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特别是胰腺导管腺癌,隐匿且凶险,出现症状的时候往往已经是晚期。不过,如果通过定期筛查,在早期就发现疾病,治疗手段选择多,有手术切除的机会,生存率会高于晚期患者。胰腺癌的早期筛查,到底有多大作用呢?有哪些人群需要筛查呢?


(资料图)

早筛早治,生存期长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金梅尔癌症中心的研究者们最近在《临床肿瘤学杂志》上发表了最新的研究结果[1]:针对患胰腺癌高风险人群的筛查能帮助发现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症,提高患者生存率。

这项名为胰腺癌筛查-5(CAPS-5)的研究在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和其他七个医疗中心里进行,共有1461人参与,他们都有较高的患胰腺癌的风险。参与者每年进行一次胰腺成像检测,通过磁共振成像或者内窥镜超声进行。

在这些参与者中,有10人被诊断出胰腺癌,包括一名退出研究的参与者,在退出筛查四年后被诊断出胰腺癌。其余9名患者中的7名(77.8%)被诊断为I期胰腺癌,另外两位已经发展为更晚阶段的癌症(一位为IIB期,一位为III期)。这些患者中的7人在经过中位数2.6年的随访期后仍然在世。

研究人员接下来又分析了1998年就开始收集的涵盖更多参与者的CAPS研究数据。在整个CAPS队列的1731名参与者中,共有26例胰腺癌患者,其中大多数(19例,73%)是在进行定期胰腺成像检测的参与者中诊断出来的,其中57.9%为I期癌症,15.8%为II期癌症,21.1%为III期癌症,5.2%为IV期癌症。(图1)

相比之下,在那些没有继续参加年度筛查的人群中,发现了七例胰腺癌,其中六例都是IV期,占比85.7%。也就说,年度的胰腺癌筛查,能够在疾病早期就发现癌症;而如果不进行胰腺癌筛查,往往发现的时候就是晚期了

图1. (A)参与胰腺癌筛查的人群和 (B) 未参与胰腺癌筛查的人群中,检测出的胰腺癌分期

癌症被发现的时候是早期还是晚期,直接影响生存率:通过筛查而发现癌症的胰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为73.3%,中位总生存期为9.8年;而在那些没有继续参加年度筛查的人群里,被诊断癌症的胰腺癌患者,总生存期仅为1.5年

也就是说,定期进行胰腺癌筛查,可以发现早期疾病,治愈率高,生存期长。

图2. 筛查出的IA期胰腺癌病例。(A) 磁共振成像显示胰腺头部有一个新的1厘米的低回声病灶(箭头指向)。(B) 内窥镜超声显示胰腺头部有一个1.5厘米的低回声病变,没有侵犯附近的血管,细胞学诊断为中度分化的腺癌。(C) 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有1.5厘米的胰头肿块。(D)切除的1.4厘米的病灶的全切片扫描图像。(E) 胰腺内中度分化的浸润性导管腺癌

哪些人需要进行胰腺癌筛查?

在CAPS5研究中,研究人员招募的胰腺癌高风险人群包括:

胰腺癌家族史。如果一级亲属有至少两例胰腺癌;或者一级和二级亲属各有至少一例胰腺癌;或者一级亲属里有50岁以下的胰腺癌患者,都视为胰腺癌高风险;

如果携带和胰腺癌高风险有关的遗传变异,包括BRCA2, ATM, BRCA1, PALB2等基因,并且只要一级或者二级亲属里有人患胰腺癌,就视为胰腺癌高风险;

有以下家族遗传病史: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 家族性非典型多发性黑色素瘤(FAMMM)综合征(CDKN2A基因),Peutz-Jeghers综合征(STK1基因)。

近一半(48.5%)的参与者携带和胰腺癌高风险有关的遗传变异,例如,18.4%的人有BRCA2基因遗传变异,6.4%的人有ATM基因遗传变异。大约三分之一的人有个人癌症史,其中乳腺癌最常见(15.8%)。

胰腺成像检测的结果解读最好由多学科团队进行,因为有时候在胰腺成像中出现的一些异常情况的意义不太好确定,需要不同领域的专家来综合解读。另外也可以结合血液检测,以便早期发现癌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