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肋烟是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的特色产业之一,眼下,正值烟叶管护和采收的关键时期。为此,当地烟草部门、烟叶种植生产大户常态化指导田间管理、烟叶采收等环节,为烟叶产业增效、烟农增收提供服务保障。

仲夏时节,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天河坪村青山如黛,一片片烟海将村庄装点得美若诗画。在长阳覃守盈烟叶种植家庭农场的基地里,一堂“田间课”火热进行——“烟叶成熟采收前,必须将底部的不适用烟处理到位,处理结束以后,要选择天晴的时候采收……”长阳烟草专卖局干部和技术人员走进田间地头,向来自全县白肋烟产区的烟农讲解成熟采收的技术标准。


(资料图片)

像这样的“田间课堂”,已经实现常态化运行,产业谋划前的指导服务,生产全流程的现场教学等形式让广大烟农受益匪浅。“互相交流,可以学到不少的东西,对烟叶的质量有所提升。”烟农田小艳说。烟农田渔清告诉记者,已经连续种烟多年,烟草公司技术员专门培训,附近的老烟农也经常指导,技术方面不担心。

口头讲授让烟农对理论知识了然于心,技术实操则是满满的干货。一旁,烟叶采收技能大演练紧张进行着,采收、划茎、上绳、晾晒……来自全县的烟农代表认真参与其中。谈及技能演练的目的,本次活动主办方之一、连续12年的烟叶种植大户——长阳覃守盈烟叶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覃守盈说:“想和大家一起将烟叶产量搞起来、质量搞起来、效益搞起来、一起富起来。”

围绕烟叶提产量、抓质量、优服务、促增收,当地还在科技兴烟上下功夫,在种植、管理、采收、收购等方面运用新型技术手段降本增效。“现在大部分烟田,都安装了田间轨道车,相当节省劳动力,平均下来也省了不少工……”谈及烟叶生产发生的变化,烟农田渔清兴奋地告诉记者。烟叶大户变农场主的覃守盈也向记者炫耀起来,“育苗有人工智能温室,耕地起垄用的起垄机,覆膜机覆膜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最近正在抓紧学无人植保机的操作,学会了每年可以节省一万多块钱的人工工资。”

与此同时,当地还与基层党组织一起凝聚了一批专业技能强、思想素质高、热爱烟叶生产的技术管理人员、烟叶合作成员,共同组建了烟叶生产互助服务组织。

在覃守盈的烟叶种植家庭农场,15人组成的烟叶采收队正在抓紧采收成熟的烟叶,采收队里有在外雇请包月的劳务用工,更多的是周边其他烟叶种植户,采收队运用报酬制与互助相结合的方式运行。

农场主覃守盈也是采收队的劳务队长,相比以前采收进度滞后的窘迫,他坦言,烟叶生产互助服务组织保障了用工需求和生产质量,也为互助组内的烟农调换用工,还能够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余工,可以算得上一举多得。

“成立烟农互助组,让烟农在物资采购、劳务帮工、技术等方面进行互助,可以解决不少实际的生产困难。”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烟草专卖局干部刘勇介绍。

技术服务兜底,技能提升保质,肥土地生出优质“黄金叶”,烟农腰包越来越鼓,“烟叶强、烟区美、烟农富”的富美图画在当地徐徐展开。记者在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烟草专卖局获悉,通过近三年的收购数据分析,烟农交售的中上等和优质烟叶比例达到100%,烟叶生产质量在等级结构上逐年提升,烟农效益也呈大幅增长趋势。

(来源 长阳融媒体中心记者 田亚敏 通讯员 黄文胜 雷丹 陈斌松 责任编辑 杨雨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