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市场借有害物质-六价铬之名停止与我国自主品牌比亚迪合作,并有多家日企取消订单的消息在网上热传,这对我国“中国制造”的自主品牌出海之路又蒙上了一层阴影。汽车海外技术合规联盟高度重视本次因“六价铬”之名对于国产汽车的品牌影响,也在过去数周对于全球有害物质进行了深度调研,委托艾科森环境技术对于全球有害物质进行了梳理,并与全球多个立法机构及执法机构进行了沟通。当前由艾科森环境技术专家参与制定的汽车行业REACH指南中的限制物质和国标《消费品中重点化学物质使用控制指南》(GB/T 39498-2020)都有对于六价铬的管控。


(资料图)

什么是六价铬?

六价铬,又称铬(VI)或Cr(VI),是任何含有氧化态+6的铬的化合物。几乎所有的铬矿都是通过一种六价铬化合物——重铬酸钠加工的。六价铬是所有由铬制成的材料的关键。六价铬化合物包括三氧化铬以及各种铬酸盐和重铬酸盐。六价铬用于纺织染料、木材防腐、防蚀剂、铬酸盐转化涂层以及各种小众用途,在原来的传统汽车制造工艺中都会有所涉及。

六价铬化合物的工业用途包括染料、油漆、油墨和塑料中的铬酸盐颜料,作为防腐剂添加到油漆、底漆和其他表面涂层中的铬酸盐以及电镀到金属部件上以提供装饰或保护涂层的铬酸。在进行如在不锈钢上进行焊接或熔化铬金属等“热加工”时,也会形成六价铬。在这些情况下的铬最初不是六价的,但过程中涉及的高温会使铬被氧化,将铬转化为六价。六价铬也存在于饮用水和公共供水系统中,这次被日本媒体爆料的是出现在螺栓和螺母中的六价铬。

六价铬的危害

由于六价铬的氧化性,它有毒且具会致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一类致癌物)。如果吸入六价铬,会导致肺癌。此外,人们还观察到接触六价铬与鼻子和鼻窦的癌症之间存在正相关。许多职业的工人都会接触到六价铬,其中有问题的暴露发生在处理含有铬酸盐的产品的工人以及研磨和焊接不锈钢的工人中。接触六价铬的工人患肺癌、哮喘或鼻上皮和皮肤损伤的风险增加。

皮革中残留的六价铬,可以通过皮肤、呼吸道吸收,引起胃肠道及肝、肾功能损害,还可能伤及眼部,出现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等。在电子产品中的用途:六价铬常在电化学工业中作为铬酸。此外还用于色素中的着色剂(亦即铬酸铅)及冷却水循环系统中,如吸热泵、工业用冷冻库及冰箱热交换器中的防腐蚀剂(重铬酸钠)。

日本对于六价铬的管控没有相关立法?

有个别媒体说日本没有六价铬的法律立法,那是完全不负责的回答。日本的电子电器类产品很早就对六价铬进行管控,限制的比例也是均质材料中的0.1%,如果超出限制,必须在网站上用日语披露有害物质的存在。在产品、包装和目录上贴上橙色“R”标记。日本针对的六价铬的法律覆盖较多,《日本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的限值是0.5毫克/升,《日本土壤污染对策法》的要求是0.05毫克/千克,《日本空气污染控制法》把铬及其化合物(包括六价铬)列为优先管控物质。

此外,在日本化审法中六价铬被列为优先评估化学物质(优先评估化学物质是指尚不清楚该物质是否具有长期毒性风险的物质,对人类或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动植物而言,被发现大量存留在环境中或预计将保持这种情况,并且被发现可能对人类造成伤害或对动植物造成伤害;因此,根据化学物质管理法,将其作为化学物质进行了公示发现需要优先评估具有上述风险的化学物质的可能性)。

但是在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 2008 年自愿禁用的物质清单,其中针对六价铬是在2020年的新车中全面淘汰使用。

