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室内家居为例,阐述买方心理和卖方心理,仅供参考。

对于买方来说,可以通过感受产品的外观,触感,座感舒适度等来大致判断产品的好坏,产品的表面材质成本,内在的框架使用材质等成本无从知晓,还有工厂的厂房租金,工人的工资,家居作为手工产品,不同手艺的师傅(架子成型工、蒙工、车工),工资也不同,如此等等,买方没法和卖方砍价格,要么象征性的砍点,要么咔咔一顿猛砍后被劝离。


(相关资料图)

目前,买方有两种获取实惠的方式。

一是买方寄希于在各种购物节,让各大商家和平台自行价格厮杀,充分竞争,从中渔利。期间,买方领取足够多的抵金券、优惠券和赠品,以尽可能低的预算买到性价比更高的产品,主打体现的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占便宜心态,抑或是不愿意当大冤种心态。

二是买方直接一些媒体人联系,这些自媒体或是工厂,直接服务个人,赚取高额利润,或是家具自媒体人,赚取佣金。买方之所以选择他们,首先是相比较在家附近购买家居而言,能够获取较大实惠,其次是自媒体人的种草,让买方产生了亲切感,最后给予了信任。

花小钱,办大事,是一种能力,侧面反映了花钱的人比较精,买方内心当然希望做那个精明人。但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

无论做了多少功课,对家居多么了解,哪怕是内行人,去买家居,都只是尽可能地避免吃亏上当,少花点钱。买方想要低价买,那也得卖方接呀,卖方来一句XX成本不一样,买方也无从辩驳,砍价被迫终结,交易失败。至于占便宜,只存在于买方的梦里,卖方折扣显示牌和卖方的口头上,毕竟卖方不可能亏着本卖给你,除非倒闭清仓。

卖方是店面时,产品的买入价格,店面租金,装修费用,水电费,人工成本等这些硬性成本决定了产品的基础价格,产品的定位,市场推广费,以及市场的行情决定了产品的最终售价。

毫无疑问,卖方当然想把价格定的高高的,尽可能多地卖出产品,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但问题是有没有足够的人群去消费,去支撑他的生意,如果没有,说明定价有问题,不适应当地的消费水平,这个定价就毫无意义,迟早要完。

卖方是工厂时,厂房租金,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水电等这些硬性成本决定了产品的基础价格,工厂卖给个人买家,只要比门店少,买方和卖方都能接受,这样一来,由于省去了中间商,卖方赚到了更多的钱,买方也少花不少钱。如果能够满足定制要求,工厂的议价权就极大提高,所获得的利润也大大增多。

广义上,卖方定的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最终由市场决定卖方的去留。狭义上,也存在一些卖方靠坑蒙拐骗等手段,以次充好在这个市场上活下去,而且活得还不错。某种程度上,买方和卖方的心理博弈,也造就了市场上的鱼目混珠,劣币驱逐良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