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起,上海启用各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热诊间,进一步方便广大居民发热就诊需求,减轻二、三级医院的就诊压力。这让本就承担了诸多压力的金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临了更大的挑战。

"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考验"


【资料图】

金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陈主任告诉小编,在此之前,卫生中心的医护人员就需要承担全科诊疗、疫苗接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多项工作。疫情防控步入新阶段后,工作重点从“动态清零”调整为“早治疗、防重症”,医护人员们除了原先的工作,还要兼顾阳性诊疗区、发热哨点。

卫生中心还对外公布了24小时行政值班号,值班人员每天都会接到几百个电话,解答来电居民咨询的各种问题。对特殊人群,医院还提供代配药、上门送药、上门换药、上门接种等服务。

“这可以说是卫生中心有史以来面临的最大考验。”一项又一项的工作,逐渐增多的阳性患者……这些都成为压在金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身上的重担,所有工作人员都在高强度、超负荷工作,只为让辖区居民能看上病、吃上药。

“超七成的医护‘阳’了,我们竭尽所能保证运转”

平时,卫生中心的日门诊量在300号左右,随着感染人数的增加,近期的门诊量最多达到了600多号。发热门诊占比更是从原来的3%上升到了50%。然而,医护人员所面临的困难却不仅仅是工作量的增加,还有自身感染带来的人员短缺。

在病毒“侵袭”下,医护人员接连感染,人员紧缺,没法正常排班。为了保证卫生中心的正常运转,只能让症状轻的人员坚守在岗位上,症状严重的回去休息,好转后再回来接着上班。

家庭医生顾雪红医生就是其中一员,作为一名大病患者,她冒着比普通人更大的感染风险每天依旧坚守在岗位上。顾医生是所有家庭医生的缩影,他们每天承担全科门诊的工作,还要轮换到发热哨点诊室和阳性诊疗区工作,同时还要承担家庭医生上门诊疗、送药、换药以及为行动不便老年人接种评估工作。本轮疫情政策一调整,他们对辖区内及养老院所有65周岁以上的老人开展健康评估,对重点人群进行电话访视,指导居民用药,开辟了为感染老人代配药的家属绿色通道,他们是社区居民健康的守护者和守门人。

为了有效缓解二、三级医院医疗资源挤兑现象,卫生中心决定中午拖一拖,下午延一延,让更多轻症的阳性病人配到药。“现在中午的看诊时间已经延长到12点以后,下班也从原先的4点延长到5点半之后。”

“科室的‘常青树’,战场的主力军”

药剂科是卫生中心很关键的一个科室,兼顾门诊、阳性诊疗区、发热哨点和满天星临时诊疗点病人的药物统筹分配,人员少、任务重。

药剂科科长韩辉是目前科室内唯一的阴性,一个人承担了科室大部分工作。药物紧缺时,他在抢药平台上半夜“抢药”;配送人员不够时,他自己开车去取药,并将药品拆分,让更多有需要的人拿到药。

“科长,我明天可以继续。”

“科长,我来上班换他们休息休息。”

“科长,看阿姐们忙‘死’了,我在家也坐不住啊。”

……

就这样,在科长的带领下,药剂科全员“冲锋陷阵”,不停有人“倒下”,不断有人“申请返岗”。

金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困境,也是众多全力奋战在社区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困境。他们不过是普通人,过得却是我们普通人难以想象的生活。他们不是不知疲倦,只因为他们对自己职业的尊重、对职责的坚守,他们才成了新冠病毒“打不倒”的人。

在此,我们也希望居民朋友们对他们予以理解和尊重,在就诊时多一些耐心,在身体状况尚可的情况下,把宝贵的急救资源留给急危重症患者,一起携手共度这场“最大的考验”。

老年人感染新冠需要特别注意,即便体温不高,但出现呼吸急促、胸闷时,也应尽快和家庭医生联系,由家庭医生进行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诊疗。抗原和核酸阴性并不代表已完全健康,2—3周后机体才慢慢进入正常状态。

同时,最近也是冬季呼吸道症状高发期,希望大家,特别是老年人能保重身体、注意保暖。

(转自:上海奉贤)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