欧盟对于六价铬的管控

欧盟REACH法规对于六价铬的管控主要是在附录17 的第47项六价铬化合物,具体的限制条件包括了水泥和含有水泥的混合物脱水时,以干重(质量分数)计,含有大于 2mg/kg(0.0002%)的可溶性六价铬时,不得使用或投放市场。其次,包括了接触皮肤的皮革产品,六价铬浓度(以皮革干重计)≥ 3mg/kg(0.0003%)时,则该产品不得投放市场。再次,带有皮革的产品,其皮革部分六价铬浓度(以皮革干重计)≥ 3mg/kg(0.0003%)时,则该产品不得投放市场。此外,在欧盟REACH中六价铬包含的物质三氧化铬在高关注度物质SVHC清单中,如果满足通报条件还需要进行及时履行通报的义务。如果在欧盟境内制造或使用,还需要获得欧盟REACH下的授权才能使用(最新针对复杂物品的日落日期是在2023年3月1日)。

其次针对电子电器类产品,欧盟 RoHS2.0限制所有电气和电子产品中的六价铬化合物。上限为 0.1%。该限制适用于产品中的每种均质材料,而不是产品或零件本身。然后针对汽车行业是受欧盟ELV指令监管,同样的限值也是0.1%。

韩国对于六价铬的管控

2021 年 12 月 29 日,韩国环境部发布了对限制物质和禁用物质指定的修订(环境部通知第 2021-295 号)。该修正案的要点是将用作灌浆(注入混凝土和瓷砖之间的接缝中以防止水渗透)的丙烯酰胺指定为限制物质,使其不再用于灌浆目的,并加强油漆中重金属含量的规定。本通知的目的是根据作为上位法的化学品登记、评价等法,规定具体的限制物质和禁止物质的对象清单。(可参阅:韩国限制升级,铅及丙烯酰胺都有!)

限制物质“六价铬化合物和含有 0.1% 或更多六价铬化合物的混合物 (06-5-10)”已被限制用于某些应用,例如建筑涂料,应限制在所有涂料应用中使用。

生产和进口限制:2023 年 1 月 1 日起生效 销售、储存、运输和使用限制:自 2023 年 7 月 1 日起生效。 此外,韩国K-REACH对于六价铬也是有明确的限制要求。

本次突显中国自主品牌合规方面的不足:

1. 合规不看专业性靠关系和竞标:最低价中标往往带来的是一家不专业的机构,以欧盟REACH为例,国内自主品牌靠有些半路出家的半桶水公司、也有大公司不专长也该领域却想分一杯羹的,这些企业往往获得主机厂技术或者负责人的青睐,但专业性备受质疑。

2. 总想低成本一站式打包票:低成本想让第三方做完全球有害物质,在中国“一分价钱一分货”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材料的合规想让第三方负全责,不如车企直接买商业保险。

3. 法规标准搜集能力不足:宁可自己挖空心思网上到处搜,也不相信一家专业机构,认为自己有人就可以找。

4. 只看法规不理解透彻也不看执法:大部分车企雇佣一个技术让他/她天天看法规原文,认为看看原文就可以知天下,却脱离对法规的深度理解,也不考量执法细节。

真心想合规,就花点时间和成本认认真真学习!出口海外的风险远远不止六价铬,就目前的形势而言,随便一部下面的法规就可以让中国制造的自主品牌被全面召回!

注:转载请注明出自艾科森环境技术

☆ END ☆

艾科森环境技术为欧盟官方指定翻译汽车行业应对欧盟REACH 4.0 版本,并与欧洲各国执法机构和REACH立法机构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欧盟委员会EU Commission、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等三十多个机构建立了紧密合作,并在国内首次开创性提出汽车行业整车应对REACH解决方案, 同时覆盖SCIP通报、欧盟电池指令解决方案电子电器电池回收方案,空调、轮胎等汽车其他零部件全系解决方案,一站式解决IMDS/CAMDS填报、欧盟REACH、欧盟电池指令、SCIP通报、欧盟新电池法、CLP、BPR、RoHS、ELV、碳足迹、碳排放法规、GADSL、PoPs、加州65、美国TSCA、UK REACH、K-REACH、土耳其REACH等法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