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汽车·汽车咖啡馆
(资料图)
编者按|2023年4月18日,以“拥抱汽车行业新时代”为主题的2023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在沪举办。2023上海车展作为今年全球第一场A级车展备受全球汽车行业瞩目,搜狐汽车邀请整车及汽车产业链的70余位海内外车企先锋做客“汽车咖啡馆”访谈间,以“车展快问答”的形式就当下汽车产业的发展新趋势、新特点进行深入探讨。
以下为楚航科技创始人兼CEO楚詠焱的访谈实录:
搜狐汽车:欢迎大家来到2023上海车展搜狐汽车的媒体展台,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楚航科技的楚总,跟我们分享一下关于4D毫米波雷达现在的技术和一些市场的状况,先有请楚总帮我们做一下简单的自我介绍。
楚詠焱:好的,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楚航科技的楚詠焱。我们团队是2018年的时候,从德国回来,并在南京建立了楚航科技,深耕的方向也是车载毫米波雷达,及一些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相关系统。包括现在正热的4D毫米波雷达,我们也算是国内最早开始布局4D毫米波雷达产品的企业之一。今年也有几个4D雷达的量产项目正在落地,包括跟国家级的项目也在跟进中。其他第五代雷达产品,77GHz角雷达、77GHz前向雷达、生命体征探测雷达,已经在各大车厂像长城、长安、东风、奇瑞这些车上面批量生产。
搜狐汽车:今天一直观看我们直播的朋友应该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分享的主题都是高精尖技术方向,且我们采访的这些专业人士都具有国际视野。话题拉回到现实,我们先讨论两个关注度比较高的话题。首先,整车企业现在在自己的终端产品上感受到了产品销售的压力,所以这个压力传导到了产品的成本压力,慢慢逐层的传导,作为供应商企业,您是不是也感受到了来自于整车企业的成本压力。
楚詠焱:感受到了,做性价比是汽车行业一直在坚持的一条路线,因为它是规模化的行业,只有把成本做到极致,才能为消费者,为整个终端市场提供最大的价值。
这个寒气肯定会传递到我们供应链这边。因为楚航科技的初创团队相对比较专业,之前也都是在汽车行业里面深耕了二十多年,所以开始决定创业时,我们也把整个成本作为自己的KPI,是写进了各自的计划当中的。其中,在做第一代产品的时候,我们肯定要先关注它的性能、质量,当然降本也是我们很重要的话题。所以即使寒气没有从车厂传过来,其实我们也在不停的做降本。
另外,向我们现在新发布的一些产品、技术,它的目标只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提升性能,二是降低成本。
搜狐汽车:这不仅跟我们的团队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国际大型企业工作经历有关;更与我们对这些企业的发展路径知根知底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其实楚航科技在企业的DNA里面是已经做了一个有关“降本”的底层预设的?
楚詠焱:是的,因为汽车行业有它的规则,我们对于这个规则比较了解,所以从一开始在质量、成本这块都给了一些关注度。虽然在每个阶段它的重要程度不一样,比如初创阶段,楚航科技更关注的是进度,怎么样更快地把一个产品推向市场做到落地。到了现在,楚航已经进入到成长期,这个阶段更关注的就会是质量,怎么样让客户能够拿到质量更好的产品,建立对你的信心,也是建立品牌形象,积累客户口碑的一种有效方式。
第三阶段,还是要降低成本,帮投资人、终端客户来谋取一些利益,如果一味的亏钱,也不是一个长期的手段。
搜狐汽车:我们现在处在哪个阶段上?
楚詠焱:楚航科技现在已经从质量过渡到成本了,因为去年也有将近11个车型已经量产了,主机厂的质量反馈相对较好,也没有发生任何质量问题。所以主机厂也愿意把后续的车型给到我们,沿用之前的一些产品。
搜狐汽车:在转换过程当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吗?可以分享一下,供我们其他企业学习和参考?
楚詠焱:困难肯定有很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观念上面的转化,因为团队必须理解。楚航一开始做的事情就是想把一个东西做出来,现在突然要求要做的好一点,关注当中的细节,这就要开始进入体系及流程管控。团队中肯定会有一些抵触,但只要习惯了以后,大家也就会发现潜在的好处,流程上的简化是可以帮助他们把产品往规模化发展,某种程度上也是降低了他们的工作量。
成本也是一样,之前大家选型、做设计的时候只关注性能,现在知道用这个可能太贵了,就会考虑有没有更好的方案,或者技术迭代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观念的转换。
尤其是初创企业,大公司它与生俱来的这三样基因一直都有,这也是我们在流程当中必须得关注的三个要素。但是初创企业,它必须有一个取舍,在每个阶段去抓一些他需要的重点,慢慢的往工业化、大公司的方向去发展。
搜狐汽车:您刚才说楚航科技已经有11家量产客户,现在整体的出货量大概有多少,这个出货量跟我们现在的营收、盈亏平衡,业绩方面贡献有多大?
