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面上来看,耶伦这次的来访主要涉及债务的问题,但是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是产业链的问题。

债务问题是大家都能看得到的,这是明牌。但是产业链的问题就不一样了,这个好像没有那么明显。


(相关资料图)

在耶伦来华的当天,美国媒体就聊到了耶伦的一些观点:产业链去风险。

耶伦的意思是很多产业都在中国,一旦我们采取制裁措施,那美国就非常危险,所以这就是美国人一直说得去风险问题。

如果能把一些产业搬去美国,那是最好不过的,可是美国的成本很高,效率很低,很多产业搬过去根本无法生存,除非这个产业在美国有很大的市场,比如说汽车玻璃,福耀在美国的工厂不管成本如何,只要和美国同行比就行了,不用和福建的工厂比。

如果搬不去美国怎么办呢?

那就搬去日本,韩国或者是印度,这就是耶伦所说的友岸外包

但是,我们不可能允许这种情况存在,对美国人来说可以金融立国,让医药集团和军工集团把持朝政,对中国人来讲,一定是制造立国,把制造业保持在一个较高的规模,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工作目标

我们宁愿让人民币贬值一段时间,也不会允许其他国家把我们的制造业份额抢过去。

这么玩,美国没有胜算。

从特朗普开始算起,搞了快7年了,从奥巴马算起,都十来年了,依旧没有成功,不管是靠制造业的实力,还是靠制裁,从现在的结果来看,美国想限制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图谋都失败了。

于是,就又开始谈判。

美国人现在想到的最好办法:能不能协商在一些领域双方的市场份额呢?

比如说汽车领域,以前都是欧美日韩的企业说了算,他们掌握了汽车市场的绝对话语权,可是现在,中国新能源车的异军突起,导致整个汽车市场都面临巨大的冲击。

比亚迪今年已经是全球新能源车销量第一名的企业,再让中国车发展两年,西方体系的车企就不活了。

在汽车领域,最近有两个新闻:

▶第一个是丰田说它研发出来一个充电10分钟,跑1200公里的超级电池,预计2027年才推出量产车。

2027年,这么长的时间估计也没人关注它吹的牛能不能实现了。

▶第二个是国内的汽车厂商联合抵制降价。

这两个新闻放在一块解读就有点意思:西方国家在新能源车领域落后,就开始放卫星,跑火车。中国新能源汽车要停止内战,加大力度出海。

汽车产业的斗争只是中西方斗争的一个缩影,在很多行业,早就分出了胜负,比如说光伏,这个产业我们制裁欧美,他们也不在乎,因为他们本来份额就很少,这是中国人的天下。

我们在很多产业都对西方有很强的压迫,这些年他们在很多领域都溃败了,现在可以说已经退无可退。

去年元宇宙很火,今年人工智能很火,可是,这两个领域能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吗?

基本不可能。

西方指望人工智能去拯救他们,带领他们进入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大门,就好比清朝指望僧格林沁能赶跑欧美入侵者。

美国人迫切地希望能在很多领域谈一个市场份额的划分

比如说汽车领域,双方规定哪些市场归谁。再比如说新能源,他们可能会让我我们退出某些区域,给他们生存的空间。

这就好比通信领域,通过制裁的方式限制华为和中兴在某些国家的发展。

在访华之前,耶伦对媒体说:我们非常欢迎并希望建立健康的经济关系

什么叫健康的经济关系?

对美国来说,不就是用政治的手段去分割全球市场吗?

因为公平的市场竞争,不管是美国,欧洲,还是日韩,都已经无法战胜我们了。

只要无法在产业上有所突破,就无法阻止持续的贸易逆差,也就是资金的外流。

对美国来说:

庞大的债务压力是很难过,但是只要狠得下心,一次大通胀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是没问题的,大不了爆发局部内战。

但是产业没有优势,过一段时间之后,债务压力又会上来

别看美债,关税这些问题说得多,但是,公开能讲的,其实都不是重点,这次耶伦来访,也是这个道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