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点击右上角

然后"在浏览器中打开"

P2P平台风险进入集中爆发期 9成平台将退出!

作者:limin 来源:网络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而对互联网金融中涨势最为疯狂的产品类型P2P来说,这种时代即将过去。随着平台问题的增长与监管规则的出台,“镀金”时代行将结束。

P2P平台风险进入集中爆发期 9成平台将退出!

  P2P平台风险进入集中爆发期9成平台将退出!

  据网贷之家统计,截至2015年12月底,网贷行业运营平台达到了2595家,绝对量增长再创历史新高。但这可能凸显出了互联网金融生长的“野蛮”,因为与此同时,问题和风险也在以更快的速度集聚:2015年全年问题平台亦达到896家,是2014年275家问题平台的3.26倍!

  从2014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在“普惠金融”和“互联网+”的旗帜下风生水起,这已是有目共睹。作为设立门槛较低,监管规则较少的“荒地”,P2P吸引了大量创业者和资本前来“垦荒”,市场对于概念的追逐也让“P2P”在资本市场上得尽风头。

  2014年初人人贷获得1.3亿风投,成为当时史上金额最大的P2P风投项目,此后“新高”层出不穷。2015年获得风投的P2P平台中,融资金额大多已经达到千万美元级别,蚂蚁金服在2015年6约的A轮融资中,更是筹集到了数十亿人民币。最初,风投还很少看上那些年化利率动辄14%-20%的高息平台。但随着市场逐渐膨胀,更多的风投坐不住了。根据棕榈树2015年8月发布的数据,有38%左右的平台在成立半年内就获得了首轮融资。有31%的平台在成立半年到一年内获得了首轮融资。也就是说,在获得风投的P2P平台中,有接近70%的平台在成立一年之内就获得了首轮融资。特别是2014年底美国P2P平台LendingClub于纽交所挂牌交易,大大刺激了风投们投资P2P、待其上市后通过股权转让获巨利的想象力。不仅仅是风投对P2P青睐有加,就连主板市场上都出现了上市公司变更名称为“匹凸匹”的怪象,当时被网友评论为“最雷A股名”。

  但互联网金融本质仍属于金融,没有改变金融风险的特性。身上的虱子不会因为披一件华丽的袍就消失不见。

P2P平台风险进入集中爆发期 9成平台将退出!

  P2P平台风险进入集中爆发期9成平台将退出!

  2015年发生的平台负责人跑路和被调查的新闻屡见报端。国湘资本、融金所、富达亚、合利在线等平台都在此期间“出事了”。“网贷第一城”深圳作为互联网金融弄潮儿,似乎也最先遭遇这一波大浪。

  到底怎样才算一个好的P2P平台?对于理财者来说,在风险水平一定的前提下,收益率越高的平台越好。这也是为何P2P所打出的“年化收益率”一路高歌猛进的原因,抬高收益率是平台推广方式中最为“简单粗暴”的一种。但随着跑路事件的频发,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提升,开始更加提防高收益“陷阱”。然而,P2P平台又不可能“自曝家丑”,投资者在选择平台进行投资时,只能看平台“挂靠”的机构是否有足够资信。在这种情况下,P2P平台“傍大款”的进程就开始了:一些平台通过知名度较高的保险公司进行本息兑付担保;另一些平台则在股东架构上拉入了国资系和上市公司。到目前为止,这仍然是业内的普遍现象。缺乏必要的信息披露和信息真实性的监管,投资者无从鉴别“好的”P2P平台,平台自身也在这种不合理的竞争结构中泥沙俱下——试想,一个做到良好风险控制的平台和一个风控不足的平台业务和回报差不多的情况下,平台怎么会有激励去完善风控?

  那么如何处理平台风险?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尝试中,曾有过担保公司进行担保的模式,但担保公司显然无法托起P2P平台的庞大资金运作量:2014年四川最大的民营担保公司之一汇通担保公司的高管集体失联,震动了整个行业,对第三方担保模式的质疑如潮水涌来,P2P行业的去担保化大势既成。而后,保险公司参与到风险担保之中,据不完全统计,业内至少已有一百多家平台在其官网宣称和保险公司达成了合作,为投资人提供“100%资金安全保障”,其险种属于“履约保证保险”。但由于很多保险公司也无法做到对P2P平台自身风险高度了解,无法形成对债权项目的风险定价机制,因此这种模式的风险程度目前还是取决于平台和保险公司的资产和信用状况。

  问题不是缺陷,关键在于解决问题,用其优而废其弊。政策对P2P平台的高度关注也是从2015年开始。

  2015年1月20日,银监会进行机构调整,新设立普惠金融工作部来管理互联网网贷平台P2P公司。这是P2P业务首次被正式纳入监管框架。7月,《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又明确了P2P平台的信息中介地位,规定“股权众筹融资中介机构向投资人如实披露企业的商业模式、经营管理、财务、资金使用等关键信息”。

  监管是一个方面,但监管也有鞭长莫及和成本过高的问题,如何引导P2P平台进行模式上的变革以自发性地实现风险控制才是大问题。以P2P发展的主要贡献者,美国的lending Club为例,其风险管理模式就是先通过经营数据和信用数据进行项目筛选,在将散户投资人的小额资金进行分散投资,借助大数法则覆盖个别项目违约风险。这等于为投资风险上了双重锁。只有这样严格履行较为完善的风险控制,解决好风险这个关键问题的平台才能在大浪淘沙中幸存下来。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采访,拍拍贷CEO张俊认为,2016年行业发展的最大主题是规范整合与强者恒强。一方面是监管办法征求意见过后,将有更详细、更具执行力的文件下达,整个行业会朝着规范化发展。张骏预判,届时,3000家平台将有90%会主动退场和淘汰出局。

  “风口”的风已经悄然转变为严冬寒风,P2P平台的创业者和投资者们,你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