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9日,一场以“银铃防诈护万家,幸福蓉城守安康——保障金融权益,助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防范养老诈骗宣传活动,在成都市锦江区橡果美食广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成都市委金融办主办,成都市公安局、成都市民政局协办,平安融易四川分公司、平安人寿四川分公司、平安人寿成都电话销售中心、平安金服成都分公司等多家金融机构共同承办。

作为成都市深入推进养老领域金融诈骗集中整治的重要举措以及全市金融教育宣传周的重点活动。此次宣传采用本土文化表演、沉浸式体验、面对面答疑等多样化形式,以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防诈知识,有效提升了老年群体的识骗防骗能力。

创意宣传暖人心:把“防骗经”送到心坎里

为了让老年人愿意学、学得会,活动设计了多种贴近老人生活的宣传形式,把防诈要点藏在趣味体验里。

舞台区,川剧变脸表演创新融入防诈元素——演员每变一次脸,手里就会亮出“不泄露银行卡密码”、“理财选正规机构”等提示牌,非遗技艺搭配防骗提醒,引得台下连连鼓掌;四川方言三句半更是接地气,演员用“养老投资莫贪利,高息承诺是骗局”的顺口溜,把防诈重点唱出来。72 岁的王爷爷看完笑着说:“这个三句半好记,我现在都能背两句,以后听到‘高息’就想起这话,肯定不上当!”

沉浸式闯关区也很热闹,工作人员模拟“养老机构推销床位返利”、“熟人借钱周转”等常见骗局,让老人亲身应对。68岁的李爷爷刚体验完养老骗局闯关,就拉着工作人员说:“以前别人说交十万能拿高返利,我差点心动,今天我懂了,这就是骗局!”

最受欢迎的还是宣教区,工作人员不仅把宣传册印成大字体,还拿着合同样本教老人分辨:“要是只说‘稳赚不赔’,那肯定有问题。”家住附近的张奶奶特意带了之前收到的“理财宣传单”来咨询,听完讲解后松了口气:“幸好今天来问了,这单子上没写备案号,工作人员说可能是假的,以后再也不乱信这些了!”

现场宣教重实用:教防骗更教维权

除了趣味形式,活动的核心更落在实用上—— 不仅教老人怎么识别骗局,还明确告知被骗后该怎么办,让大家既懂“如何防”,又知“怎么救”。

工作人员针对老人最关心的维问题,梳理出清晰步骤——先保存好合同、转账记录,马上到派出所报案,也可以打 12345 市民热线反映情况。65 岁的刘奶奶听完赶紧记在手机备忘录里:“以前总怕被骗了没人管,现在知道有这些办法,心里踏实多了。”

针对不少老人不会查机构真假的问题,工作人员现场演示操作:“打开政府官网,搜‘金融机构备案’,输入机构名字就能查。”70岁的陈爷爷跟着学了一遍,高兴地说:“我以前用手机只会打电话,今天学会查备案了,以后再遇到理财推销,我先在家查一查,安全了再考虑!”

长效守护不松劲:让防诈保障“一直在线”

防范养老诈骗宣传活动不是“办一次就结束”,而是成都守护老年人金融权益的起点。成都市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老年人的养老钱关乎家庭稳定和晚年幸福,防范养老诈骗不能一阵风,我们要让防诈知识常伴老人身边。”

后续,成都市还将从三方面推进长效守护:一是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定期发防诈小视频和案例解析,比如“金蓉课堂”等,让更多老人学会防骗技能;二是线下把“防诈进养老院”、“防骗进社区”等活动变成常态,工作人员定期上门,帮老人查合同、讲骗局;三是加强公安、民政、金融等多部门联动,对疑似诈骗行为及时核查、快速处置。

“希望以后多办点这样的活动!”现场不少老人提议。而成都的长效机制,正是要回应这份期待。

从全民防非到守护老人,从创新宣传到制度建设,成都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的工作始终围绕“国家战略要求、城市治理需求、群众民生诉求” 三个方面展开。这既是落实国家金融安全要求的地方实践,也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更是保障群众财产安全、夯实共同富裕根基的民生工程。

未来,成都市相关部门将继续以更高的站位、更实在的举措、更暖心的服务,持续织密金融安全防护网,让广大市民在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里,收获更多幸福感、安全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