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7 日,高通技术公司宣布了和北京神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木科技”)的合作。后者将在中国市场,为 Snapdragon Spaces XR 开发者平台这一跨终端平台和开放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提供本地化服务和技术支持。

本次合作,体现了高通希望推动中国 XR 市场进一步前行的决心,希望携手行业伙伴和开发者加速使用 Snapdragon Spaces 的 XR 应用创新,从而支持 Snapdragon Spaces 在中国开发者生态的扩展,助力中国 XR 内容生态繁荣发展。


(相关资料图)

Snapdragon Spaces 是高通在 2021 年推出的 XR 开发者平台,将助力打造无缝模糊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边界的沉浸式体验。而在 2022 年 6 月,Snapdragon Spaces 正式面向全球开发者开放下载。这次高通与神木科技合作,可以视为 Snapdragon Spaces 开始全面拓展中国 XR 内容生态的标志。

那么,Snapdragon Spaces,以及这次合作,将为我们的 XR 市场和产业带来怎样的改变?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未来又能获得怎样的融合现实体验呢?

XR 市场厚积薄发,但质变前还需解决这些问题

在具体分析之前,有必要先看一下目前我们的 XR 产业、市场处在一个怎样的发展阶段上。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 IDC 发布的数据,2022 年中国 XR 市场硬件出货量超过 120 万台,其中第四季度消费级设备占比提升到了 83%。同时中国市场的 VR 设备出货量首次突破了 100 万台,AR 设备的出货量也首次突破了 10 万台。

而对于今年,IDC 表示我国 XR 硬件市场出货量有望突破 200 万台。除了 IDC,另一家市场研究机构德勤也对今年 XR 市场出货量看好,他们认为 2023 年我国仅是 VR 设备出货量就能超过 200 万台。

这是向好的一面,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目前 XR 产品和市场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不久前创业邦发布的《2022 年 XR 产业投资报告》,目前我国 XR 市场整体规模仍然相对较小,同时面临内容生态不完善、基础硬件价格高、用户习惯需培养等众多问题。

特别是在关键的消费市场上,相信大家也都有感触,比如目前普遍较好的 VR 头显一体机价格都在 2000 元以上,超出了大部分消费者对 VR 产品的消费预期,而在内容上,直到目前也并没有真正杀手级的 VR 内容出现,设备买回来主要还是看视频、玩一些小游戏。

而且直到目前,VR 设备笨重、佩戴不舒服的问题也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尽管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一些轻量化的 VR 设备,但往往功能有限或者需要连接手机等终端使用,不够独立……

至于 AR,眼下绝大部分消费级设备其实也只是扮演着手机等终端的扩展显示的作用,真正好用的场景也相对有限……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未来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加强合作,携手共同优化技术和产品、打造内容生态,才能真正将行业蛋糕做大,推动行业整体的发展进步。

可以说目前我国 XR 产业整体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经过多年的蓄能,行业正到了“薄发”之时,也是向着更高阶段进阶的关键时期,其中,消费级产品的发展成为重中之重。

但同时,市场在产品硬件和内容生态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亟待解决,这对于产业链层面的深度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结起来,IT之家提炼出最重要的两点,对于消费级市场来说,:

第一、我们需要高性能、低功耗的算力,来促进产品终端变得更好;

第二、我们需要更丰富更多元的内容生态,来激发 XR 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

这两点互相协同,彼此促进,软硬件齐头并进,才能真正助力 XR 产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四大战略加持,软硬件协同发展才是正解

当然,前面说的只是宏观上的分析,具体应该怎么做,以及如何推动 XR 软硬件产业层面的深度合作?并不容易,需要在底层软、硬件生态构建都有足够号召力的角色来推动。而高通,无疑就是最契合的角色之一。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高通对 XR 前沿技术的研发已经有超过十年的沉淀。

他们从 2007 年开始就启动了首个 AR 研究项目,分别于 2018 年和 2019 年先后推出了第一代骁龙 XR1 和第一代骁龙 XR2 平台,还在去年发布了第一代骁龙 XR2 + 平台和第一代骁龙 AR2 平台,以赋能打造具备小巧外观、轻量化、低功耗的智能眼镜终端。同时今年二月高通又宣布了和歌尔联合推出的,基于第一代骁龙 AR2 平台的新一代轻量级 AR 智能眼镜参考设计。

而截止目前,已有超过 65 款搭载骁龙 XR 平台的终端设备发布,包括 VR、AR 设备,覆盖消费和企业市场。

在长期深耕 XR 行业的过程中,高通逐渐形成了赋能 XR 行业发展的四大支柱,分别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