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高精地图和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发展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密切相关。在CICV2023大会期间,谈及目前业内热议的智能网联汽车是否需要“重感知,轻地图”,国汽大有时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庆建表示,智能汽车对高精地图和定位的需求依然存在。
“‘轻地图’”不代表不使用地图,是指不使用传统已经制作好的地图,而使用车辆实时生成的地图。”李庆建进一步表示,在理论上,完全不使用高精地图的自动驾驶在单车上具有一定的可能性,但会加大算力和成本的要求。“‘轻地图’是指不使用传统方法采集的基础高精地图,而使用视觉感知、激光雷达等,通过实时构建的结构化地图要素,并在车端实时生成局部地图,之后上传到云端大模型训练,实时更新地图和算法,之后再下发到车端。”
据了解,在高精定位服务方面,今年1月,大有时空发布了PPP-RTK全球卫星定位服务,把第四代PPP-RTK高精度卫星定位技术进行工程化,首次实现全球漫游定位服务,并适用于智能汽车。
据李庆建介绍,大有时空的全球高精度定位服务主要覆盖两个应用场景。在量产乘用车上,从目前的主流路线L2++开始做数据采集、形成数据闭环算法训练及地图生成,从而为升级到L3、L4级别的自动驾驶做软件测试及迭代。在此场景中,大有时空可提供两个方案,一是提供全域全场景的高精定位服务,包括全球的PPP-RTK定位服务,以及全域全场景的融合定位解决方案;二是提供轻量级高精地图实时更新系统,帮助车厂做数据闭环服务数据中心的合规运营,从而能够帮助车厂构建“轻地图”。
在矿山、港口、园区等场景,大有时空将采取“重感知、重地图”,在事先采集好的高精地图的基础上,将提供车端的引擎以及基于触发式的云端实时制图系统,即用云端实时采集的车端数据生成地图之后再下发到车端。
文 | 中国能源报记者 杨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