楚詠焱:因为楚航科技起步比较晚,我们2018年才开始做毫米波雷达,而且毫米波雷达是比较复杂的系统。我之前在德国博世做毫米波雷达的时候,从开始研发一直到最后SOP经常要4-5年的时间。
所以楚航科技也是在去年刚刚开始落地产品,当然我们拿到的订单和定点的车型有50几个,其中有11个已经在去年投入了批量生产,并在慢慢爬坡的过程中。虽然现在整体出货量不是最大,但是总体的出货量也已经达到了将近50万颗。
今年还会有将近50万颗的出货,明年是200万左右的出货量,因为它是指数级上升的过程。
搜狐汽车:4D毫米波雷达也是楚航科技现在产品规划里面很重要的一个产品?
楚詠焱:其实4D雷达一定会是将来的发展方向。之前毫米波雷达从1997年做了个非常大的雷达用在奔驰的车上,当时没有一片芯片全是离散的结构,一直演进到现在这么小一个,只卖几百块钱,它经历了很多的发展,当中也砍掉了很多东西,加了很多东西。其实到现在的第五代,已经把4D的理念引入进去了,就是雷达是需要有一些高度信息的。
所谓的4D,就是距离维、速度维、水平方位维和垂直方位维。因为车不能跳、不能飞,所以高度信息并不是特别重要,出于成本考虑不在这个方向投入太多的精力。现在因为智能驾驶开始大规模应用,确实有一些问题出现,比如说天桥,或者窨井盖会造成一些误报,雷达对于物体感知能力又不是特别强,点数相对较少,所以有了4D毫米波雷达这个理念应运而生。
它希望这个雷达能够有更高的分辨率,同时有垂直方向能够感知的能力。4D毫米波雷达可以用各种方式来实现,现在主流的方式就是两片级联方案,这也是楚航科技很早开始布局的一个方案,今年已经开始实现量产。楚航科技之后还会推出四片级联方案的4D雷达产品,性能也更高,当然成本也会相应高一些。
搜狐汽车:我们现在看到4D毫米波雷达已经可以具备成像的能力,激光雷达在点云上是相同的,只不过精度和密度不一样而已?
楚詠焱:对。
搜狐汽车:4D毫米波雷达能不能替代激光雷达?
楚詠焱:这个问题我经常跟投资者在讨论这个问题,其实传感器,我们车上有这么多传感器,它每个都有自己的感知原理,也有它自己的应用场景,说互相替代其实是不太科学的,因为这两款产品是属于不同赛道。
只有在要实现Level5场景应用的情况下,是需要进行取舍的。因为L5肯定是所有场景都要做,因为它要覆盖所有的场景。但是当要求稍微降低一点的时候,主机厂可以做取舍,比如精度上,不要激光雷达,只需要4D毫米波雷达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对精度要求非常高,那就必须得上激光雷达。
但是对于毫米波雷达而言,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全天候性。所以你想要把它替换或者不装肯定有一些问题,比如说雨雾天气,毫米波雷达就需要接管。
不过更多的是需要大家互补、融合。主机厂在成本有一定压力的情况下,可以做出一定的取舍,可以更偏重于哪个,作为自己的一个组合。也有些品牌为了彰显自己的品牌形象,可以用一些比较高端或者做一些硬件预埋,这都是很深入的考量。
搜狐汽车:从成本的继续发展角度看,您觉得在激光雷达和4D毫米波雷达,他们俩之间取舍的时候是哪种类型的车会用哪种选型,是不是中端价位的车可以不用激光雷达,用4D毫米波雷达,更高端的车会选用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会少?
楚詠焱:是这样的逻辑。比如想要看到地上的坑,是需要把地面三维的形态能够勾画出来的,毫米波做不到,那就有可能需要装一个激光雷达。这个是需要车厂去做决策的,而我们的目标是要把自己的这块尽量做地更好,把长处保留住,短板要越来越长。如果要用自己的短板去拼别人的长板,这不是特别科学的做法。
搜狐汽车:做硬件的话一定要有自己的工厂吗?
