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市场上,各家汽车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竞争大于合作,特别是一些车企可以说是互掐多年,在这其中吉利和长安就是这样的一对冤家,作为国产汽车中的佼佼者,双方的口诛笔伐可谓不断,然而就在最近两者突然握手言和,很多人都很诧异这两家怎么突然不打了?
一、吉利与长安突然握手言和?
(资料图)
据红星新闻的报道,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宣布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等出席了签约仪式。
根据官方公众号披露的信息,长安与吉利将围绕新能源、智能化、新能源动力、海外拓展、出行等产业生态展开战略合作。在新能源领域,双方将就电芯、充换电技术、新能源汽车产品安全,新能源产业布局进行合作。在智能化领域,双方将围绕芯片、操作系统、车机互联、高精地图、自动驾驶等展开合作。
据中国基金报的报道,实际上,长安汽车与吉利汽车早在燃油车时代,已经是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长安、吉利是两家极具代表性的头部车企。2022年,长安汽车自主品牌销量为187.46万辆,吉利汽车销量为143.29万辆。在自主品牌乘用车中,吉利汽车和长安汽车去年的销量规模分列二、三位。
颇为微妙的是,就在不到3个月前,这两家车企还曾因为“抄袭”问题公开掐架。今年2月28日,一张长安汽车委托律师事务所发给吉利汽车的律师函在网上持续发酵。双方各执一词,难辨是非。目前,这一争议是否化解不得而知,记者就此与吉利方面沟通,不过截至截稿时,该公司也并未予以回应。
二、老冤家为啥突然放弃互掐了?
2023年5月10日,吉利集团与长安汽车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毕竟,这两个汽车巨头以前是竞争对手,甚至经常打嘴仗。那么吉利和长安为何突然“握手言和”,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呢?
首先,任何一个企业之间都没有不死不休的仇怨,这是商业社会的一个普遍规律。正所谓“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市场上的企业关系就好比赛场上的竞争对手,有时在场上你我仇深似海,但是到了场下又是互相勾肩搭背的朋友,这可能是非常常见的现象。有时会因为一时间的竞争,相互指责,但伴随着外部的压力,政策协调,有时却可以立刻转为朋友,共同为了自身的发展,这就是利益的作用。更何况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当前新能源汽车企业都面临特斯拉咄咄逼人的态势,反而倒逼着新能源车企们都纷纷走到了一起。更何况纵观国内外企业发展历史,经常出现某些品牌由于恶性竞争失败而退出市场,而成功的品牌则会在竞争中保持协作,并共同构建一个健康、稳定的市场环境。
其次,在向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吉利和长安都面临相似的困境。在汽车产业的大浪淘沙下,有很多的新晋对手,也有快速弯道超越的品牌。最有名的新晋对手有特斯拉,而弯道超越的典范则是比亚迪。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投资方对未来汽车产业零售需求的不确定性,技术创新和认知更新的不同步,使得如今不断涌现新型的汽车品牌和创业公司。而新兴企业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游离于传统汽车厂商的控制之外。这些新兴企业更加追求技术创新和新型商业模式,体现了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吉利和长安的压力更是可想而知,与此同时无论是动力电池、电动系统、自动驾驶、移动出行等动辄需要投入几百亿美元的新领域,任何单一企业都是巨大的压力。而与其互相耗费人力物力在同一领域进行你打我互相抢夺,不如携手共进,共同去应对当前的挑战。
第三,在增强用户体验和降低成本方面,深度结盟可以一起分摊高昂的开发费用、资源共享、降低风险。由于新能源汽车业的产业链比较长、复杂,涉及到了技术开发、零部件制造、销售和服务等环节。多数厂商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才能打造出自己的汽车生态系统和用户品牌。然而长安与吉利的合作可以帮助双方在新技术、新业务开发上共同分摊研发成本,整合渠道,共享资源,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目的。尤其是在电动车、智能化汽车的领域,吉利在产业链上有较强的市场优势,在此基础上与长安进行合作无疑更加有利。
因此,老冤家放弃多年的仇怨走到一起,外部的压力和竞争才是最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