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补贴是什么意思?
高龄补贴又称高龄津贴。高龄津贴,是一种兼有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性质的社会保障措施。为了解决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养老服务的资金保障问题,中国民政部提出: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困难老人、高龄老人津贴制度。
为了建立更为完善的80岁以上高龄津、补贴制度,民政部下发了《民政部关于建立高龄津、补贴制度先行地区的通报》。《通报》中的新措施填补了以往老人高龄津贴的许多漏洞,如:制定统一的高龄津、补贴标准。将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纳入了津、补贴享受范围。按月向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计发高龄津、补贴等。
不同地区对于高龄老人的补贴领取条件、标准存在差异,大部分地区都规定,老人年满80周岁后可以领取高龄补贴,但是也有部分城市将领取高龄补贴的门槛降低了,例如青海、陕西等地区,年满70岁的老人就可以领取高龄津贴。
高龄补贴到社区(村)委员会办理即可,首先申请高龄津贴的老年人要到社区(村)委员会报告,并填写申请表,经社区(村)委员会初审后,再到街道/乡镇民政办公室(老龄办公室)复审,复审通过后提交上级,经批准后才能享受老年人长寿补助。
高龄津贴是国家为保障高龄人员晚年生活而推出的一项福利政策,高龄津贴对于解决高龄老人基本生活问题,提高高龄老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据了解,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都有高龄津贴政策。高龄补贴资金每月发放一次,一般到账时间为当月中下旬。
高龄补贴的标准是什么?
本市户籍在当地实际居住15年经上、年满70周岁以上、本人无政府或单位发放的生活养老待遇的,且其家庭子女(指男不满60周岁,女不满55周岁的儿子、儿媳、未出嫁的女儿、入赘女婿)均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并按时足额缴费的,可申请享受政府发放的高龄养老补贴。现市区高龄补贴标准为每月60元。
1996年决定进一步扩大高龄老人享受优抚待遇的范围,从1996年起除了百岁以上老人可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贴外,大连首次将90到99周岁的老年人也划入长寿补贴范围,每人每月可享受100元的生活补贴。各地百岁老人补贴不同,最低为100元,部分发达城市110元---200元之间。
高龄人津贴按照“低标准、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总体要求,创新高龄老人养老福利制度模式,健全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建立保障高龄老人基本生活需求的长效机制,推进补缺型老年福利向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发展,使广大高龄老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不断提高高龄老人的生活质量。
高龄津贴发放标准,原则上按照各地低保标准、补助水平和发放对象的年龄实行分类分档发放,并随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低保标准变动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具体的发放标准由当地政府按高龄津贴原则协商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