楚詠焱:楚航科技现在做的产品是车规级的安全件。一般主机厂对于车规级的安全件,是需要有一些质量管控的。如果找代工厂,在质量管控这块有一些分歧,到底是设计方还是生产方来做,主机厂不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但其实生产能力是整个公司技术能力的评估,最终做产品要做到一致性、可靠性,有些东西输入是要从生产端过来的。
对于这种车规级的安全件,在行业内有一个默认的规定,必须先有生产线,拿到IATF16949,代表你有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才能拿到主机厂的供应商资质。甚至有些大的主机厂要求一定要有相关产品量产的经验,有产线也不行,还要真正地转起来,不出现问题,且要持续半年以上才可以拿到供应商资质,才能实现供货。毕竟安全性还是需要保证的。
搜狐汽车:楚航科技的生产环节,对于这种产品还没有完全成熟到标准件的前期,是不是生产也会反哺我们在设计研发方面的问题?因为前期设计的时候有可能存在一些考虑不足或者是适应型的问题。
楚詠焱:是的,确实。最简单的结构件,设计了一个外壳,现在用激光焊接的工艺,你这样做了,生产端觉得这样你不具备生产的能力或者做不出来,或者做出来良率非常低。这个时候需要生产端和研发端进行配合跟沟通,怎么样提高它在生产端的可执行性,增加它的良品率。因为良品率直接影响成本,这也是必须自己投入生产的原因。
如果只是一些最普通的最简单的工艺,如果是螺丝可以稍微忽略一下,尤其是雷达,它还有下线的标定和检测,其实找代工也是非常困难的。最关键的还是质量把控,因为有一些核心参数是需要自己来管控,有可能代工厂不了解这些产品,比如天线罩和天线的距离怎么样管控,如果差一点有可能就会影响到射频的性能,这些如果自己有工厂,肯定是做得最好的。
搜狐汽车:这样企业运营就会重资产,但是有些做激光雷达的企业,也是做终端产品的,如果我只是卖硬件,利润长期来看,因为它的成本肯定越来越低,随着规模的扩大,利润空间肯定越来越薄,尽管规模在扩大,营收总量在增加,但是利润率可能不会上跳到很高的空间,大家考虑怎么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我们是怎么设计的?
楚詠焱:汽车行业有一个自己内循环的规律,比如说我们现在做的这些产品,它到了一定规模的时候,价格、毛利是会趋于合理化。
但关键是要能够把握整个规律,做好你自己,不管是研发、生产还是采购,这整个管控都要去配合相应的产线,还是需要一定的专业性。
搜狐汽车:您以前在博世、德国积累了行业经验和国际视角,对于整个运行时间和规律您了然于胸。
楚詠焱:其实我们之前在博世做了很多的产品,做了很多的尝试,学了很多东西,但是还是有不足之处。中国市场和德国市场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也在不断地学习和迭代的过程当中,当然也踩了不少坑。
但最重要的一点,楚航科技这批人是从行业内出来,了解这个行业,对行业有敬畏之心。我们愿意去遵从行业的一些规律,跟着行业的节奏走,这样肯定不会错,就是快和慢的问题。
搜狐汽车:现在的客户研发、生产、客户资源这三个层面上,你怎么发挥你的国际化的视野和资源调配呢?
楚詠焱:参考我在博世工作的经历,博世对于整个研发、生产、管理具备一套完整的流程体系。这样的流程体系就有助于,在定义一些不清晰的接口时提升效率。
当然楚航科技也一直在不断的自我迭代,自己学习,把这些经验融入到团队的日常工作中去。
这些从海外吸收过来的经验非常有用。其实也并不是说我们去海外工作学习,是为了学他们的先进技术。更重要的我认为是在学他们的思维方式,就是整个管理理念和流程。这块是很值得借鉴的。
当然,也不能拿回来直接用,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适配,最后在落到实际应用当中去。
搜狐汽车:您觉得接收到的那些以前的经验和成熟的规律放在中国市场,刚才提到不能完全拿过来用,要做一些本土化或者适应现在的改造和调整,变动最大的是什么?
