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巴中创客用互联网金融颠覆传统家具产业链
今年的“两会”上,国家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提及要支持中国电商企业走出去,在创业创新大潮里,跨境电商正在积极寻求新的做强做大的发展空间,杨定平看准时机,狠准快地把旗下企业推到互联网+时代的浪尖风口,不仅为企业赢得了机遇和财富,而且为中国的互联网电商树立了模范和标杆,引得互联网大咖也纷纷效仿草根创业者杨定平,是如何开创红木产业嫁接互联网金融的“互联网金融与家居产业链共融模式”,面对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他又有哪些思考和尝试?3月中旬,记者来到深圳,见到了“70后”创客杨定平。
大学毕业不恋城 返乡创业种苗木
牟帅成立金鼎种植公司,并注册“巴灵台”商标,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规模种植银杏树。公司与农户签订银杏种植合同,基地繁育银杏苗,公司免费提供给农户银杏苗及种植技术,还负责银杏树的销售,所得效益公司与农户各占50%,同时,公司有收购银杏树附属品(树叶、银杏果)的义务。目前,该公司在灵山镇元柏村、石垭乡发展大量农户,在巴州区流转土地规模种植银杏树达300亩,单种植银杏树达34万株。
小微业主龚贵仪贷款记
当巴中市邮政储蓄银行把12万元贷款打进龚贵仪的个人账户时,他几乎有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此时,距离4月22日上午,他向巴中市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运营管理中心递交贷款申请只有2天半的时间。
用行动诠释责任
2013年,南江县无电地区启动电网建设项目。由于南江县地广人稀,住户分散,环境复杂,部分乡镇处于深山峡谷之中,并未通公路,交通运输十分困难,材料运送不进去,电网难以深入,给工作带来极大不便。为解决问题,殷作洋多次深入现场,主动和当地县委、政府对接,多次召开电力建设专题会,定期组织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建设家乡
“置信杯”巴中市第二届“返乡创业之星”颁奖晚会隆重举行,经过集中宣传、网络票选,专家评审等环节,10位优秀返乡创业人士脱颖而出。颁奖晚会后,记者对获奖者、颁奖代表、返乡农民工代表、相关部门等进行了访谈。
用责任托起老区光明梦想
为解决实际困难,一咬牙,方晴带领着团队一边加快500千伏变电站建设,一边为抓住机会,积极和省公司对接,将未列入规划但需急建的220千伏张公等5个输变电工程调入电网“十二五”规划。方晴常常早上出门去成都,沟通对接好后,回到巴中已是深夜12时。
梁大海回乡创业 组建天宫中药材种植合作社
南江县高塔乡回乡创业人士梁大海2013年3月组建天宫中药材种植合作社,面积达500余亩,今年收入140余万元。
“金凤凰”返乡当“牛倌”
他是四川师范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先后在浙江两家企业当高管,是穷山沟里引以为傲的“金凤凰”。出人意料的是,这个80后小伙毅然放弃了年薪高达20万元的企业高管工作,返乡当上了“牛倌”。他就是通江县余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余涌泉。
与“蛇”共舞谋富路
蛇是经济价值很高的特种经济动物,其皮、肉、血、胆、蛇毒等各具不同的药用价值。特别是蛇毒是目前国内外极为短缺的动物性药材,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液体黄金”,其价格比黄金贵几十倍,供不应求。
得胜镇马灵村聂军的“脱贫经”
平昌县作为全国工商联扶贫帮扶工作重点县,自2013年6月与全国工商联签订光彩助农帮扶基金项目协议书后,探索创新基金扶贫模式。为放大基金的扶持杠杆效应,撬动产业发展,带动百姓增收,县政府在全国工商联捐赠的500万元资金基础上,由财政配套1000万元,平昌县生猪养殖龙头企业温氏畜牧公司出资1000万元,共同建立了2500万元的光彩助农帮扶基金,专项用于扶持全县生猪养殖产业发展。
大巴山的“柚子王”
2008年冬天,张毅回老家过年,父亲拿出来让大家品尝的柚子居然和福建所产的口感相当,一问才知,果子竟是当年带回的柚子苗所结。兴奋的张毅萌生了回乡种柚子的想法。2009年,张毅陪妻子回娘家大运村。由于村里人大多外出务工,村中土地大片大片闲置,张毅从中嗅到商机,决定回家重操“旧业”——种柚子。
情定巴山 梦圆东阳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在体弱多病的母亲拉扯下长大;他,打工多年,吃尽苦头,在事业红火的时期返乡创业;他,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在全国推广健康生态的巴山味道。他就是巴中市东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朱诗国,直接解决巴中就业岗位近百个,辐射带动农户发展种养业上万人。
酒香中圆创业梦
1986年6月,蒲忠川进入上海宝钢工程指挥部第五冶金建设公司分指挥部工作。1992年至2008年,他先后担任公司车间主任、总公司第五项目部经理、总公司驻北京办事处主任兼冶建公司总经理等职务。
彝家妹带动林下养殖业
今年44岁的代云花,说着一口正宗的巴山话,而她的老家位于凉山州甘洛县。作为一名彝家女孩,她从小思想开放、敢爱敢恨。1993年,她爱上了在甘洛县支教的南江小伙子郭伟,不顾家人的反对,跟随郭伟来到南江县赤溪乡四营村。她说:“我就是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
身残志坚行走在创业路上
王从统风风火火,带领苏万国等人,在县残联的扶贫帮助下,投巨资购买并改造圈舍,在元山镇中岭村河下建起了平昌县残疾人扶贫养殖基地,年出栏生猪10000余头,利润百万余元。更重要的是,基地解决了包括残疾人在内的26人就近就业。至此,王从统真正实现了自己的心愿。