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了电梯后,炒菜少根葱都可以随时下楼了。”


(相关资料图)

“我在这里住了七十年,现在是最舒服最方便的时候。”

“以前不理解,现在看到这么新这么美的变电站,觉得很开心。”

作为一座千年老城,广州是如何保持活力,让人民不断获得幸福的?近日,新快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媒体调研团走进广州老旧社区和公共建筑,探访“绣花功夫”的奥秘,体会广州城市更新建设过程中居民的“小确幸”。

1

省轻工机械集团片区:老旧小区有了美丽小花园

省轻工片区的小公园成了孩子的乐园。

来到海珠区新港西路省轻工机械集团片区(下称“省轻工片区”),在这里居住20多年的陈叔热情地带记者参观了自家小区的小公园。“以前这里破破旧旧,道路坑坑洼洼。现在小区里就有这么漂亮的小公园!这个空间改造后,最得益的就是老人和小孩,小朋友放学后在那里玩,跑跑闹闹,很开心。我们这些老人一大早就在那兜圈散步,到傍晚又有一帮老朋友在树下聊天、下棋,这次改造还加了路灯,夜晚散步也很安心。”

省轻工片区内建筑多为上世纪80、90年代所建,随着时间的流逝,片区的老房毛病越来越多,严重影响1301户居民的生活。

“我们先后召开了六次居民座谈会,充分征求大家的意见,从细节上做好。改造完毕后,居民满意度约98%。”工程管理人员张锡海介绍,项目安装社区公共照明设施200盏、维修小区道路及楼间破损甬路5400平方米、规范垃圾收运点设置4处等。同时,在社区长廊、雨水花园增设装饰小品、党建文化宣传栏,整饰步行空间,如绿化改造、增添交通标志线、增加休闲步道等。同步优化小区内车辆停车区间,增加了约10个可用车位;保留小区原生态。妥善保护158号大院小区入口、小公园中央等超过三十年树龄的乔木。

据悉,项目鼓励居民、社会企业等多方共同出资参与改造,累计引入社会力量投入资金共约677.8万元,包括供电企业电工井盖改造;片区内关联单位出资改造;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出资改造;居民出资加装电梯等。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处副处长谢忠表示,目前广州已完成891个老旧小区改造,改造老旧建筑4826万平方米,“三线”整治2903千米,增设无障碍通道149千米,完善消防设施7.3万个,新增社区绿地和公共空间898个,惠及65.6万户家庭、209.92万名居民。“接下来我们将拿出‘二次创业’再出发的气魄和干劲,继续推进100个以上老旧小区改造。”

2

水荫路34号大院:42个梯口批量加梯 省时又省钱

水荫路34号大院57个梯口中有42个梯口已完成加梯。

广州有近8万栋老旧小区住宅待加装电梯,且多为六至九层楼梯房,小区以老年人居多,出行不便、爬楼艰难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加装电梯成为老旧小区群众翘首以盼的心愿。但业主协调难、资金筹集分摊难、老旧小区加梯条件差、维护经费落实难等,让小区业主对加装电梯望而却步。在广州市越秀区水荫路34号大院,57个梯口中有42个梯口已顺利完成加梯并投入使用,成为全国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典范,它是怎么实现的?

越秀区黄花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洁介绍,34号大院院内多数为上世纪90年代的7-9层无电梯楼,共57个梯口,常住人口918户、3672人,其中70岁以上老人1100人。“前期,社区党委组织小区业主召开集体咨询会、说明会,邀请市、区相关部门权威解答、宣传政策、讲明加装电梯利好,在持续的实地调研、交流协商和修改完善中就加梯选址、外观、材质等达成初步一致,利用周末、夜间召开近50场协调会,迅速在小区居民中凝聚起共识,实现居民从了解、认可到支持、参与的转变。”

在“统一规划、集中审查、批量施工、长效管理”的成片连片加梯模式下,34号大院开辟了电梯加装设计、报建、审批、备案便捷化、集约化的“绿色通道”,一次性完成小区42个梯口的加梯审查,将前期报建时间由3-4个月(单梯)缩减为1个月左右。

“施工时只需要派一个项目经理就可以同时负责多个施工现场,建筑材料等可以在多个现场实现资源共享,加装一部电梯至少节省5万元。”黄花岗街道水荫南社区党委书记高兰表示。此外,在电梯运维管理方面,水荫路34号大院引入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实行服务“全包”,负责电梯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日常巡查维护、年度定期检验等事项。

“现在方便多啦,我们炒菜炒一半,没有盐、油,甚至少一根葱都能随时下去。”居民方阿姨说。

截至目前,广州市累计加装电梯规划审批超1.5万台,累计建成投入使用超1.3万台,审批和建成数均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2022年,成片连片加装电梯新模式入选我市首批十大“最具获得感”改革案例。

3

三眼井社区:微改造后最舒服便利

改造后的三眼井社区。

“我1953年在三眼井出生,在这里居住70年了。”孔叔告诉记者,微改造后的社区,是有史以来最舒服便利的阶段。

作为典型的老社区,三眼井拥有建筑“变老”后的通病。近年来,三眼井社区实施了建筑活化、外观整饰、路面规整、人车分流等,助力环境品质提升及业态提升。共计完成铺装透水砖15700平方米、沥青路面5735平方米、翻新公共墙体2.76万平方米等社区公共环境提升;新增休闲桌椅16套、公共空间扶手和防护栏36处、无障碍通道28处、加装便民扶手114个楼道、旧楼加装电梯33台,完善消防设施750个、改造健身场地3处,居民生活更安全便利;“三线下地”3千米、改造雨污管道2.39千米,新建立管5.9千米、铺设燃气改造2562米,改造增设公共设施,改善了人居环境,优化了口袋公园品质;打造“便民为民”智慧社区,安装了47部智慧烟感器、200个白蚁智能检测器、31台电梯运行智能监控终端。

4

猎桥变电站:变电站蜕变成“城市会客厅”

造型简约的猎桥变电站很受欢迎,前来预约打卡的市民络绎不绝。受访者供图

夜幕低垂,珠江边上,猎德桥旁,一座造型简约的“月光宝盒”发出温柔的光芒,与江对岸的广州塔交相辉映。它是广州市110千伏猎桥变电站(下称“猎桥站”),同时也是南方电网广州变电站科普中心。

同垃圾房一样,变电站是生活必不可缺的事物,却常常遭人嫌弃。如今,猎桥站却分外受欢迎,前来预约打卡的市民络绎不绝,连过去反对其建设的附近村民都交口称赞。“我觉得它很漂亮,在这里了解了相关知识后才知道它是安全环保的,以后也会多多支持变电站的建设。”一位村民说道。

过去的“邻避”如何蜕变成“邻利”?

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基建部副总经理许斌斌揭秘,这首先得益于变电站先进的建设理念。它是广州市“社区事·大师做”首个落地的变电站项目,由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陈雄主持设计。“变电站应用了海绵城市技术、光导无电照明技术和光伏发电技术,同时采用穿孔铝板作为外立面材料,呈现出轻盈通透的美感。它是全国首个国际和国内绿色建筑双认证的变电站,也是南方电网首个100%远程操控的数字化变电站,代表着世界变电站设计与运维的新高度。”许斌斌说。

与此同时,猎桥站还发挥着广州“城市会客厅”的作用,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社会开放日、电磁环境科普、好奇电学堂科普研学营等活动,展现了变电站建设美好城市的新力量。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电力展示馆中心副主任高剑辉表示,前来参观打卡的人络绎不绝。“我们目前接受15人以上的团体预约,在公众号上就能申请。”

采写摄影:新快报记者 王彤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