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翅怎样做有哪几种做法?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多年前,张国荣、袁咏仪、钟镇涛主演了一部美食喜剧电影《满汉全席(又名“金玉满堂”)》。徐克导演在本片中奉献出了大量秀色可餐的美味佳肴,包括了“熊掌”、“象鼻”、“猴脑”,以及“鱼翅”。其实,产自大海的“鲨鱼鳍”变成国人眼中的顶级美食,历史并不长久。

所谓“鱼翅”实际上就是加工干制后的鲨鱼鳍,品种繁多。按其部位分,取自背鳍的名叫“背翅”,肉少刺多,质地最佳;取自尾鳍的名曰“尾翅”,肉最多,刺最小,质地最差。按其加工后的形态分,涨发后成为整翅的称“排翅”,又名“通天翅”;涨发后成为一条一条的称为“散翅”。至于在电影《满汉全席》里出场的“天九翅”也被看作是最高档的鱼翅。这个名字来自明清时期流行的“推牌九”游戏,“天九”是其中最大的一副牌,用来形容顶级鱼翅倒也相当贴切了。

说起来,自有海洋捕鱼业后,中国的古人对于鲨鱼就并不陌生。在宋代的《尔雅翼》里就有“鲛,出南海……今总谓之沙鱼”的说法。最早被国人意识到利用价值的大概是鲨鱼皮。战国时期的《荀子·议兵》记载“楚人鲛革犀兕以为甲,鞈坚如金石。”意思是说,楚国人用鲨鱼皮和犀牛皮制作铠甲,如金属石头般坚硬,堪称彼时的高端防弹衣。

除了鲛皮之外,秉承“民以食为天”的国人自然也不会忘记鲨鱼肉。《尔雅翼》里就将鲨鱼肉分为两种,大的“性良而肉美”,小的“肉强而小,有毒”。但是不论大小,“南人皆盐为脯,刮皮去其沙,剪以为鲙,可寄千里”。著名的宋代吃货诗人梅尧臣也曾在《答持国遗魦鱼皮脍》里称赞道:“海鱼沙玉皮,翦脍金齑酽……终当饭葵藿,此味不为欠。”从此也可以看出鲨鱼肉腌制成脯很早就是国人餐桌上的一种美味佳肴了。

相比之下,“鱼翅”成为菜肴的时间就要晚得多。宋元之前,鲨鱼鳍大概是乏人问津的,以至于古籍里竟鲜见食用鱼翅的记载。直到明代,李时珍才在《本草纲目》里记载“沙鱼形并似鱼,青目赤颊,背上有鬓,腹下有翅,味并肥美,南人珍之。”这里说的“南人”,大约是指闽、粤一带的沿海居民。从明代中期开始,食用鱼翅的风气首先在南方兴起,继而逐渐在全国社会上普及。天启年间的大太监刘若愚的《明宫史》里就说,“先帝(指明熹宗)最喜鲨鱼翅筋”,同一本书里还有明熹宗喜欢吃鱼翅、燕窝、蛤捌和鲜虾等多种原料制作的“一品锅”的记载。著名的明代小说《金瓶梅》主要情节是从《水浒传》衍生而来,细节则是明朝人写明朝生活。小说里的第55回写奸相蔡京寿诞,西门庆备办了许多贵重礼品进京拜贺,蔡京府的大管家翟谦接风款待,对西门庆说了一句,“都是珍馐美味,燕窝鱼翅绝好下饭,只是没有龙肝凤髓”。

燕窝鱼翅花胶八珍有什么?

八珍是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甘草。

主治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耳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清代八珍

其一是“参翅八珍”

“参翅八珍”中海产品占半数。指参(海参)、翅(鱼翅)、骨(鱼明骨,也称鱼脆)、肚(鱼肚)、窝(燕窝)、掌(熊掌)、筋(鹿筋)、蟆(蛤士蟆)。

其二是“山水八珍”

山八珍:熊掌、鹿茸、犀鼻(或象拔、象鼻)、驼峰、果子狸、豹胎、狮乳、猴头。

水八珍:鱼翅、鲍鱼、鱼唇、海参、裙边(鳖的甲壳外围裙状软肉)、干贝、鱼脆、蛤士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