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指数是什么?
cpi指数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它反映了和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一个家庭的购买力变化的指标),一般情况下,cpi指数上涨,意味着居民消费水平增长,cpi指数下跌,意味着居民消费水平降低。
cpi指数通常作为判断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cpi指数>3%,被认为是通货膨胀,cpi指数>5%时,被认为是严重的通货膨胀。cpi指数数值不是越大越好。
cpi环比指数是什么?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根据对比基期的不同又分为定基价格指数、环比价格指数、同比价格指数以及累计价格指数等。
环比指数是指本期与上期相比而得出的指数。它是用报告期定基指数除以上期定基指数得来的。
cpi指数是怎么来的?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8%,涨幅与上月相同……月月出炉的CPI数据与百姓日常生活“形影不离”,CPI这个经济领域的专业术语,近年来逐渐被普通市民熟知,但每个月的CPI数据怎么得来的呢?9月10日,记者跟随国家统计局梧州调查队的一线采价员到超市、店铺等,了解价格采集全过程。
上午9时,采价员李冠明准时来到长洲区一家大型超市。她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三定”:定点、定时、定人直接采价。“每月5日、10日,我都必须在上午赶到这里,在固定区域采集肉类、蔬菜、水果、蛋类等食品的价格,部分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价格变动比较频繁的商品,一个月要采集六次价格。”李冠明告诉记者,采样大多选择销量比大的产品,生鲜食品价格要在上午9时至11时市场交易活跃时段采集,确保采集到的价格更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