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夏季的冰是怎么来的?

古代夏天冰块是在冬天把冰取来,贮存在地窖里,到了夏天再拿出来享用。每年大寒季节,古人就开始凿冰储藏,因为这时的冰块最坚硬,不易融化。管理藏冰事务的官吏监督奴隶、农民到水质好的地方凿采,藏到预先准备好的冰窖里。

古代冰块怎么储存到夏天?

古代没有电,当然更不可能会有冰箱,夏天温度这么高,想制作冰块是无法做到的。

但是唐宋、明代、清朝又有明确的历史记载,在夏天,古代是有冰块买卖和用的冰窖。一般来说在古代有钱的大户人家,会建造冰窖, 如清代龙居大富户。

按照标准,大概地下4-5m的深度,可以实现温度保持到0℃左右。冰块足够大的话,是不容易化的。要想存冰块到夏天,第一步是挖地窖,地窖一般是5m深左右。冰窖内藏冰多是冬天储藏,或者从北方运输来的。

这样可以方便夏天取用。唐代,唐玄宗一骑红尘妃子笑,杨贵妃吃荔枝时就是用冰块保存的。地窖挖好后,下面铺上草毡。

等到冬天,冰结最厚的时候,到湖里,找到最厚最硬的冰块,一块块的切下来。然后一块一块的摞进的窖里,一直到的窖顶。摞满后再在上面盖一层草毡,草毡上面再盖一层厚厚的黄土,最后用土封起来。

一般情况下,民间建的冰窖只打开一次,所以一般是提前就开始预约买主,预约量攒够一冰窖的量以后才会开窖放冰,买家去取。除此以外,还会有一些专门的存冰设备,比如清代宫廷里用冰鉴(冰箱),箱内用铅或锡隔热。既能防暑降温,又能保存酒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