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开谴责的后果是什么?
在股票市场中,交易所公开谴责本质上是一种制裁机制。主要目的在于对违规者的惩戒,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根据相关规定上市公司近12个月内受到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的不得公开发行证券。现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近36个月内受到过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或者近12个月内受到过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的不得非公开发行股票。
并且,最近3年内受到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的个人不得被提名为该上市公司董事候选人,也不得担任该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职位,也不得被提名为该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候选人。
而且,最近3年内受到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的不得成为股权激励对象。近36个月内受到过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或者近12个月内受到过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的不得担任首发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证监会公开谴责个人有什么作用?
公开谴责是对广大持有股民的一次核打击,影响如下,
1.上市公司一年内不得参与一切由证监会参与的融资行为和非融资行为,证监会一票否决,五年后,参与融资行为和非融资行为,需要公示五年内有没有被证监会处罚,包括公开谴责,被否决的可能性极大,也就是说梦想说的小米参股,华为参股,这样故事 都没有了,没有想像空间了,游资大佬 不会再进来,
2.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将被中止,因为董事长也受到处分,有120万股,
3.股民可以索赔,这个也是很大的影响,光一二个亿,估计摆不平,至少大概十亿人民币。
4,也是很重要,下次在参加工程投标,好多企业 因为 是国企,央企,都会对公司有没有被证监会处罚做为参加的了一个重要标志,以后东方日升有订单,都接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