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上海人均书房面积仅0.23平方米,很多家庭可能不具备书房甚至读书角,无法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为了让亲子阅读成为家庭生活的日常,黄浦区妇联发起主办“家有一平方”项目,为黄浦区亲子家庭带来了亲子阅读空间微改造,通过一对一的家庭亲子阅读角的微改造,从软装布置到童书选择,为黄浦家庭打造一个家庭亲子阅读空间的“样板间”,以此鼓励和倡导更多家庭能够每天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
项目启动至今,共服务黄浦区23户亲子家庭(包含3户困境儿童家庭),并获评上海市首届家庭家教家风工作优秀创新案例。通过前期入户调研、实地测量后,“家有一平方”项目会为入选家庭提供全面的改造实施方案,实现家庭亲子阅读一平方的空间升级。
案例一:一涵家
这其中,一涵家的改造故事尤为感人。一涵和爸爸妈妈蜗居在黄浦区老城区阁楼的一间小屋子里,居住空间十分狭促。一涵患有先天性肾病,从最初每月一次随诊检查,到现在半年一次,家里的挂号单攒了厚厚一沓。一涵爸爸打趣说:“从小给我们家孩子诊治的医生现在都已经升到主任了。”
祸不单行的是,一涵爸爸也多病缠身,全家只靠妈妈一人工作,经济状况着实捉襟见肘,除了日常开销和看病就医,其他文娱消费极其有限。对此,一涵爸爸既愧疚又无奈,女儿自幼很爱阅读,但家里空间有限,也没有多余的钱来买书,满足她的阅读兴趣。
项目组在排摸完所有情况进入空间改造后,一开始就遇到了挑战。原本讨论的改造方案是在沙发背后的墙上装上墙书架,但在实地采购的过程中发现,合适的尺寸很难找,而且上墙隔板可容纳放置的书籍也有限。数次在采购商场里来来回回地看、讨论、推翻、再讨论、再测量,最终,一个相对完整的阅读空间改造出来了。
硬件改造完成了,软装也必不可少。在“家有一平方”项目中,一定量的藏书也是必不可少的。考虑到小女孩的年龄和喜好,项目团队特别为她制定了一份阅读书单,有国外经典儿童文学,也有中国本土优秀文学作品。因为一涵喜欢漫画,还特地加入了《父与子》《三毛流浪记》等书籍,希望一涵在经典童书的陪伴下茁壮成长。
案例二:天天家
家住黄浦区一户老旧小区内的天天同样是个善良懂事的孩子。天天的爸爸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参加工作,只能靠街道的低保补助维持生活,家庭的经济支出只靠天天妈妈一个人的工作收入来维持,经济压力很大。
天天知道家里的情况,并不会向父母提出过多的物质要求,但就是难掩对于阅读的喜爱。得知入选黄浦区“家有一平方”特别改造项目,天天一家人都特别开心。经过改造,天天拥有了自己的阅读空间。
当天,他在自己的新书桌前写了篇日记:“书柜装好了,我把我爱看的书都放了进去,你可别小看这个书柜,它可以放很多书,它就像一个知识仓库一样,我有不会的难题就问它,它都会一一回答。今后我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书放到这个书柜中,让我一有空就把这些知识吸收到脑海中。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案例三:周护士家
在这些亲子家庭中,援鄂归来的周护士从项目的“受益者”变成了“推广者”。家住老西门街道的她,家里有个刚刚升入小学的男孩。平时小孩跟外婆住在一起,因为空间有限,通过“家有一平方”项目,改造出一个兼具学习和阅读功能、相对独立的空间,让孩子专心学习和阅读。这也让周护士开始意识到,无论工作多忙也要陪伴孩子亲子阅读,而不是只让孩子一个人“自主阅读”。她也了解到除了“成语故事”还有更多优秀的童书可以给孩子读。项目后期她还报名成为了亲子阅读推广志愿者,带着孩子一起践行公益,陪伴成长。
孩子的阅读不只在学校,更多的是在家里。区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个可以预见美好的公益项目,不仅需要政府搭建平台,公益组织用专业内容提供服务,也需要连接社会力量一起参与,才能发挥项目更大的社会动员力和影响力。未来,区妇联将持续深入打造“阅空间——黄浦区亲子阅读生态圈”项目,通过环境营造、书籍适配、亲子互动等全方位支持,落地社区亲子阅读点“一书一房”,以此鼓励和倡导更多家庭开展亲子阅读,共建书香黄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