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点击右上角

然后"在浏览器中打开"

三成市民每月读书不足1小时

作者:王小蔓 牟柯 来源:巴中晚报

  “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今年4月23日是第20个“世界读书日”,在其来临之际,记者向市民发起阅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成市民不知道读书日是何时,3成市民每月读书不足1小时。

  9成市民不知“世界读书日”

  “你知道‘世界读书日’吗?”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

  设立读书日即将满20年了,记者昨日以街头问卷随机采访和网络问卷采访的形式,随机调查了50名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市民。调查显示,有40人不知道世界读书日;有6人表示听说过世界读书日,但不知道是哪一天;只有4人知道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还有不少人反问记者:“还有这样一个节日吗?”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发现,36.36%的市民每月读书不到一小时。

  电子阅读成“新宠”

  调查显示,有61.9%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网络、手机报等多媒体阅读方式。

  “手机携带方便,随时随地都可以阅读。”市民何女士告诉记者。巴城某中学上高二的小陆喜欢用手机看小说。她认为手机阅读不用花钱,还能走到哪儿看到哪儿。小陆的父亲则称,在他工作之初,偶尔会看书,感受纸墨香气。如今,工作越来越忙,那些书久久未翻开,都铺满了灰尘。

  当然,也有一些市民仍然对纸质书本情有独钟。现年68岁的市民苟先生认为,捧着带有油墨味的书本更好,可以在上面做些笔记。“虽然电子书、网络等丰富了大家读书的渠道,但我依然觉得只有翻阅纸质书籍才是真正的阅读,那种书香气,那种感觉是电子读物不能给予的。”苟老先生说。[!--empirenews.page--]

  书店、报刊亭仍是购买书籍(报刊)的主要渠道

  “您平时在哪里购买书报?”“大都是在书店和报刊亭。”30岁的超市营业员潘女士表示,在书店和报刊亭买书和报刊,能够第一时间阅读到最新内容。

  对50名市民的问卷调查显示,选择在书店和报刊亭购买读物的市民占总人数的60%左右,网上购买书籍的市民则占总人数的30%左右。

  “我属于比较宅的人,不喜欢出门,但是我又很喜欢读小说,所以每次都是在网上购买的。”正在读大二的市民小张表示,网上购买书籍很方便,但不能把握的就是书籍的质量。

  31日上午,记者在巴人广场遇见了一位正坐在广场边看书的市民陈先生,他曾是一名教师。陈先生称,他平时喜欢在书店和报刊亭购买书籍,“书店和报刊亭的氛围要好些,而且还可以试读一些书,试读过后我就可以确定买哪本书了。”

  记者调查中发现,40岁以上的市民大多喜欢在报刊亭购买刊物。而对于20—30岁左右的市民来说,网上购买书籍则是一种省时的选择。

  阅读呈现年龄差异

  本次调查中,读者列出了自己最喜爱的读物类型。由于所生的年代不同,“70、80、90后”的市民在阅读内容、读书类型和读书频率等方面均有所差异。其次,工作性质、生活阅历等也造成市民在读书上的差异。

  “70后”主要阅读报纸杂志、文史资料类书籍,多注重对文化品位的追求。“80后”多会选择一些励志、管理等方面的书进行阅读,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实用性。“90后”普遍对小说有一定偏爱。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