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1月5日上午,济南市市中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市中区区长鞠正江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市中区坚持把中央活力区、中央商埠区、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三大战略作为最有效的核心支撑,创新推进机制,成立三大战略发展促进中心,推动活力品质强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中央活力区实施“交通、产业、生态、配套”一体规划、一体推进,设计方案基本形成,片区拆迁有序推进,交通设施部分完工,37个产业项目相继落地,配套住宅一期年底交付,育英中学、南上山街小学、省妇幼保健院等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签约入驻,生态园林景观初步成型。

中央商埠区立足“片状更新、梯次推进”,济南宾馆、上新街项目开工建设,中山公园、经四小纬二等征收工作稳步启动,大观园“两市一街”重装开市,商埠核心区空间、产业、文化三大生态正重塑升级。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依托资源优势,落成智能电网、电能智慧应用两大技术创新中心,产业联盟企业扩充至136家,成功晋升“双省级战略”产业集群。

市中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扎实开展“暖企、助企、兴企”行动,制定出台楼宇经济、重点产业、使用外资等扶持政策,创新实施“惠企纾困25条”,实现留抵退税10.4亿元,帮助4000多个市场主体获取纾困复工类贷款12.36亿元,减免中小微企业房租近2000万元。深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开设服务套餐2887件,“跨省通办”“全省通办”事项拓展至444项。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创新渣土管理运行机制,设立建筑垃圾消纳场,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340个无物业小区纳入城市综合保洁体系;新建改造公共卫生间17处、垃圾分类房12座;实施省道103和英雄山路景观亮化提升工程,市容市貌更加靓丽。

深入开展生态治理,完成森林修复保护2000亩,森林覆盖率达30.7%,山体公园、口袋公园累计达到13处和225处,总量居全市首位,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居全市前列。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区良好以上天数243天,农村黑臭水体实现清零,环境综合指数全市最优,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誉称号,石崮沟村获评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2022年,市中区持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民生支出达52.0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2.2%,22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新增城镇就业2.4万人,发放稳岗等就业类补贴1.95亿元,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1701个。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补助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995元和1560元。实施养老机构“银龄管家”试点75处,建成社区养老机构13处、农村幸福院8处。新建、改扩建学校、幼儿园10处,创新推进全省首批全环境育人改革实验区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全市领先。新建医保工作点206个,新增定点医保机构5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医科覆盖率达100%。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新打造农家书屋、泉城文化驿站等公共设施,扎实开展“八五”普法和道德法治教育,公民素质明显提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