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上,身着蓝马甲的志愿者们挨家挨户走访留守妇女、困境儿童、独居老人;居民社区中,志愿者们开展义诊、义剪,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细致入微的慰问,如火般温暖了这座城的每一个角落;暖心的文明实践活动,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屯昌县持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在镇(村)全覆盖,构建起县、镇、村三级联动服务体系,聚焦地方文化特色和群众需求,提供聚民、亲民、乐民、助民的志愿服务,将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与群众“共情”推动文明风尚浸润基层

“你血糖高,要在饮食上特别注意”“要生产了,身边时刻要有人”……今年以来,屯昌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孕妇”志愿服务活动,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联动服务体系,组织志愿服务队、医生上门问诊,提供线上随访和心理疏导。

“志愿者每月来1趟,从饮食到身体状况,问得特别细。”南坤镇岭坡村留守孕妇张玉秋感激地说。

志愿服务“硕果”离不开肥沃的“土壤”。近年来,屯昌紧扣群众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组织开展“农村重点关注人群回访慰问”“安全用药知识科普行动”等志愿服务活动,把关心关爱延伸到基层末端。

“要获得群众认可,就要沉下来与群众‘共情’。”在屯城镇宣传委员马肖肖看来,文明实践不是简单的口头说教,应当关心群众的切实利益。今年,马肖肖带领屯城镇文明实践所的志愿者们深入农村,对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提供贴心慰问、帮扶。

下一步,屯昌将突出“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原则,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大力倡树文明新风,凭借务实的作风,热切的关怀,带动文明之风吹向田间地头,引导群众践行新时代文明观。

深挖特色文化将“精神食粮”送到家门口

“跟随笔触,感受色彩、线条,慢慢画出你喜欢的图案……”3月6日至8日,屯城镇文明实践所组织女干部、群众共赴南吕镇咸六村,参加手绘包、DIY蛋糕、插花等“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特色活动。

“感觉美好而幸福,希望把这样的活动办到社区中。”屯城镇城北社区妇联主席陈金花竖起大拇指称赞道。

2022年,咸六村结合“油画之乡”特色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六禾画社”,由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每周为孩子们上一堂免费的油画课,并举办油画展和节庆活动。“我们希望通过志愿活动,培养大家的审美意识,丰富大家的精神生活。”志愿者吴锦绣干劲十足。

像这样文化氛围浓郁的文明实践站还有许多。如“南田起义红色根据地”西昌镇土龙村,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改建为一间红色书吧,村“两委”干部化身志愿者,为游客和村民讲述革命往事。2021年以来,土龙村还组织起一支“红色代办”队伍,专为特殊困难群众提供代办农房报建等便民服务,提升民众获得感幸福感。

据了解,近年来,屯昌以“传承文化、实践文明”为主线,打造南田红色文化、坡陈武术文化和咸六油画文化等14个示范点,将“精神食粮”送到百姓家门口,彰显本土文化特色,坚定乡村文化自信,激活群众奔向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

接下来,屯昌将进一步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利用深入民心、群众熟悉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形式,以群众喜爱的方式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发、普及教育、保护传承等体系,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和屯昌的文化软实力。

“大手拉小手”

共唱时代主旋律

“老师,你看我捏的粽子好不好看?”近日,在宽敞明亮、温馨舒适的城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群儿童在志愿者带领下正在开展手工制作学习活动,其乐融融。

在城北社区,文明实践站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教育学校等资源,融合打造集理论宣讲、居民教育、文化活动、科普宣传等为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综合平台,成为一所供辖区未成年人学习、休闲的“文化乐园”。

服务质量优化升级的同时,城北社区还持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挖掘志愿活动内涵,打造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活动。“去年,我们开展‘童心向党·快乐成长’‘书香润童心’等志愿服务活动共90期,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城北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王泰霖介绍道。

“少年强则国强”,屯昌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融入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建设,依托文明实践云平台组织“学雷锋·做好事”等志愿服务活动,结合图书馆少儿阅览活动中心增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阅读活动区,举办屯昌县“奋进新征程建功自贸港”读书分享会,以“大手拉小手”的形式,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今年,屯昌将推出“我们的节日”公益志愿服务项目,举办“学党史·祭英烈”清明扫墓活动和“传承文化·乐享冬至”公益主题活动等,为青少年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形成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强大合力。

“截至目前,屯昌共组织全县276支志愿服务队伍和各行业部门牵头的13支专兼职特色支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199余场次,参与人数达13293人次。”屯昌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屯昌将在现有的三级服务体系基础上,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探索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常态化,在润物无声中引导群众共唱时代主旋律。  (撰文/吕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