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邵明亮
数看成效
(相关资料图)
去年,四川省完成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268平方公里,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的103%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工程治理988平方公里,完成率115%
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较上一年减少近200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高于全国平均增幅
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双降态势持续巩固
一线探访
7月1日,骄阳似火。在村头的一处小山坡上,吕泽东沿着硬化的小道拾级而上。在他的右手边,看似不起眼的小型蓄水池和一道道石砌堡坎,发挥着蓄水保土的大作用,“坡改梯让水不流失、土不下山。”
吕泽东的家在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黄谷村,花溪河从村里穿过。这里地处丘陵地区,坡耕地较多,水土流失曾长期困扰着小乡村。近年来因花溪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黄谷村摇身一变成为了别人眼里的“诗与远方”。
变化的,不仅是黄谷村。从长江流域的坡改梯到黄河边的生态护岸,这样的蜕变正在持续上演。当前,四川省水土保持工作面临哪些新任务、新挑战?又将如何推动这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态势:
综合治理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的103%
走在花溪河畔的树荫下,河面不时吹来习习清风。“谁能想到花溪河能有这般光景!”资阳市雁江区水务局水土保持管理站工程师兰一感叹,多年前由于花溪河流域植被稀疏,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每到雨季,大量泥沙被冲进河道,水质浑浊。
水土流失还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种植的玉米、大豆产量很低。“一年到头,挣不到几个钱。”吕泽东说,村里大多数的壮劳力都外出打工去了。花溪河流域内的其他村庄也不同程度存在着类似问题,成为制约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
2017年,资阳市雁江区开始在花溪河流域开展水土流失治理,以水利资金为引领,整合项目区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如今,河道两岸广植树木、花草,护岸施工多采用植草砖,并打造了十余公里的生态河岸。
资阳市雁江区花溪河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 资阳市水务局供图
“过去,花溪河流域内局部水土流失率达48.28%,2016年,流域内农业人口年均收入仅为1.2万元。”资阳市水土保持处工作人员唐青青介绍,2017年起,当地先后在花溪河流域内投入整合近4亿元用于水土流失治理,如今流域内水土保持率已提升到98.73%。
黄河流域的阿坝州若尔盖县阿西镇夺巴村则实施了达水曲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改善了若尔盖湿地的生态环境,减少了四川省黄河流域内的水土流失,是四川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取得的亮眼成绩。
数据显示,去年,四川省完成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268平方公里,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的103%;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工程治理988平方公里,完成率115%。
“总体上看,2022年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较上一年减少近200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也高于全国平均增幅,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双降态势持续巩固。”省水土保持委员会副主任、水利厅厅长郭亨孝说。
花溪河两岸植被覆盖良好,水土保持成效明显。邵明亮 摄
挑战:
水土流失面广量大,生产建设活动频繁
近期的几场降雨,让位于阿坝州汶川县绵虒镇三官庙村的登溪沟水量有所增加,山沟里的水不断流向岷江。
汶川县地处岷江上游、川西高山深谷区,属于水土流失的中度侵蚀防治区,山溪沟山洪泥石流频发,是四川省水土流失的重点防治区之一。
不仅是川西高山深谷区,四川省盆地丘陵、盆周山地、川西北高原以及川西南山地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水土流失的情况。郭亨孝介绍,全省目前仍有水土流失面积10.61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广量大,防治任务仍然繁重。
“虽然前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看到,推动我省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水利厅水土保持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多年持续综合治理,剩下的多是“硬骨头”。
以川西南山地区为例,这一区域原始植被破坏较严重,区域水源涵养能力较低,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频发,土壤侵蚀严重,土地石漠化面积较大,水土流失的防治必须强化道路交通、矿山开采等生产建设项目监管。
除了“硬骨头”,四川省水土流失治理也面临着一些新形势、新任务。
上述负责人表示,随着部分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各类生产建设活动频繁密集,水土保持监管面临较大压力和挑战。去年四川省综合运用“双随机”“四不两直”和书面检查等多种方式,监督检查生产建设项目7000余个,认定“重点关注名单”144个,全年共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7.46亿元。
重点:
创新方式,加强人为因素的精准监管
“防治水土流失,管住人是关键。”水利厅水土保持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自然原因,生产建设项目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是四川省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何统筹发展与保护,筑牢水土保持的“铜墙铁壁”,是一项考验。
四川省水土保持分区图。水利厅供图
“我们强化水土保持监测基础支撑,完善立体监管方式,构建了空—天—地—人一体化监测体系,对水土流失现状进行动态监测,对人为水土流失进行精准监管。”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工作人员现场打开全国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为记者演示了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等模块功能。
“这就相当于我们的‘千里眼’,可以动态监管全省各地水土流失情况。”现场工作人员表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能够定量显示全省及重点关注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和变化情况,通过将卫星遥感影像底图与生产建设单位上报的防治责任范围图进行比对,分析判定疑似违法违规扰动图斑,并组织实施现场复核确认。
高清遥感影像犹如一把“监管利剑”,2019年至2022年,四川省通过对覆盖四川省全域的卫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和判别,基本实现生产建设项目事前、事中和事后建设全过程监管,下发疑似水土保持违法违规扰动图斑47767个,认定查处违法违规项目8371个,其中2019—2021年遥感监管认定的违法违规生产建设项目已经全部整改,2022年认定项目正陆续完成整改销号。
“下一步,我们将以问题为导向,重点推动水土保持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土保持深度融合应用、提升水土保持监测监管能力、夯实水土保持基础上下功夫,以信息化为支撑,进一步推进智慧水保建设,提升水土保持工作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