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点击右上角

然后"在浏览器中打开"

巴州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业务发展纪实

作者:冯小容 来源:巴中在线

  近年来,巴中市巴州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紧密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实际,以改革转型为契机,以产品创新为抓手,以渠道建设为载体,以提升服务为保障,普惠城乡,加快发展,着力打造支持县域经济建设的金融航母,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2014年10月末,全区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87.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48.5亿元,存、贷市场份额位居市所在地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持县域经济建设的主力军。

  产品突破

  真心搭建致富连心桥

  加大产品创新推广力度,是有效抢占市场,拓展生存发展空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巴州区联社始终坚持把加快产品创新推广作为推动业务发展的重头戏,并通过长期实践,探索出了一条以产品创新推动业务发展的新路子。

  巴州是一个农业大区,传统农业在整个区域经济中占有相当比重,且对信贷资金的依赖性较强。长期以来,受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逃废信用社债务的现象比较普遍,贷款“两难”矛盾突出,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为优化农村信用环境,有效满足广大农户的信贷资金需求,自2006年以来,全区农村信用社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基础上,按照“走一户,建一档,发一证”的操作流程,全面开展农户经济档案的补充、完善和规范工作,并借助信用等级级差引导广大农民树立诚信意识,积极争当信用户。在此基础上,按照“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原则,认真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管理工作,及时足额满足广大农户在生产、生活、建房、治病、子女读书就业,以及种、养、加、运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在有效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农村信用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自2006年以来,全辖农村信用社累计规范完善农户经济档案11.6万户,评定信用户9.72万户,评定面达83.8%,累计授信达141.7亿元。截至2014年10月末,全辖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余额达40.6亿元,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7.92亿元,占比为19.5%,是2005年的11.3倍。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有力推广,既满足了广大农户的信贷资金需求,又有效改善了农村信用环境,广大农民的诚信意识明显增强。今年9月,在开展征信知识宣传活动中,清江镇一农民说:“诚信是立身之本。我们家以前很穷,在我走投无路的时候,是信用社的同志主动上门为我排忧解难,帮我渡过了难关,摆脱了贫困。目前我还有4万元贷款没有到期,但我绝不失信,力争年底全部还上。同时,我还要为他们多宣传,争取带动更多的人讲诚信。”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加快了传统农业的转型。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精细化加工是现代农业的显著特点。额度小、期限短、利率高的传统信贷产品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为全面对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巴州区联社在进一步总结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主动对接市场和客户,先后开发了“最高限额抵押贷款”“小额自助循环贷款”“巴山新居贷”以及“四通两乐”等信贷新产品,全力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为积极鼓励当地农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巴州区联社秉承根植于农、服务于农、发展于农、反哺于农的发展理念,在发展壮大自身的同时,积极调整信贷支农政策,并通过扩大评级授信范围、提高授信额度、调整贷款期限、降低贷款利率浮动比例等方式,真正让利于民,不断增强其发展后劲。近三年来,全辖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贷款98742万元,占累计投放额的18.4%,其不良率仅为1.2%。同时,通过适当降低利率浮动比例,累计向老百姓让利600余万元,真正诠释了农村信用社勇于担当的时代精神。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消除城乡差别,提高广大农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的一项民心工程。为紧跟国家政策和地方经济发展形势,巴州区联社因势而变,顺势而为,认真按照省联社关于加快推进战略转型的意见和要求,紧紧围绕“城乡并重,深耕三农,聚焦三城,专注小微”的业务发展思路,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先进技术相结的原则,先后引进了“微贷”及“小贷”技术,推出了“才升道”“惠薪贷”“惠商贷”“最高额循环抵押贷款”等系列新产品,既有效缓解了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又为有效拓展“三城”(城镇、城区、城郊)市场抢占了先机。近年来,联社累计投放城乡一体化建设贷款124140万元,占各项贷款累计投放额的23.1%。其中:投放城镇居民消费贷款32124万元,占比25.88%;投放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贷款92016万元,占比为74.12%。同时,为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贵的问题,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各级监管部门的指导下,联社积极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并通过执行差别化利率方式,真正让利于小微企业。近年来,联社通过执行差别化利率累计向8274户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让利1100余万元。巴中某食品厂是一家以巴山土鸡和本土牛肉为原材料进行深加工的民营企业,为扩大生产规模,近年来,该企业累计向巴州区联社申请办理流动资金贷款800余万元,联社通过执行差别化利率方式为其让利近百万元。该企业负责人在接受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在发展民营经济、支持小微企业中,巴州区联社给予我的不仅仅是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得到了他们的信任,而这种信任最终成为了我专注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没有他们的信任,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功。他们不嫌贫爱富,不刁难客户,是一家真正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对企业、对客户高度负责任的银行。”[!--empirenews.page--]

  渠道突破

  铺筑通向现代金融的快车道

  科学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现代金融。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原因,农村信用社长期处于渠道单一、结算不畅的困难境地。这既是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的一个短板,也是落后于其他商业银行的根本所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融入现代金融体系刻不容缓。自2004年以来,巴州区联社通过多方面的工作和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先后在辖内多个机构开通了电子特约汇兑,接入了人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加入了全国农信银系统。2008年,联社在克服存贷规模小、收入渠道单一、盈利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的情况下,一次性投入2000余万元,成功接入四川省联社SC6000综合门柜业务系统,从此改写了巴州农信结算渠道不畅的历史。同年12月,按照省联社的统一部署,区联社正式发行了专属四川农信独立知识产权、带有银联标识、具有多种支付结算功能的“蜀信卡”,并在联社营业部安装了首台ATM机,从此结束了农信社无卡的历史,构建了连接全省,覆盖全国的结算网络。截至2014年10末,联社累计发行蜀信卡755966张,其中发行金融社保卡36145张。自2007年以来,联社以有效满足广大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为重点,全面推行普惠制金融服务,先后在巴州、恩阳城区及辖内48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安装ATM机188台,POS机833台;在服务辖区内的813个行政村安装EPOS机1243台,使服务辖区内的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便捷的金融服务。

