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人深有体会,自从入了电子行业,就自然开始了学习巩固基础学习巩固基础等无休止的日子,要是不好好学习巩固基础,迟早被公司及社会淘汰,放在2010年前,这种方法好使,只要刻苦,啥都不是问题。

但社会高速发展,5G、新能源、AI大模型等新科技层出不穷,不管你学的多少,家里的书籍、视频都快翻破皮了,但技术提升难如登天。可以说,现在的电子工程师不好干。

而且以前只需坐等企业上门亲自招聘,但现在经济不景气,谁都怕公司想不开,直接提效降本炒鱿鱼,技术好的无需担心,但最怕的莫过于技术不精的中下层工程师。

一般来说,“好”的工程师和“差”的工程师,都可以实现相同的需求,但所设计出来的PCB板在效率、质量、DFM、可扩展性、可维护性等存在非常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技术基本功。

技术基本功存在于每一个项目、每一个PCB产品、每一个PCB设计,是需要长期积累、持续锻造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厂商更想要工作经验高的老人工程师的原因,相比新人工程师,这些工程师的技术基本功早已形成。

而技术基本功就是我们在从事技术工作过程中最基础的技能。把基础技能练扎实,就能形成“肌肉记忆”,收获的不仅是工作交付的质量变得更高,更重要的是工作也会变得更高效。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更高的技能,负责更复杂、更重要的工作。

如何练好技术基本功?

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不满足于仅搞定当下的需求,还要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需求——错误能否更少?以前踩过的坑是否能避免?这次项目是否能满足未来变化的需求?是否能做到PCB设计无误?只有不断提高标准,持续实践,才能不断打磨好基本功,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但话说的容易,社会及公司不会给你那么多时间来试错,尤其是入职后,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更迭和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高强度的工作内容,既要漂亮应付,也要学习到知识,如何做?

就我个人而言,我是选择了企业培训,大家都知道,很多电子企业会开设企业培训,通过培训让员工与企业理念等达成共识,避免员工长期低效率工作。当然很多企业的培训基本上不咋的。

我工作六年多,上了差不多七八次企业培训,体验是在外看本书都比这强,直到2022年企业终于不自己搞了,换教育机构来负责培训,当时选的是凡亿教育,培训主题是《30天高速PCB线下高阶培训实战》,这次培训老师是郑振宇,一个很幽默帅气的工程师

在30天的培训里,郑老师教的内容大致上可分为“高速信号的完整信息分析、时序分析、信号路由和布局设计、仿真工具的使用、SI&PI等”,并且上课时会引用很多参考案例,这些案例既有传统经典的,数码管显示电路、10层次化多通道设计、笛卡尔坐标栅格等;也有主流案例,鸿蒙设备的布局布线、埋盲过孔设置、SPICE、Mentor Graphics、模块复用等。

郑老师的教学方法是:理论和实践双线交叉同时进行,前期巩固理论基础,中后期分配任务画板子,晚上复习重温知识。并且郑老师还会在课闲时间分享国内外主流项目及新闻研究,开课分析其设计思路及亮点,这些内容对这些工程师来说技术性很高,既有学习价值也能团队交流,增进感情。

当然,针对技术基本功,我和郑老师也展开了一定的讨论,郑老师认为,合格的技术基本功,应包括计算机技术基础知识、编程规范与原则、设计模式、单元测试等等。而技术基本功的特征是那些最通用、最泛用的基础技能,不受具体业务或问题的束缚,不受技术角色与水平的束缚,也不受实现路径与方法的束缚。

至于如何练成,郑老师在课堂上强调:一是学习行业标准的基础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二是经年累月的大量实践;三是经常总结复盘,Review自己过去的工作,不断找到待提升点。

而他也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致力让我们快速形成自己的技术基本功,正是因为他的回答诚恳,原本不服气的我有些心服口服,按照他的指导下刻苦学习。

不得不说,郑老师是一个优秀的工程师,在他指点过程中,大伙都发现了自己的设计弊端,如成员A喜欢在逻辑电路上使用CPLD,导致成本暴涨;成员B在数字信号的处理上,认为边沿越陡越好,导致EMI问题更加严重等..

最终,培训结束后,大伙变化显著,在项目上也不会那么步步维艰,可以主动提出解决方案及思路,团队协作更加紧密了。

究其根本,基本功是基础的知识和技能,易学难精,并具备持续的可提升性,反复训练提升后才能发挥巨大的价值。

建议大家能够保持好奇心,坚持深度思考,脚踏实地,追求卓越,长期有耐心。毕竟“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