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经信厅印发《四川省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南》(《指南》),明确到2025年,建成全国最大的海外稀土产业基地,适度扩大稀土采矿及冶炼分离规模;培育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钒钛钢铁及稀土大企业大集团;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规模达到6000亿元以上。


(资料图)

四川打造世界级稀土产业基地公告

《指南》显示,四川资源禀赋独特,其中攀西地区稀土矿属单一的氟碳铈矿,具有分布集中、易采易选易炼等特点,已查明资源量(REO)259.39万吨,远景资源量(REO)预计1000万吨以上。

四川产业特色鲜明。其中,稀土产业优势提升,构建了从矿山采选—冶炼分离—深加工—应用产业链,形成了冕宁、德昌两大稀土矿区,凉山州、乐山市稀土冶炼分离产业基地,以及成德绵眉深加工产业和应用基地,培育形成了一批稀土采选、冶炼分离、功能材料一体化生产企业和稀土应用“单项冠军”企业。

四川创新基础牢固。稀土方面,培育形成了5个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技术中心,成立了四川省稀土技术创新中心和稀有稀土战略资源评价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稀土产业致力于稀土新材料、绿色环保工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进步奖6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920余项。“攀西难选稀土矿低碳高效利用新技术开发及应用”“典型氟碳铈稀土矿清洁利用新技术研究及示范”等技术国内领先,“浮团聚磁选”技术攻克了稀土矿浮选需要加温且难以稳定得到高品质精矿的难题,稀土绿色冶炼“氟碳铈矿一步浸取”新工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四川要素保障充分。稀土矿、铂族金属等5种较重要矿产资源排名第二。稀土矿开采总量按国家指标进行,利用海外稀土矿深加工取得积极成效。长流程钢铁企业厂区均已接入铁路专用线,重点矿山企业建设有铁路专用线及管道输送系统,水路运输网络体系不断完善,为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稀土矿图片(图源:江铜集团)

四川稀土存在的问题:稀土产业集中度不够高,矿山和冶炼分离缺乏集团化、规模化发展;稀土矿资源本地转化率、深加工率和高端应用率低,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与目标相比存在明显差距;稀土矿山亟待技改升级,稀土产业受稀土生产总量指标影响,资源及产能优势发挥不充分;能耗指标约束的要求逐步提高,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重大项目落地难;稀土矿成矿条件特殊,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难度大、投入多,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亟需突破;稀土元素利用不平衡,稀土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小。

四川关于稀土主要任务:突破稀土资源采选冶绿色高效工艺研发,推进稀土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强化稀土全产业链关键环节掌控能力,加强稀土永磁材料应用开发。

建成全国重要的稀土功能材料基地。锚定全省稀土产业整体迈入中高端,建成全国重要的稀土产业基地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稀土产业强省目标,加快冕宁、德昌稀土矿山整合发展,推进符合条件的稀土矿山技改升级,增强资源保障能力;推进乐山、凉山稀土冶炼分离产能集中布局,建设稀土冶炼分离智慧化工厂,建设进口稀土资源冶炼分离和稀土废料回收综合利用基地;鼓励成都、绵阳、乐山、凉山、眉山、雅安等地大力发展稀土深加工及应用产业,重点发展超高纯稀土金属及其化合物、功能晶体、高性能磁性材料、高性能发光材料、储能材料、抛光材料、催化材料、轻合金材料、稀土永磁电驱等产业。

稀土永磁材料图片

重点培育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金属材料和钒钛及稀土关键战略材料深加工及应用的领军企业。加快打造生产体系一体化、全产业链的钒钛钢铁及稀土企业集团。推动稀土产业整合,延长产业链,深度发展应用产业,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领军型企业。

构建和完善我省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生产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和服役标准等标准体系。重点做好钒钛和稀土新材料产品标准和应用标准的制订工作,培育3~5家具有完善标准体系的钒钛钢铁及稀土示范企业。建设稀土产品品牌管理体系,提升影响力。

发展稀土衍生产品,加快高性能永磁材料发展;推进焦化副产物综合利用,鼓励实施焦炉煤气制氢;推进储氢材料、催化材料、永磁材料、稀土合金发展。推动钒钛及稀土产品应用,编制钒钛及稀土产业链全景图、企业和产品生产及应用目录。

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推进稀土产业伴生放射性废渣集中处置。推进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固废利用与建筑、建材、化工、交通等产业协同发展。

建立健全钒钛钢铁及稀土产品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设计产品评价与服务体系。

稀土矿。坚持整顿整合,重点突破,优化稀土开发和保护格局,加强行业自律,严厉惩治无证开采、越界开采和私挖乱采;加快绿色化改造升级,建设绿色矿山;研究实施对有价元素和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提升稀土资源利用率和利用价值。

加强境外稀土资源合作,有机融入全球产业链,提升稀土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