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庙乡“音乐土鸡”唱响市场
伴随着一曲轻音乐的响起,绿意葱葱的山林间数千只土鸡摇头摆尾回到鸡舍喝井水、吃苞谷。音乐一停,这些土鸡又奔赴林中各自的阵地玩耍。这是4月1日记者在巴州区白庙乡照山村巴中市天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养殖基地见到的一幕。白庙乡摈弃以往固有的圈养土鸡模式,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倡导以音乐为信号放养的生态养殖,打响“音乐土鸡”名片。
音乐响起 土鸡自己跑回笼
“以前通过敲盆子让鸡回家,音量小,远一点山坡上的土鸡没听到声音干脆就歇在树上,很容易被盗,后来就用放音乐的方式代替敲盆。”巴中市天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向波说。在养殖场安装两个音响,当每天三顿喂食的时候定时半个小时播放曲调优美、柔和的古典轻音乐,日复一日形成条件反射进行喂养、放出、收回,促进土鸡生长,改善肉质。
“试播第一天,鸡听到音乐后在林子里乱跑乱飞。”饲养员向华邦接连一星期放轻音乐后,林子里的土鸡只要一听到音乐就摇头摆尾地回到圈舍进食,听惯了音乐后,这些土鸡遇见生人也不跑了。
针对养殖300只以上的农户,公司赠送专业养鸡音响一套。据向波介绍:“现在无论土鸡跑多远,只要音乐响起就会立即回圈。轻松愉悦的环境,不仅让土鸡更容易进食和成长,而且大大节约管理成本。”
土鸡不仅每天可听音乐,还享尽了其他“福分”,除有时“品尝”水果外,它们长期喝的是井水,吃的是苞谷、谷子、蔬菜等纯粗粮。“养殖场专门打了一口60米深的地下水井供土鸡饮用,井水用塑料管直接引到鸡舍旁。”向波告诉记者。
创新机制“音乐土鸡”形成规模
2013年初,白庙乡在网上招商引进巴中市天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考察后,该公司首期投资500万元在白庙乡照山村兴建“音乐土鸡”养殖示范基地。
在白庙乡曾经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家有万石粮,莫养长颈项”。养鸡对于农户来说,效益不是很好,如何突破这个瓶颈?
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公司逐户宣传养殖新技术,创新推出“3+10”和“2+3+5”的鸡苗款支付及合同三包(包成活率、包技术、包保底回收)机制。鸡苗款13元总数不变,农户领取鸡苗时只需预支3元,剩下10元采用第一二三个月分别支付2、3、5元,逐月验收,逐月回收。
“农户如果按照标准生态养殖就免收成本,不合格则累计回收,按照养殖互动管理记录薄进行推动。”白庙乡副乡长陈波说。四年来,公司带动全乡380多家农户养殖近60万只音乐土鸡,其中养殖规模在1000只以上的有50户,年人均增收2700多元。
“以前种点庄稼顺带养几只鸡,前年在公司提供的技术支持下,我家养殖规模达到2000只。”养殖户蒋国友乐呵呵地说。
生态放养 走俏市场
目前,全乡共建起以照山村大官梁、照山寺、九重村3个1000亩的生态放养示范区。“音乐土鸡在金银花树、核桃树、皂角树、白蜡树、百林树下放养,以天然的虫、草、树叶为辅食,利于与白庙乡的五大产业良性互动。”向波介绍,公司从孵化、脱温、笼地转换和农户放养都按照“统一管理、统一供料、统一回收、统一身份编号、统一中药防疫”的模式进行管理,进一步保障生态养殖纯度。
去年10月份,向波带着4万枚“白妙土鸡蛋”等产品参加第十五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展会上他现场将一枚土鸡蛋和饲料鸡蛋打碎分别放入两个玻璃杯中,然后使劲搅拌,“真正的土鸡蛋的蛋清粘稠度要高很多。”市民纷纷购买。
“有名气就有市场。去年春节前后就有199只极品‘音乐土鸡’以单价200元卖出。”白庙乡透明农业合作社彭娟说。
如今,在公司的带动下,“音乐土鸡”已成为白庙乡土鸡养殖产业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主要供销巴城及重庆、成都等地。2013年出栏19万只、2014年出栏12万只土鸡。“今年计划实现100个乡镇代理出售鸡苗一百万只,出栏土鸡20万只,目前正在筹建深加工工厂。”向波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