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5月7日,甘肃送变电公司在±800千伏祁韶线(甘肃段)特高压输电线路检修中首次采用无人机进行检修材料载重运输。

据了解,部分特高压线路检修在偏远山区进行,所处环境恶劣,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检修难度极大,传统的人工运输方式效率低下,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该公司决定使用无人机进行载重运输。

甘肃送变电公司通过多次现场试验,对无人机载重运输进行了实际验证和改造。在此次±800千伏祁韶线特高压检修中,该公司成立了5个无人机运输作业班。班组主要承担将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的塔位所需的工具和材料送到检修现场;作业结束后再将拆下来的设备和材料运回交通便利的地点,方便车辆运输。

在特高压输电线路检修中,无人机可以高空飞行,避免了地面障碍物的影响,同时可以搭载各种检修工具和设备,具有高效、精准、安全等优势。

据甘肃送变电公司±800千伏祁韶线特高压检修天水段工作负责人闫森介绍,无人机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线路检修效率和安全性。由于无人机遥控操作和高清摄像头的监控,工作人员可以远离危险区域,大大降低了工作风险。同时,这将推动该公司数字化、智能化、机械化发展。

“采用无人机进行材料运输,不仅可以提高效率和安全性,还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成本。”±800千伏祁韶线特高压检修天水段无人机运输班负责人李秀刚说。在2133号塔位,所需材料运输点到作业塔位的直线距离为400米左右,通常采用人工进行运输,需要通过山间小路行进40分钟才能到达。根据检修作业小组人员数量情况,很多情况下还需进行第二次搬运,对于作业人员的体能消耗很大。采用了无人机运输后,单趟运输仅需2分钟即可完成,且全部运输仅需4人,其余作业人员根据分工可同时进行作业,极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无人机重载运输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检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为甘肃电网检修现代化转型提供借鉴和借助。下一步,甘肃送变电公司将根据现场需求,不断创新,继续深化无人机运输、“小飞人”等新工法、新技术应用与推广,推动电网建设、运维检修数字化、智能化、机械化发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