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点击右上角

然后"在浏览器中打开"

水果大王千万财富反哺家乡

作者:韩梅 何欢 付海旭 来源:巴中日报

——记巴中市国科现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董文才

图为董文才(右二)向村民传授苗木栽植技术

图为董文才(右二)向村民传授苗木栽植技术

  董文才出生在巴州区东兴场乡一个贫困农民家庭,18岁时便一个人外出闯荡。30余年来,批发贩卖水果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2014年5月,创业有成的董文才,带着千万资产回到家乡投资兴业,终于实现了他一直以来“在哪儿都是投资,还不如回家乡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梦想。

  白手起家:怀揣50元踏上创业路

  31年前秋末的一天,18岁的董文才怀揣着家里卖了一头猪才“换来”的50元钱踏上了创业之路。没有交通工具,他只能“搭”班车到南充市蓬安县收保存期较长的柑橘。

  “这样风险要小些。”回想起自己第一次做生意时的谨慎和窘迫,董文才说,当时连一碗面条都舍不得买,实在饿得不行了,就买馒头充饥。

  2毛钱一斤,收了200斤;再运到南江卖1元钱一斤,除去成本,董文才净赚了50多元。第一次贩水果就把本钱翻了一倍。蓬安收购、南江售卖,柑橘生意一做就是6年。

  听朋友说陕西的苹果在巴中好卖,董文才立即转战陕西苹果收购市场。在陕西贩苹果,最大的困难就是“搭车”,“每次收了苹果,都要找上5、6天,才能搭上回南江的大货车”。

  1995年回乡探亲,发现14岁的侄子郭明辍学在家。“让他跟着我出去闯吧。”与家人沟通后,董文才带着郭明踏上了“水果大王”的创业征程。

  “哪儿出产什么水果,我们就去那儿贩什么水果”。云南、海南、广东、福建……10余年来,董文才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荔枝、香蕉、芒果、柚子……品种多达数十种。

  7年前,已经拥有丰厚资产的董文才,在阿坝州投资开起了酒店;5年前,又转战云南,开始涉足水果种植业……

  生意越做越红火,董文才思乡之情越浓烈:“我什么时候能回巴中做点事就好了,这辈子也就没有遗憾了。”[!--empirenews.page--]

  转身回乡:源于良好投资软环境

  2014年4月,恩阳区农发局招商引资小分队"慕名"到云南考察董文才的红提种植基地;没过多久,恩阳相关部门领导又上门考察。

  "云南比较缺水。缺水是发展水果种植业的瓶颈。如果你们回恩阳发展,我们召集老百姓用水箱背都把水背到基地,如果老百姓不背,我亲自带领区里的干部给你背。"恩阳区委常委张治国一席话深深感动了董文才,他决定立即回乡考察。

  同年5月,董文才先后考察了下八庙镇、兴隆场乡、青木镇等地。"全区土地随便挑,只要你们看中了,政府出面协调。"在外创业多年,却从未受过如此待遇的董文才,再一次被家乡人的热情和真诚所感动。

  花包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更是多次上门衔接、推介,带着他数次到现场考察,董文才最终敲定把基地建在青木镇花包村。

  "哪家的老树,哪家的老房在园区红线内,村组干部提前与老百姓协调、沟通好了。"花包村村主任佘华海告诉记者,村"两委"早已为基地建设扫除了一切障碍。

  展望未来:"三部曲"致富不忘乡邻

  2月2日上午10点左右,记者来到董文才在花包村流转1000亩土地建设的种植基地。刚刚整理成片的土地还散发着泥土的芬芳,20多名工人在地里栽植车厘子的嫁接苗。种植100亩车厘子、300亩"台湾丑八怪"以及600亩葡萄仅仅是董文才回乡创业"第一部曲"的"前奏","重头戏"还在后面:在花包村园区计划投资1亿,依托当地水库,建一个垂钓基地和一家四星级乡村酒店,力争5年内建成一个以采摘鲜果、休闲垂钓为主的乡村旅游度假区。"第二部曲"将于2015年春节后奏响:在恩阳区燕飞村建设占地200亩、集冷链物流、四星级酒店为一体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给全区农副产品提供一个现代化交易平台,该中心将于2017年底完工。待花包村种植基地的葡萄上市后,在恩阳区柳林工业园规划建设葡萄酒酿造是"第三部曲"。

  "土地是哪家农户的,哪家农户就到基地当'产业工人',保证让每个流转出土地的农民都有活路做。"董文才说,"等后续投资开始,还要聘请周边更多的农户到公司上班,彻底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

  记者手记

  董文才,一个农村小伙子,靠着贩水果发家,积攒了千万资产;在政府对其实施"回引创业工程"时,他义无反顾选择了回乡投资兴业。

  "树高千尺,叶落归根。只要家乡需要,就应该回归反哺。"相信这位敢闯敢干、耿直豪爽的水果商一定能在家乡创造出新的创业奇迹。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