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点击右上角

然后"在浏览器中打开"

以文化人 如沐春风

作者:陈斌 孙燕梅 袁静 来源:巴中日报

——巴中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纪实

  人间四月,春光和煦,绿草如茵。

  4月15日,来自巴中市文化馆的志愿者们为南江县正直镇花桥小学的学生送去了文化大礼包:精美的学习文具,精心的文艺辅导,精彩的文艺演出,让整个校园充满了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4月17日,市图书馆在市电视台演播大厅开展“秦巴大讲堂”活动,来自市中心医院的心血管专家李泽民正在为100多名群众进行健康讲座。

  以上是全市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的缩影。恩格斯曾经说过:“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文化正让市民的生活发生着悄然变化。近年来,全市文化系统主动作为,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着眼于建好阵地、带活队伍、搞好活动,着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正释放出巨大的社会效益,文化正发挥着引导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巨大作用。

  资源整合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升级

  “我们的文化站,在全市可以说是最好的了,2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500多平方米的室内阵地,图书室、多功能室、电子阅览室、广播室、电影院一应俱全,放电影、读书阅报、跳坝坝舞……老百姓参与文化活动十分积极。”通江县广纳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刘双全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起三江镇文化建设情况。

  据悉,从2014年起,巴中市拉开基层文化资源整合的大幕,对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级文化活动室进行了提档升级,对原有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广电站人员、资产、经费等进行有机整合,开启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升级模式。截至2015年3月,全市已完成127个乡镇的文化资源整合任务,到2015年底将全面完成全市187个所有乡镇的文化资源整合。届时,巴中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将全面实现升级提档,以市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为龙头,以县(区)文化馆、图书馆为骨干,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支撑,以村级(社区)文化活动室、农家(社区)书屋为基础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全面建成。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按照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多元化、科技化、现代化的思路加快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即建成阵地服务、数字服务、流动服务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将形成”横向、纵向“的服务网络,彻底打通‘市、县(区)、乡(镇)、村(社区)’之间的纵向关节,联通‘县(区)与县区、乡(镇)与乡镇、村(社区)与村(社区)之间’的横向纽带,实现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发挥文化在扶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市文广新局社会文化艺术科文化干部向记者描绘着未来的发展蓝图。

  引导扶持 增强群众文化队伍造血能力

  “踢腿,转身,飞脚,手要抬高一点,让彩带飘起来,要有飞翔飘逸的感觉;上身昂首挺胸,下身重心要稳……”2015年4月2日,巴州区文化馆文化专干彭健、熬光碧正在耐心地辅导巴州区白庙乡综合文化站里的腰鼓队。白庙乡是巴州区最为偏远的乡镇,以前,这里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几乎是一片空白。在该区文化馆的支持下,该乡终于组建起了自己的腰鼓队。

  近年来,巴中市不断探索“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文化活动模式。在政府的扶持引导下,巴州区老年大学和曾口镇皮影演出队、恩阳区尹家舞龙队和登科寺社区川剧玩友协会、南江县赶场镇拐棍宣传队等群众文化队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2014年底,全市已组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队伍147支,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能力得到显著增强,通江县涪阳镇涌现出了12支群众文化队伍。

  “我们出台了‘四个一’推进机制,明确规定了每个乡镇文化站和有条件的村(社区)要建立一支自己的文化队伍、培育一批文化骨干。经过两年的发展,我们已形成了龙岗乡翻山铰子舞蹈队、兰草镇金钱棍舞蹈、笔山民间锣鼓队等特色化民间文艺队伍。我们乡村文化旅游环线文化展演的节目全部来自这些民间队伍。”平昌县文广新局副局长魏心强道出了“全国先进文化县”的发展心得。

  “文化设施使用效益不高,基层文化活动能力不强,文化阵地‘重建不重管’等一直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为此,我们采用引导扶持的办法,充分激发基层文化活力。引导主要是抓住‘人’这个关键,引导群众加入到群众文化队伍中来,促进基层文化队伍规范化、有序化发展;扶持主要是通过向群众提供活动必须的音响、器材,并派文化专干到一线辅导,增强群众文化队伍的活动能力。”市文化馆馆长夏铭锺讲出了孵化助推基层文化队伍健康有序发展的秘诀。文化惠民“磁场”效应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去年12月,一股广场舞热潮席卷巴中。巴中市首届群众广场舞分别在各县(区)分别举办,吸引了市民广泛参与,《巴山妹》《翻山铰子》等曲目编排得活独具特色,展现了巴中市丰富的群众文化生活。

  近年来,全市文化系统深入贯彻市委“凝聚文化力量,丰富群众生活”的指示精神,坚持“种文化”和“送文化”相结合,掀起了文化惠民热潮。

  “送文化”主要注重“输血功能”,即大力组织开展以图书图画展览、公益电影放映、文艺演出、文化讲座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惠民活动,向群众送去高品质的文艺产品。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全市已开展优秀文艺作品巡演5场次,送文化下基层76场次,开展群众文化活动185场次,送出展览(赠送)图书图画和春联3.8万余册(幅),惠及群众92万余人。

  “种文化”主要注重“造血功能”,调动群众的参与性。各级文化单位选派优秀的文化干部赴基层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工作,全市年均开展文化辅导活动1500多场次,增强了基层文化队伍的活力。

  “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建设的同时,我们实施了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着力打造一批上档次、叫得响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争创国家、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市文广新局机关党委书记袁腑向介绍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化发展战略。

  据悉,2011年以来,通过打造服务品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纵深化、社会化、多元化发展,已打造“秦巴大讲堂”“相约古镇”“乡村文化旅游节”等10个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全市年均开展以群众为主体的公共文化品牌活动80多场次,极大引领、促进了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