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数如何计算?

社保基数是按照职工上一年度所有工资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额来计算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工资等。社保基数有上限和下限之分,具体数额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而定,因为各地一个年度工资性收入的月平均额是不一样的,但计算方式都相同。

社保基数高点好还是低点好?

社保基数越高越好,因为这直接影响到退休以后的养老金待遇。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退休时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工资指数)〕÷2×本人全部缴费年限(工龄)×1%,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而本人平均工资指数=职工缴费基数/上年平均工资。

也就是说,社保基数越低退休以后能够获得的养老金越低,因为退休以后的养老金也是需要以社保基数来计算的。

当然,社保缴费也要量力而行,因为社保基数高意味着自己缴纳的费用也高,所以每个月到手的工资就会变少。但是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前提下,社保基数越高越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