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思考都不是心血来潮,所有的选择也并非随心所欲。
时隔两年,微信终于在它十周年之际发布了最新的 8.0 版本。涉及表情、状态等一些功能的迭代,引发了不少讨论。1 月 22 日晚间,在视频号直播间里,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和科技自媒体人潘乱跟微信创始人张小龙进行了一场连麦,聊了聊微信 8.0 背后的思考。以下是对话内容摘录,由极客公园整理:
谈 8.0 版本:角度不同,对产品的理解也不一样
张小龙:上次张鹏和潘乱在视频号直播时我评论了一句要来连麦,说过的话还是要做到的。你们在这里讨论微信 8.0 和视频号的东西,我觉得都挺好的。
Q:我们说的有什么不对的吗?
张小龙:没有说的不对,只是说同一个问题每个人看的角度不太一样。就比如说,音乐这个东西,可能是刚发布,很多人还没有做出一些个性化的 MV 的东西,所以理解的还不够准确。
再比如说,微信这次更新的状态,这个新功能,好多人说像 QQ 签名,我目前也没看到有分析得特别透彻的。我很希望看到一些高水平的分析,讲讲比如说状态更加像什么?
还比如说,我们的视频动态去哪里了?很多人说视频动态取消了。但换个角度说,视频动态应该是升级了,升级成状态了。它现在是更好的形式。
Q:状态和朋友圈有什么不一样?状态和QQ签名的区别又在哪里?
张小龙:朋友圈还是关注朋友,不是内容导向的。而状态和朋友圈又不一样,状态是一种当天的实时的朋友的内容。QQ 签名过去用的很火,是 PC 端的。状态跟签名又有什么区别呢?
当你在 PC 端写一个 QQ 签名时,你只可能坐在电脑写,写的是你在想的什么。在手机端,你写一个状态的时候,你写的可能是「我在做什么,我在哪里」。这两个是完全不一样的。手机端关注的是你实时的状态。而 QQ 签名是那一刻你在想什么。这是最大的区别。
谈视频号:社交视频和公众视频是两回事
Q:微信做视频的历程是怎样的?以视频的方式呈现,一路如何思考?
张小龙:视频内容分为两种,一个是社交视频,一个是公众的视频。微信之前尝试的一直是社交视频,最后是在朋友圈展现。很早之前,朋友圈里是有那种只能自己拍的视频。
其实,如果是社交视频,没必要说只能拍很短的时间。最早微信做六秒钟的视频,是因为当时的网络条件特别差,传不了大的视频。后来,网络条件变好了,我们就放开了,只要是能和手机兼容的视频都能上传,并且你也可传别人的视频。
包括视频动态都还是社交视频,真正尝试做视频还是从视频号开始,这个其实区分得很开。
Q:视频号是关注内容还是人,你怎么想到在对「人和内容」的纠结上更进了一步?
张小龙:公众号是更加关注内容还是关注人呢?其实是因为内容才去关注一个人。公众号跟视频号的区别就是在于,视频号内容的流动性更强。所以,现在的视频号里,在我们摸得很透的关注关系之外,还会引入机器推荐和社交推荐来辅助它。
对于公众号的文章,如果单纯依靠机器推荐,其实很难像视频一样做到这么大量。或者说,视频形态的内容可能更适合机器推荐。视频更适合机器推荐,也意味着它关注的忠诚度会下降一些。
因为在视频内容的消费面前,用户更加关注的是内容,而不是人本身。
在公开课上提到的那个关注和推荐等内容流量的比例,其实还没有被大规模验证,目前社交推荐及朋友赞的流量,还是远远大于机器推荐的,但未来机器推荐的量可能会上的很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