91.7万户农户代理发放国家28项补贴资金,包括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资金、油菜补贴、民政优扶款、代发养老金、代发工资、代发民政资金等。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