楚詠焱:比如现在汽车行业中流行的开发流程叫做敏捷开发,其实当时我在德国的时候就已经提出来了,现在再拿来做更深入地研究。怎么样做小步快跑的动作,这是国产企业能做地最快的本土优化。
中国市场,还有大家整个工作的理念、模式,更适合小步快跑的方式,心里有V,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要没有V,就是这种感觉。真正在做的当中,要把实际应用当中的客户需求迅速迭代到产品当中去,迅速出产品又要能够做验证,这是很关键的,因为中国的速度非常惊人。
今天早上,海拉全球技术总监来我们展台做交流的时候,他们非常惊讶,四年半当中楚航科技竟然做了这么多产品和这么多事情,并且还实现了量产,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当然虽然我们做了很多产品和很多事情,但是每个产品和每个项目当中还是有很多的缺陷,跟海拉的产品相比较的话,完整度上肯定是不如的。但因为中国的市场有容错率,中国市场发展的速度也快,楚航需要有这样的速度去往前迭代,而且只有真正的在量产项目中跟客户对接,在实战当中才能学习地更多,发展地更快。
搜狐汽车:这一点特别重要,特别是去年,我们观察整个智能驾驶或者整个科技链的领域里面,因为这两年电气化和智能化也催生了很多新生的企业,这些企业在创业过程当中,企业管理、产品管理、研发管理、市场管理这几个方面,以前因为他们没有积累这方面的成熟经验,对于整个行业发展的脉络和节奏把握不准,有可能刚开始的时候太激进,要么人员扩充太快,要么融资钱花的太快,整个市场经济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造成他们很难应对挑战。
楚詠焱:楚航科技在整个发展过程当中也在总结这样的经验。确实中国市场需要一定的速度来配合整个产品迭代。但很关键的一点,这也是楚航的优势,我们知道有哪些东西是不能快、不能跳过的,因为跳过以后对于最终产品是有影响的;有些东西我们可以想办法做一些权益的措施,或者平行的做一些事情,这是很关键的一点。
怎么样把系统拆解开来,从优先级入手,这也是考验对整个公司的管理,还有一些战略方向上的调整。
搜狐汽车:您刚才提到了产品的问题,楚航科技现在除了车载端的产品,据我了解也有一些场景端的,比如说路边测的雷达,这个产品布局是出于哪个角度考虑,是因为我们产品方案有这个雷达,可以让整体方案最优还是基于扩大规模、降低成本的角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更多的延展,应用到更多的场景里面,扩大整体的出货量?
楚詠焱:两个方向都有。楚航科技现在主要是聚焦在车载的毫米波雷达,用在ADAS还有用在智能座舱上面的产品,因为这个市场体量达到饱和,份额也不可能让一家独占,是大家一起来分。
公司要发展肯定需要第二曲线,怎么样布局第二曲线,我们当时看到一个场景跟车息息相关的就是交通场景。另外一个方面也是出于客户的需求,我们根据客户需求做了市场摸排。
现在路段整个V2X、车路协同的场景还在慢慢发展过程当中,也没有一个实际标准,大家各做各的,我们也不想在这块领域有信息的缺失,所以在紧跟着产业的发展,但是在它没有形成一定规模之前,我们也没有做特别多的投入,像您说的产品扩展的摸排,楚航科技还在摸排其他的方向,今年可能会进军二轮市场。
向9号公司,其实也是我们的战略合作方之一。它是专注于二轮车行业的,目前我们也在进行合作,另外还包括智慧建筑、智慧家居等领域我们也在做布局。
楚航科技目前的定位还是专注于做感知方案提供商。去思考怎么把雷达做到平台化,并让产品去适应各个场景的应用。比如说在二轮车市场上,对于感知端产品会有什么样的需求,硬件、软件端有要怎么做到平台化,这些都是需要深入去了解和钻研。
搜狐汽车:这样说来你把企业业务做的很聚焦,没有说去做大规模的扩展。因为我们现在了解到的一些企业,也是先做硬件,大家也可以意识到,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在一定时机达到饱和,达到饱和以后也是要找第二增长曲线,有的企业选择了这样的路线,先做硬件,后面做软件,软件之后慢慢做系统,系统之后开始做整体解决方案,基于硬件的产品打包的越来越大,这样做。您没有考虑这个方案吗?还是根据您的观察这个方案会把大量的东西放在一棵树上?