  网络技术为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带难客户,是一家真正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对企业、对客户高度负责任的银行。”

  科学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现代金融。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原因,农村信用社长期处于渠道单一、结算不畅的困难境地。这既是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的一个短板,也是落后于其他商业银行的根本所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融入现代金融体系刻不容缓。自2004年以来,巴州区联社通过多方面的工作和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先后在辖内多个机构开通了电子特约汇兑,接入了人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加入了全国农信银系统。2008年,联社在克服存贷规模小、收入渠道单一、盈利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的情况下,一次性投入2000余万元,成功接入四川省联社SC6000综合门柜业务系统,从此改写了巴州农信结算渠道不畅的历史。同年12月,按照省联社的统一部署,区联社正式发行了专属四川农信独立知识产权、带有银联标识、具有多种支付结算功能的“蜀信卡”,并在联社营业部安装了首台ATM机,从此结束了农信社无卡的历史,构建了连接全省,覆盖全国的结算网络。截至2014年10末,联社累计发行蜀信卡755966张,其中发行金融社保卡36145张。自2007年以来,联社以有效满足广大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为重点,全面推行普惠制金融服务,先后在巴州、恩阳城区及辖内48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安装ATM机188台,POS机833台;在服务辖区内的813个行政村安装EPOS机1243台,使服务辖区内的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便捷的金融服务。

  网络技术为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谁拥有雄厚的科技实力,谁就能抢占先机,谁就能牢牢抓住发展的主动权。自2012年以来,巴州区联社积极借助互联网技术大力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和短信银行,成功铺筑了通向现代银行的快车道。截至2014年10月末,联社累计开通网银13316户,开通手机银行18669户,开通短信银行89572户。目前,巴州区联社银行卡及电子银行业务正以强劲的发展势头跻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前列。[!--empirenews.page--]

  服务突破

  打造客户信赖的百年老店

  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是第一位,它将对整个业务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就服务而言,软件、硬件、服务环境、员工素质、工作效率,是构成优质服务最基本的要素。

  调整优化员工结构,是开展优质文明服务工作的基础。近年来,巴州区联社紧密结合全区农村信用社员工队伍现状,严格按照“招收一批,培训一批,离岗退养一批”的原则,着力改善员工队伍现状,提升员工队伍素质,努力实现员工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自2007年以来,共招收相关专业的大学生187名,为抓好柜面服务工作、提升社会形象、打造农信品牌注入了有生力量。同时,按照自主培训和外派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3期,参训人员达917人次;选派194名员工参加省联社举办的各类培训班,鼓励87名员工参加各类大专院校在职教育学习和网络在线学习。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联社员工队伍素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截至2014年10月末,全辖在岗的533名员工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412人,占比为77.2%,其中研究生1人;获得专业技术职称的有337人,其中助师及以上的有239人;员工平均年龄33岁,较2005年末年轻了7岁。

  打造一流的营业办公环境,是开展优质文明服务工作的有效载体。针对全辖各机构营业办公环境差、办公用品老化、配套设施不齐的客观实际,联社及时组建了基建办公室,制定了营业网点建设规划,分年度落实网点建设任务,着力改善营业网点现状,提升社会形象。自2007年以来,联社严格按照省联社关于标准化、精品化网点建设标准和要求,先后完成了27个网点的新建任务、57个网点改造装修任务,有效提升了巴州农信的整体形象。为进一步提升网点服务功能,联社为每一个营业网点聘请了保安,布放了视频监控,购置了饮水机,安装了空调,摆放了客户座椅,使前来办理业务的每一位客户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为提高工作效率,联社在全辖84个网点推行了柜员制,有效减少客户办理业务的等待时间,提升了社会形象。同时,不断深化服务内涵,坚持统一着装和晨会制度,全面推行微笑服务、站立服务和上门服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在联社营业部办理业务的一位马姓客户这样说道:“优质服务是吸引客户的关键。在这一方面信用社做得非常细致、非常到位!这样的银行很有前途!”

  建立长效机制是持续开展优质文明服务工作的根本保证。近年来,联社紧密结合优质文明服务工作的特点及趋势,制定服务礼仪培训计划,每年举办2-3期服务礼仪培训班,邀请专业团队进行授课和现场辅导;每年抽调专人参加省联社举办的服务礼仪内训师培训班,积极为开展文明服务礼仪培训储备师资力量。同时,为保证服务质量,联社制定了《限时办结制度》《首问责任制度》《行风监督员制度》《廉洁从业承诺制度》等,切实把柜面服务工作置于广大客户的有效监督之下,得到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广泛赞誉。如今,凡到信用社办理业务的客户都会有这样的感触:信用社的环境变好了,服务变优了,柜员变得热情了,办理业务的速度快了,百年老店又重新回到了老百姓的心中。

3/3首页 上一页 1 2 3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