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港大深圳医院”)建院的第十年。从2012年医院创办伊始取消门急诊输液、倡导循症医疗,到去年迎来“港澳药械通”政策的发展机遇,港大深圳医院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以患者为中心”的药事服务转型,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融合加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港澳药械通”首个药品和医疗器械运抵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交接仪式

医者仁心:不做临床的“旁观者”

为加快药学服务转型,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港大深圳医院积极开展绿色医疗改革,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杜绝过度检查和用药,推行国际化临床药学服务。

根据国家和国际标准,港大深圳医院组织临床药师与临床部门共同制定临床指南、药品处方集、临床用药制度、抗菌药物管理制度等合理用药指南,有效推动临床药学服务的规范化发展。同时,医院药学部团队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对于药师队伍的管理方法和培训体系,为团队专业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传统医院,药师往往以临床医生意见为依据,而港大深圳医院强化临床药师的角色,凸显药学专业和循证医学的重要性,使临床药师的专业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确保为患者提供更安全合理的用药方案。”港大深圳医院相关负责人举例道。

2015年,港大深圳医院通过澳大利亚医疗服务标准委员会(ACHS)全机构认证,2017年成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这其中,用药安全(Medication Safety)是ACHS和“三甲”认证的核心条款,港大深圳医院在该方面均获得优异(EA)评级,体现了对临床药学服务的认可。

知易行难,“以患者需求为先”在实践过程中并不容易。“在临床治疗中,由于患者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患者的用药需求也更加多样化。”上述负责人称,以多发性骨髓瘤为例,这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恶性血液肿瘤,难以治愈且极易复发。面对这样的情况,港大深圳医院药学部团队把如何尽快满足老年患者的用药需求、促进老年患者的合理用药作为讨论的重点命题之一,不断创新疗法帮助患者实现更深层次缓解,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先行探索:引入“港澳药械通”服务超900位患者

2020年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提出,先以港大深圳医院为试点,引入临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器械。

作为全国唯一的“港澳药械通”试点公立医疗机构,港大深圳医院紧紧围绕“来源可溯、去向可追、使用可控、责任可究”风险管控原则,成立了跨境药械专职小组,建立了全流程闭环管理模式。

去年4月,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引进的首例药品“抗D免疫球蛋白注射液” 在临床使用,为内地“熊猫血”妈妈及其家庭带来了福音;5月,引进的首个医疗器械“磁力可控延长钛棒”投入使用。其后,又有多个治疗晚期肿瘤、疑难复杂疾病的药品陆续获批。

对于医院药师团队来说,引入港澳药械通是全新的探索和尝试。在港大深圳医院看来,“港澳药械通”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是医院创新的宝贵机遇,也是药学部团队为患者服务的新契机。

如今,“港澳药械通”政策实施一周年,港大深圳医院已成功从香港及澳门引入16种急需创新药品与9种急需医疗器械,让超过900位患者在“家门口”用上了全球前沿的创新治疗手段。

“但改革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上述负责人称,港大深圳医院坚守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原则,总结了系列的管理经验,包括引进标准、使用标准、监管标准、不良事件的监测标准和数据标准等。随着政策不断深入完善,流程也在持续磨合优化,相信未来审批速度会越来越快,希望让更多患者能够及时获益。

【记者】胡百卉

【作者】 胡百卉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