楚詠焱:因为做系统解决方案的跟我们做底层硬件传感器的还是两个不同的领域,甚至是一个跨领域的过程。
楚航科技现在在做的事情,还是先扎实做好本身平台系统,同时也在布局多传感器感知融合领域,依托感知融合技术,我们能够做到有效地分析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在5R、1V1R组合中进行目标融合以及Lidar-Radar上进行前融合,且能实现在图像分支的数据集和特征级上的融合。
搜狐汽车:您觉得这一点受到了你在德国的从业经验的影响吗?因为在德国的市场里面,我们知道有一个词儿叫做隐性冠军,观察了德国的中小企业发现了这样的现象,才有了这样的描述。
楚詠焱:是的,德国企业有一个很典型的特点,非常聚焦而且只聚焦在自己的那块领域。
这也有缺点,像现在智能驾驶发展到了规模化的状态,整个系统架构也都在做整合,从电子电气机构到ECU再到域控制器,各个域之间也在做融合。
楚航科技现在在推的卫星雷达能做到软硬件解耦。就是把我的软件写到别人哪里去做处理,后面还会便捷解耦。今天楚航科技最新发布的隐形雷达产品,就是将雷达天线与PCB板及芯片分离,采用高精度印刷、刻蚀技术,可无痕式安装在汽车玻璃上,在实现车规级毫米波雷达的所有探测功能的同时,还能够获取更广阔的探测角度和更精准的探测数据。它重新定义了车载毫米波雷达的物理形态。
隐性冠军的做法有点过于闭塞了,还是需要跟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深度合作,大家要把界限完全打通,甚至很多东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觉。
聚焦还是很重要的事情,因为当初楚航科技刚成立的时候,也是在思考向哪个方向去发展。因为我之前做过很多东西,所以首先要选定一个方向,而且不熟不做,不要因为这块火了就做这块。要做的肯定是你对它理解足够多,可以在这上面有一些深入的发展或者有一些新的创新才往这一块做。
在聚焦的基础上更打开自己,放开一点跟周围的合作伙伴,做一些资源还有信息的共享,能够把整个系统做的更好,更便宜。说到底就是这两个目的,做到性能更好,更便宜。
搜狐汽车:这样跟外界的业务拓展和资源的对接上,是不是我们的投资人中间就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楚詠焱:是的。
搜狐汽车:通过投资的角度,跟我们雷达整个生态上凑到一起,我们成为一个虚拟的,松散但是又很灵活的联盟,但是互相又没有制约,同时又发挥出来这种系统的整体优势?
楚詠焱:是的,你说到了中国的很大的优势,当时我们选择回国创业考虑到了中国的一些优势,比如说政府的政策支持,可以帮助你去做一些你想做的事情,不只给钱,给地、给资源、给政策,中国还有容忍度最高的市场,愿意支持一些中小企业进行产品上的尝试。楚航科技有很多客户,但第一个真正的客户,刚做起来的时候,肯定是愿意用我们的东西做量产。
楚航科技目前有一批比较有远见的投资人,不只给你钱,会做整个生态的布局,投产业链。如果公司太紧密,主机厂也会有担心,怕你之间会形成一定的壁垒,别人进不来,自己做一套标准,别人要进来就需要匹配这个标准,就比较麻烦。但如果是资本的东西,大家在产业上面做一些互动,做一些沟通和发展,这是生态最佳的平衡点,又不是太闭合,又不是太松散。
当时我们还是考虑了很多才回来决定创业的。
搜狐汽车:这是不是也是中国的特点?
楚詠焱:是,在德国我们当时也找过投资人,但他们还是相对比较谨慎的。
搜狐汽车:昨天正好有董事长采访,还有戴姆勒的,我看到奔驰和宝马,上海车展把整个董事会都带过来了,这几年德国被中国节奏的影响,他们也是更加开放,越来越愿意灵活的去处理一些问题?
楚詠焱:是,你说的非常对,昨天我接待了一个大陆的高层,因为大陆现在跟我们也有合作,今天又接待了海拉的高层,我也没有想到,他们以前这些高层这一次怎么会跑到楚航这样的初创公司展台来跟我们谈这么长时间,说明他们也开始意识到危机感了。
我在德国的经验,一般海外的整车都是用当地的供应商,在量产了至少一年时间之后才会考虑往中国这边。很少会在第一批量产之前就把中国供应商导入进去,他们担心技术流失,二是担心质量影响到他们整体的进度,现在也愿意做这个事情,说明它也开放了自己,他们也开始往这个方向靠近,不然确实有可能卷不过中国的车企,现在自主品牌确实非常厉害。
搜狐汽车:从业务角度和个人角度,您对今年的车展会怎么看?会更加关注哪些内容?
楚詠焱:毋庸置疑,我们现在关注的还是一些自主品牌的发展方向,包括传统主机厂新能源的布局,还有新势力、新能源接下来的发展方向。还有很重要的,楚航现在所在的2.2号馆,看了一下,基本上全是新能源和智能化的零部件供应商,原先传统的零部件供应商都不在这个馆之内了。
这是新能源和智能化两个方向是非常坚定不移的,国家希望往前推进的方向,这个从车展上面也能够看出来,而且大家说实话憋了几年之后,憋了好多大招,我们刚刚也是开了一场发布会,同场有好多企业都在开发布会。
我觉得现在势头肯定是往智能化、新能源方向发展。
搜狐汽车:势不可挡?
楚詠焱:对。
搜狐汽车:感谢楚总今天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