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黑龙江省黑河市一处农业试验基地里,一排排早熟玉米挺拔生长,金黄的穗粒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距离黑河市的早熟玉米收获还有半个月左右,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多家科研单位、种子企业9月11日在黑河市举办北方早熟玉米种质创新论坛,共同探讨北方早熟玉米种质创新与产业化发展路径。在论坛上,北方早熟玉米种质创新协作网成立。

据介绍,北方早熟玉米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玉米生产基地。然而,这一区域光热资源有限,对品种的早熟性、抗逆性和适应性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该区域推广的品种仍然以跨国公司的品种为主,我国种质竞争能力相对较弱。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北京丰度高科种业有限公司、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等成为协作网的第一批成员单位。

协作网牵头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黎亮介绍,协作网的成立旨在整合科研单位、种子企业等多方优势力量,构建“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协同机制,争取早日培育出突破性品种,全面提升我国早熟玉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周文彬表示,作为国家级科研机构,作科所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将北方早熟玉米区作为重点攻关的区域,努力实现种源创新,同时通过联合开展区域试验、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等活动,加速优良品种落地应用,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记者古一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