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皮轱辘马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直到70年代初期,北方农村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50年代末淘汰了木轮车,全都换成胶皮轱辘车。一匹马或马骡驾辕,前面有两头骡子拉套的叫三驾马车,有三头骡子拉套的叫四驾马车。有的地方把拉套的牲畜叫“搭稍子”。那时候集体经营,一个生产队必须要有一辆三驾马车,生产经营好的,就有两三辆,多的有四辆三驾马车。固定两辆在跑运输外搞副业。到收庄稼的季节,回来拉庄稼。初冬时,要去煤矿拉煤拉炭,每户分几百斤过冬。皮轱辘车的辕马有鞧皮,下坡时向后坐力。还有刹车装置,两根横木半固定在车轮锅体上,用滑轮装置。下坡时赶车师傅一拉滑轮绳索,横木裹紧车轮锅体,通过摩擦起到刹车作用,农村人都把它叫作“剐木”。夏收时节,每到中午或傍晚,装着高高麦捆的马车出现在村里,响起“吱─呴─吱─呴”的剐木声,此起彼伏,成为一首首很动听的乐曲。

那时候赶马车是力气活,更是技术活,赶车人尊称为车户。三驾马车,一般能拉1吨货物,牲口必须同时出力,赶车人手里一根长长的鞭子扬起,一声吆喝,三头牲口四蹄绷紧,马车前行。生产队一个男劳动力一天记10分工,而车户要记12分或是更多一些,还要配一件大皮袄。出外跑运输,出差费也比其他人多2毛钱。农村娶亲,要经过生产队长同意后,提前确定好日子,还要去请车户,送上一盒烟,央求车上扎彩棚,牲口戴红花,还要多搭个稍子,成了四驾马车娶新娘子。每年交公购粮时,所有马车齐出动,粮库周边停着几十辆马车,车户们互相讲谈,互相评说,互相攀比,也互相调侃——“你是钱广”“你也有三鞭子”(电影《青松岭》中的反面人物)。那时候三驾马车外出跑运输搞副业,就如同后来的康明斯大卡车,生产队长也威风;用四驾马车娶媳妇,新郎官挺骄傲!

转眼到80年代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三驾马车变成了一驾车,随着各类东拖拉机等农耕机械推广普及,马车在农业生产中渐渐失去了用途,被淘汰遗忘了。皮轱辘马车,挥之不去的剐木声,还有马车时代留下的成语“三驾马车”“四驾马车”,也成了一代人经久难忘的记忆。

□张恩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